互联网+加出效率 湖里法院诉讼全在线
2018-12-17 14:43:2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安海涛 陈万颖
瞄准外部需求降门槛,瞄准内部问题提质效。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技术,建成了集立案分案、送达、质证、庭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在线”诉讼平台。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通过电脑端及微信端,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审判工作效率。
全在线法庭:20分钟内完成庭审
“被告,声音是否清晰?视频是否流畅?”11月20日上午9时许,确认原、被告的设备调试到位后,法官落下法槌。“开庭!”与此同时,法官在显示屏上点击开庭键,一场民间借贷纠纷案正式在线上开始庭审。
位于湖里法院殿前法庭3楼的“互联网法庭”内呈长方形摆设,只在正中央设立审判席,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两排旁听长椅,面积不到传统审判庭一半。
审判席上摆着三台显示屏,正前方两米外是一面2米宽的大屏幕。屏幕前正对审判席的位置立着一个高清摄像机。如平日里微信视频聊天界面一样,审判庭的实时画面下方是原、被告的实时画面。
“原、被告登录该系统前,需要进行‘三网认证’——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均需认证通过才可进入诉讼。其中,身份证号验证还需进行人脸识别。”殿前法庭庭长姚亮介绍,“这里不再需要书记员做庭审记录,而是改由电脑对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发言进行实时录音,实时将对话转为文字,记录庭审全过程。”
随着法官敲下法槌宣布休庭,点击屏幕上“退出庭审”按键,短短20分钟,这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便结束了,原、被告双方同意进行庭外调解。若调解不成,法庭将依今日庭审情况及时依法作出判决。
“一般线下开庭审理案件中耗时最长的法庭调查,大部分已提前通过‘在线举证质证平台’完成。所以开庭才会如此迅速。”姚亮表示。
自今年7月11日平台正式启动以来,该院已有21起纠纷通过“全在线”方式审理。
“易送达”平台:
精准解决“送达难”
在线庭审,仅是湖里法院自主研发的“全在线”诉讼平台中的重要一环。立案后分到互联网法庭的案件首先要进入“送达车间”——“易送达”平台。
“‘易送达’平台的研发,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送达阶段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旨在解决送达工作量大、成本高、耗时长、影响司法效率等问题。”姚亮介绍。为解决受送达对象“难验难找”的问题,平台通过OCR识别技术,建立健全案件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借助研发公司的信息资源优势,联通法院、通讯运营商、银联和公安身份信息库,在极短时间内匹配验证当事人相关信息,避免了传统送达方式只能在实际送达后验证当事人信息是否准确的不便。
为解决送达效率低的问题,“易送达”平台将短信、电子邮件、电话和微信等送达方式有效整合,向受送达人发送电子诉讼文书,生成截图作为送达回执,不仅大大降低送达成本,还为规制当事人拒接电话、否认身份等躲避送达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还可自动推送同一当事人在该院其他案件中的联系方式、确认的送达地址及送达方式等,有效减少办案人员重复性劳动。
“易送达”平台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今年7月,湖里法院在福建法院率先推出二维码形式的“文书识别码”,当事人只需关注“湖里法院互联网法庭”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验证文书真伪、打包下载电子版文书,并可由此进入“全在线”诉讼平台,查询案件审判流程信息,进行相关诉讼活动。
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告诉记者,“‘一案一码’打通了线上、线下审判信息沟通渠道,打造了全新意义的‘审判物联网’。截至11月20日,‘全在线’诉讼平台共发出带文书识别码的电子诉讼文书12683份,电子送达453次,平均送达周期缩短25天左右,送达工作量减少约60%。”
在线质证平台:
扫除庭前准备“盲点”
采访时,恰遇夜间加班的法官助理肖安定。他收到系统推送的一条案件状态改变提示信息,正在登录举证质证平台,接收一起汽车销售买卖合同纠纷案的新证据。原来,被告对原告提交的合同、还款承诺函等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认可,对其关联性不予认可,这些信息分别被用绿色(认可)、红色(不认可)标注在证据列表后,一目了然。
“有些当事人对对方提交的证据三性完全否定,那么质证结果一栏就会全部亮起‘红灯’,表明该证据认定存在严重冲突。庭审时法官就会对此特别加以注意。”肖安定说。
不论是“一路绿灯”还是“全红爆灯”,都直观反映了证据从无异议、轻微冲突到严重冲突的不同程度。平台会在开庭前将各方的证据和质证意见自动编辑,生成庭前会议笔录。法官据此形成初步的事实认定和争议焦点,为开庭审理打下基础。
在线举证质证平台将证据交换、举证、质证、争点归纳这一耗时耗力的庭审环节移至庭前,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时限内随时随地发起举证、回复质证,以极大的便利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人民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易判”智能辅助:
法官有了不掉线的“小助手”
如果说,“全在线”诉讼平台是重塑了审判流程,那么,“易判”智能裁判辅助系统相当于为法官配上了智能办案助理,让裁判更快、更统一、更容易。
在湖里法院交通法庭,法官助理林超特刚完成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庭审。回到办公室,他登录“易判”系统,庭审过程中生成的笔录以及案件信息已被抓取到判决书撰写页面,系统已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动计算好各项赔偿费用,林超特只需进行核对、修改,最后点击“生成”,一份判决书就完成了。
自今年5月以来,湖里法院交通法庭运用“易判”事故通系统审理案件70余件,智能生成各类法律文书250余份。“这一系统已覆盖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审理全过程,基本可以满足我院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审判需求,有效提高了案件审判质效。”湖里法院交通法庭负责人张健平法官说。
在交通事故纠纷领域初试身手后,“易判”系统又被运用到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中,覆盖金融案件审理全过程,并可自动生成诉前保全、支付令等10余类法律文书,成为提升金融纠纷,尤其是金融纠纷系列案件审判效率的“妙招”“助手”。
全在线法庭:20分钟内完成庭审
“被告,声音是否清晰?视频是否流畅?”11月20日上午9时许,确认原、被告的设备调试到位后,法官落下法槌。“开庭!”与此同时,法官在显示屏上点击开庭键,一场民间借贷纠纷案正式在线上开始庭审。
位于湖里法院殿前法庭3楼的“互联网法庭”内呈长方形摆设,只在正中央设立审判席,左右两边各摆放着两排旁听长椅,面积不到传统审判庭一半。
审判席上摆着三台显示屏,正前方两米外是一面2米宽的大屏幕。屏幕前正对审判席的位置立着一个高清摄像机。如平日里微信视频聊天界面一样,审判庭的实时画面下方是原、被告的实时画面。
“原、被告登录该系统前,需要进行‘三网认证’——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均需认证通过才可进入诉讼。其中,身份证号验证还需进行人脸识别。”殿前法庭庭长姚亮介绍,“这里不再需要书记员做庭审记录,而是改由电脑对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发言进行实时录音,实时将对话转为文字,记录庭审全过程。”
随着法官敲下法槌宣布休庭,点击屏幕上“退出庭审”按键,短短20分钟,这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便结束了,原、被告双方同意进行庭外调解。若调解不成,法庭将依今日庭审情况及时依法作出判决。
“一般线下开庭审理案件中耗时最长的法庭调查,大部分已提前通过‘在线举证质证平台’完成。所以开庭才会如此迅速。”姚亮表示。
自今年7月11日平台正式启动以来,该院已有21起纠纷通过“全在线”方式审理。
“易送达”平台:
精准解决“送达难”
在线庭审,仅是湖里法院自主研发的“全在线”诉讼平台中的重要一环。立案后分到互联网法庭的案件首先要进入“送达车间”——“易送达”平台。
“‘易送达’平台的研发,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送达阶段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旨在解决送达工作量大、成本高、耗时长、影响司法效率等问题。”姚亮介绍。为解决受送达对象“难验难找”的问题,平台通过OCR识别技术,建立健全案件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借助研发公司的信息资源优势,联通法院、通讯运营商、银联和公安身份信息库,在极短时间内匹配验证当事人相关信息,避免了传统送达方式只能在实际送达后验证当事人信息是否准确的不便。
为解决送达效率低的问题,“易送达”平台将短信、电子邮件、电话和微信等送达方式有效整合,向受送达人发送电子诉讼文书,生成截图作为送达回执,不仅大大降低送达成本,还为规制当事人拒接电话、否认身份等躲避送达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还可自动推送同一当事人在该院其他案件中的联系方式、确认的送达地址及送达方式等,有效减少办案人员重复性劳动。
“易送达”平台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今年7月,湖里法院在福建法院率先推出二维码形式的“文书识别码”,当事人只需关注“湖里法院互联网法庭”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验证文书真伪、打包下载电子版文书,并可由此进入“全在线”诉讼平台,查询案件审判流程信息,进行相关诉讼活动。
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告诉记者,“‘一案一码’打通了线上、线下审判信息沟通渠道,打造了全新意义的‘审判物联网’。截至11月20日,‘全在线’诉讼平台共发出带文书识别码的电子诉讼文书12683份,电子送达453次,平均送达周期缩短25天左右,送达工作量减少约60%。”
在线质证平台:
扫除庭前准备“盲点”
采访时,恰遇夜间加班的法官助理肖安定。他收到系统推送的一条案件状态改变提示信息,正在登录举证质证平台,接收一起汽车销售买卖合同纠纷案的新证据。原来,被告对原告提交的合同、还款承诺函等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认可,对其关联性不予认可,这些信息分别被用绿色(认可)、红色(不认可)标注在证据列表后,一目了然。
“有些当事人对对方提交的证据三性完全否定,那么质证结果一栏就会全部亮起‘红灯’,表明该证据认定存在严重冲突。庭审时法官就会对此特别加以注意。”肖安定说。
不论是“一路绿灯”还是“全红爆灯”,都直观反映了证据从无异议、轻微冲突到严重冲突的不同程度。平台会在开庭前将各方的证据和质证意见自动编辑,生成庭前会议笔录。法官据此形成初步的事实认定和争议焦点,为开庭审理打下基础。
在线举证质证平台将证据交换、举证、质证、争点归纳这一耗时耗力的庭审环节移至庭前,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时限内随时随地发起举证、回复质证,以极大的便利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人民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易判”智能辅助:
法官有了不掉线的“小助手”
如果说,“全在线”诉讼平台是重塑了审判流程,那么,“易判”智能裁判辅助系统相当于为法官配上了智能办案助理,让裁判更快、更统一、更容易。
在湖里法院交通法庭,法官助理林超特刚完成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庭审。回到办公室,他登录“易判”系统,庭审过程中生成的笔录以及案件信息已被抓取到判决书撰写页面,系统已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动计算好各项赔偿费用,林超特只需进行核对、修改,最后点击“生成”,一份判决书就完成了。
自今年5月以来,湖里法院交通法庭运用“易判”事故通系统审理案件70余件,智能生成各类法律文书250余份。“这一系统已覆盖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审理全过程,基本可以满足我院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审判需求,有效提高了案件审判质效。”湖里法院交通法庭负责人张健平法官说。
在交通事故纠纷领域初试身手后,“易判”系统又被运用到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中,覆盖金融案件审理全过程,并可自动生成诉前保全、支付令等10余类法律文书,成为提升金融纠纷,尤其是金融纠纷系列案件审判效率的“妙招”“助手”。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