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
2017-08-25 14:30: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周峻
  小时候,祖堂楹联上写着“甪(lù)里家声远、濂溪世泽长”。懵懂的我,也曾向长辈请教、也曾翻阅祖堂中那一册册泛黄残旧的族谱,终未明白楹联的含义。

  初中时学习《爱莲说》,我接触到濂溪先生其人。周敦颐,号濂溪,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一生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大学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终于找到甪里先生的史学记载。“甪里”源于汉初著名的商山四皓之一甪里先生周术。四皓尚谦让、薄名利,深受后世景仰。

  我祖居乡村,祖辈多是默默无闻的农民。太祖父靠为地主当长工度日。祖父是位裁缝,凭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他们虽目不识丁,但为人正直,吃苦耐劳,深受十里八乡人的尊敬。

  父亲年轻时种过田、烧过窑。担任过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父亲成了一名乡镇干部。父亲读书不多,但他酷爱学习,一有空闲就看书看报。我兄妹四人,加之伯父去世的早,留下两个年幼的姐姐,也靠父母供养。父亲相信多念书总比少念书好,他宁可东挪西借,也不愿中断孩子们的学业。除大姐外,我的其他三位姐妹都初中毕业,我与弟弟大学毕业,这在当时确实不易。

  父亲在生产大队工作期间,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有时吃了上顿缺下顿,父亲却从不粘公家一点油水,从不欠他人一丝人情。父亲在人民公社工作时,找父亲办事、解决矛盾的人很多。无论是谁,父亲总是一杯热茶,笑脸相迎。有的乡亲拎来一点土特产,父亲都婉言谢绝,从不收受人家的东西。

  父亲后来调到更远的山区乡镇工作,并担任乡镇的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虽然工作忙,他仍然会利用周末时间回家帮母亲养鸡、养猪、干农活,没有一点时间空闲。父亲在山区工作了近十年,与父亲同期工作的干部都进了城,安排了更重要更舒适的工作。许多人替父亲打抱不平,但父亲不以为然。说道:我本来就是农民,是党组织给了我的工作,还有何求。

  后来,父亲被任命为县安全委员会主任,主抓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他以农村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本质,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工作。当时,父亲关停了许多安全设施不达标的企业。有的老板或托亲朋、或请领导出面,请求网开一面,都被父亲拒绝。他说:宁可不当这个官,也不能让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去害人。父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不合群的干部。父亲未满五十五岁就离开了领导岗位,对此他毫无怨言。此后,父亲再次回到农村居住,帮母亲干农活、做家务,又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法院工作,先后在山区、畈区法庭工作了十年。我从书记员、助审员一步步干起,后来成了审判员、庭长。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与当事人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从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礼品。前年,我再次被安排到基层法庭工作,心里很不是滋味,许多同事、朋友也为我鸣不平。父亲看到愁眉不展的我,语重心长地问我:农村出来的孩子,有啥苦吃不得?在哪里不都是做事?为此,我放下包袱,投身到新的工作岗位。近三年来,我努力工作,每年要审理两百件案件。在我的带领下,我所在的基层法庭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

  当初,虽然我的长辈没能向我阐明那副楹联的涵义,但通过祖辈、特别是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我终于明白我的祖辈留下的那副楹联的教育意义。淡泊名利、踏实苦干、清正廉洁,这不正是我的家风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无数的家庭都在传承着这种家风,我们的时代也需要这种家风!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湖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