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动力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2017年度改革工作侧记
2018-01-22 14:47:0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谢祖和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江西省分宜县人民法院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围绕实现公正高效司法的目标,以创造性思维引领工作,深入探索改革创新,确保办案质效高位运行,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全年该院共办结各类案件2970件,同比上升1.37%;结案率为94.74%,同比上升8.05个百分点。来自全省法院的主要办案指标通报反映,该院2017年度结案率排名位列全省105个基层法院的第27位。
团队化,让办案模式更新颖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围绕建立权责明确、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该院自2017年年初起,根据上级法院统一部署,拉开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序幕。
该院以此为契机,着手对内设机构进行了模块化重建,以原有业务部门设置为基础,按照办案性质和职责分工,重新组建起九个办案团队,包括院领导在内的首批25名员额制法官,均被编入到各个团队中去直接参与办案。每个团队均按照“X+1”的模式设置,由员额制法官与书记员固定搭配成“X”模块,根据办案工作实际需要,动态配置到各个办案团队中;每个团队再固定“1”名法官助理,负责所在团队日常事务性工作。同时,该院还重新制定了业绩考核办法,以员额制法官办案数量为基数,综合参考结案率、收结比、平均办案天数、文书上网率等指标,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奖惩,以最大限度发挥办案潜能。自5月起团队化模式办案“上线”运行到年底,该院诉讼案件审结数同比上升22.21%,案件审结率同比上升13.69个百分点。
如今,该院的法官们都自觉地“回归”一线岗位,办案已成为大家展示才华的主舞台。由于准备充分、动员到位,该院司法责任制改革稳步推进,做到了队伍不散、人心不慌、业务不乱,各项工作都实现平稳过渡,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更得以顺利实现,并不断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实质化,让办案质效更显著
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时间检验的“铁案”。围绕实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该院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以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为推手,通过深入开展办案方式改革,探索提升办案质效的新路径。在2017年度,该院诉讼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36%,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仅为69.3天,同比下降4.47%。
改革案件分流机制,实现繁简得当。该院注重发挥立案阶段审查功能,对于涉案标的额小且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均按适用简易程序进行流转,直接指定一名法官进行办理,以提高案件办结效率,全年诉讼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3.47%。同时,该院还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困难的群众减免诉讼费,对于农民工讨薪案件则启动速裁程序办理,并实现立、审、执“一步到位“,确保有诉讼需求的群众,都能够及时获得法律保障。
改革刑事审判方式,突出庭审功能。该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开展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试点工作为契机,有效发挥庭审在查明案件事实方面的主平台功能,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应当享有的辩护权,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率达31.36%。同时,该院还严格按照量刑规范化实施细则要求,对144件15类常见刑事罪名案件实行量化办理,占已结刑事案件数的61.02%,有效实现了公正、均衡量刑,避免出现判决结果畸重畸轻、同案不同判。
改革民事审判方式,妥处民间纠纷。在审理婚姻、抚养、继承等家事案件过程中,该院尝试引入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为涉案的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用解开“心结”的方式来治愈纠纷,力促家庭成员能够和睦相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办案效果。在审理物业纠纷案件过程中,该院针对此类案件金额小但发生率高的特点,在充分做好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集成分析查找案件结症所在,并牵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进行座谈,共商破解小区物业服务难题,成功调处了92.31%的物业纠纷,有效助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信息化,让办案过程更阳光
网络全覆盖、智能云收集、阳光共分享。信息时代背景下,该院以建设“智慧法院”为目标,逐项将法院信息化3.0版标准要求落实到位,将办案过程从“纸上”转移到了“网上”,构建起信息化办案格局,不仅让办案流程更加便捷,而且让办案过程更加阳光。
走进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切身感受到的就是信息化“热浪”。通过各种自助服务终端,不仅可以查询到全国法院的上网裁判文书,直接观看正在开庭的视频,点播既往庭审视频资料,而且可以通过预留的验证方式,查询到案件信息、法官联系方式、开庭通知等内容,直接了解案件的办理进展。依托对外信息化服务平台,该院实现了办案流程、庭审过程、裁判文书等事项的全公开,敞开“院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增强了办案工作透明度,2017年上网公示裁判文书1467份,并对425件案件的庭审进行了网络直播。
同时,该院还以信息化办案系统为载体,构建起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构建起办案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将办案职权的“放”与“管”有机结合起来,杜绝发生滥用职权、违规办案等情况,切实提升办案规范化水平,让办案全程都在“阳光”下进行。
团队化,让办案模式更新颖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围绕建立权责明确、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该院自2017年年初起,根据上级法院统一部署,拉开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序幕。
该院以此为契机,着手对内设机构进行了模块化重建,以原有业务部门设置为基础,按照办案性质和职责分工,重新组建起九个办案团队,包括院领导在内的首批25名员额制法官,均被编入到各个团队中去直接参与办案。每个团队均按照“X+1”的模式设置,由员额制法官与书记员固定搭配成“X”模块,根据办案工作实际需要,动态配置到各个办案团队中;每个团队再固定“1”名法官助理,负责所在团队日常事务性工作。同时,该院还重新制定了业绩考核办法,以员额制法官办案数量为基数,综合参考结案率、收结比、平均办案天数、文书上网率等指标,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奖惩,以最大限度发挥办案潜能。自5月起团队化模式办案“上线”运行到年底,该院诉讼案件审结数同比上升22.21%,案件审结率同比上升13.69个百分点。
如今,该院的法官们都自觉地“回归”一线岗位,办案已成为大家展示才华的主舞台。由于准备充分、动员到位,该院司法责任制改革稳步推进,做到了队伍不散、人心不慌、业务不乱,各项工作都实现平稳过渡,改革的初衷和目标更得以顺利实现,并不断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实质化,让办案质效更显著
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时间检验的“铁案”。围绕实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该院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以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为推手,通过深入开展办案方式改革,探索提升办案质效的新路径。在2017年度,该院诉讼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36%,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仅为69.3天,同比下降4.47%。
改革案件分流机制,实现繁简得当。该院注重发挥立案阶段审查功能,对于涉案标的额小且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均按适用简易程序进行流转,直接指定一名法官进行办理,以提高案件办结效率,全年诉讼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3.47%。同时,该院还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困难的群众减免诉讼费,对于农民工讨薪案件则启动速裁程序办理,并实现立、审、执“一步到位“,确保有诉讼需求的群众,都能够及时获得法律保障。
改革刑事审判方式,突出庭审功能。该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开展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试点工作为契机,有效发挥庭审在查明案件事实方面的主平台功能,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应当享有的辩护权,刑事案件当庭宣判率达31.36%。同时,该院还严格按照量刑规范化实施细则要求,对144件15类常见刑事罪名案件实行量化办理,占已结刑事案件数的61.02%,有效实现了公正、均衡量刑,避免出现判决结果畸重畸轻、同案不同判。
改革民事审判方式,妥处民间纠纷。在审理婚姻、抚养、继承等家事案件过程中,该院尝试引入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为涉案的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用解开“心结”的方式来治愈纠纷,力促家庭成员能够和睦相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办案效果。在审理物业纠纷案件过程中,该院针对此类案件金额小但发生率高的特点,在充分做好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集成分析查找案件结症所在,并牵头组织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进行座谈,共商破解小区物业服务难题,成功调处了92.31%的物业纠纷,有效助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信息化,让办案过程更阳光
网络全覆盖、智能云收集、阳光共分享。信息时代背景下,该院以建设“智慧法院”为目标,逐项将法院信息化3.0版标准要求落实到位,将办案过程从“纸上”转移到了“网上”,构建起信息化办案格局,不仅让办案流程更加便捷,而且让办案过程更加阳光。
走进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切身感受到的就是信息化“热浪”。通过各种自助服务终端,不仅可以查询到全国法院的上网裁判文书,直接观看正在开庭的视频,点播既往庭审视频资料,而且可以通过预留的验证方式,查询到案件信息、法官联系方式、开庭通知等内容,直接了解案件的办理进展。依托对外信息化服务平台,该院实现了办案流程、庭审过程、裁判文书等事项的全公开,敞开“院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增强了办案工作透明度,2017年上网公示裁判文书1467份,并对425件案件的庭审进行了网络直播。
同时,该院还以信息化办案系统为载体,构建起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构建起办案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将办案职权的“放”与“管”有机结合起来,杜绝发生滥用职权、违规办案等情况,切实提升办案规范化水平,让办案全程都在“阳光”下进行。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