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还是陷阱?揭秘现金贷“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背后真相
2017-11-28 19:05:2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刘开雄 王淑娟 吴燕婷 李延霞
“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的现金贷,目前面临监管风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特急通知”,要求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意味着,监管层整顿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互金市场已箭在弦上。
借款千元钱1年滚成万元债
根据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如果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非银机构发行的现金贷类产品中,费用高昂、定价随意、罚息极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原本是普及大众、惠及百姓的金融服务,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处处是“坑”的金融陷阱。
记者在一个名为“现金白卡”的现金贷APP里看到一款“有品钱包”产品,称1000元的14天借款,要提前收取利息和费用150元,到账金额850元,到期还款1000元。计算下来,相当于年化利率高达391%。如果逾期的话,每天还要额外支付逾期费2.5%。就是说,只要一年,1000元的本金就会滚成约1万元的债务。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现金贷因存在息费不清、罚息过重等问题,很容易沦为“掠夺性借贷”。“掠夺性借贷”主要指利用欺诈、误导等信息不对称,使借款人对借款条件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接受贷款。
“一些现金贷用户通过多头借贷,一个月的负债很容易达到三万到四万元。如果找贷款中介帮忙,负债还可升至五万到六万元,给其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郭宇航说。
骚扰、辱骂、送花圈,暴力催收竟然成“核心竞争力”
“一个远方亲戚借现金贷逾期了,结果催收的电话、短信一直打给我和其他亲戚,短信上各种言语诅咒,还说要送花圈之类的,实在令人气愤。”上海市民蔡英为此报警。
正如金融业内人士所言,现金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择手段的催收能力。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大部分现金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并没有将事先风险防范放在首位,而是以催收为主。“这种业务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财务困境。”
--形同虚设的事前风控。“如果你的身份证丢了,赶快去挂失补办,否则你可能莫名其妙地背上一笔债务。”深圳某银行负责人透露,从事现金贷的公司通常采取批量审核,一次就能审几百个,风控几乎没有。“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
--不择手段地催收。记者体验多家现金贷平台发现,进行借款操作时,不仅要让平台获取通讯录权限,还要输入手机运营商的服务密码。强制性授权获取个人信息,为的就是能够用各种方式进行催收,正如蔡英所遇到的烦恼:一人欠款全家“连坐”。
--金融APP用户信息安全堪忧。记者采访得知,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中介之间进行倒卖早就不是秘密,甚至还明码标价。
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朱易翔指出,在有关测试中发现,多个互联网金融APP安全问题严重,外部技术人员能够轻易获得用户信息,甚至可以轻易调用客户资金。
监管升级势在必行,第一步堵住现金贷企业增量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双重特点,其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意味着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首先要在源头上加强监管。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技术监测发现,当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最多,数量为1366家。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已获批237张网络小贷牌照,以及22张尚在发起状态的网络小贷牌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停止批设网络小贷牌照,是监管剑指现金贷乱象的第一步,很多规模大的现金贷平台就是利用网络小贷牌照在放贷。也就是说首先要堵住现金贷企业的增量,下一步整顿存量。
郭宇航建议,在后续的治理中,由监管部门或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建立网贷行业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以掌握共债数据,避免一些借贷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套取借贷,不断积累行业风险。此外,也要在创新业务和传统金融间筑牢防火墙,避免银行、信托等资金过度涌入,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放贷冲动。
借款千元钱1年滚成万元债
根据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如果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非银机构发行的现金贷类产品中,费用高昂、定价随意、罚息极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原本是普及大众、惠及百姓的金融服务,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处处是“坑”的金融陷阱。
记者在一个名为“现金白卡”的现金贷APP里看到一款“有品钱包”产品,称1000元的14天借款,要提前收取利息和费用150元,到账金额850元,到期还款1000元。计算下来,相当于年化利率高达391%。如果逾期的话,每天还要额外支付逾期费2.5%。就是说,只要一年,1000元的本金就会滚成约1万元的债务。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现金贷因存在息费不清、罚息过重等问题,很容易沦为“掠夺性借贷”。“掠夺性借贷”主要指利用欺诈、误导等信息不对称,使借款人对借款条件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接受贷款。
“一些现金贷用户通过多头借贷,一个月的负债很容易达到三万到四万元。如果找贷款中介帮忙,负债还可升至五万到六万元,给其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郭宇航说。
骚扰、辱骂、送花圈,暴力催收竟然成“核心竞争力”
“一个远方亲戚借现金贷逾期了,结果催收的电话、短信一直打给我和其他亲戚,短信上各种言语诅咒,还说要送花圈之类的,实在令人气愤。”上海市民蔡英为此报警。
正如金融业内人士所言,现金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择手段的催收能力。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大部分现金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并没有将事先风险防范放在首位,而是以催收为主。“这种业务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财务困境。”
--形同虚设的事前风控。“如果你的身份证丢了,赶快去挂失补办,否则你可能莫名其妙地背上一笔债务。”深圳某银行负责人透露,从事现金贷的公司通常采取批量审核,一次就能审几百个,风控几乎没有。“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
--不择手段地催收。记者体验多家现金贷平台发现,进行借款操作时,不仅要让平台获取通讯录权限,还要输入手机运营商的服务密码。强制性授权获取个人信息,为的就是能够用各种方式进行催收,正如蔡英所遇到的烦恼:一人欠款全家“连坐”。
--金融APP用户信息安全堪忧。记者采访得知,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中介之间进行倒卖早就不是秘密,甚至还明码标价。
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朱易翔指出,在有关测试中发现,多个互联网金融APP安全问题严重,外部技术人员能够轻易获得用户信息,甚至可以轻易调用客户资金。
监管升级势在必行,第一步堵住现金贷企业增量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双重特点,其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意味着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首先要在源头上加强监管。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技术监测发现,当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最多,数量为1366家。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已获批237张网络小贷牌照,以及22张尚在发起状态的网络小贷牌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停止批设网络小贷牌照,是监管剑指现金贷乱象的第一步,很多规模大的现金贷平台就是利用网络小贷牌照在放贷。也就是说首先要堵住现金贷企业的增量,下一步整顿存量。
郭宇航建议,在后续的治理中,由监管部门或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建立网贷行业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以掌握共债数据,避免一些借贷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套取借贷,不断积累行业风险。此外,也要在创新业务和传统金融间筑牢防火墙,避免银行、信托等资金过度涌入,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放贷冲动。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