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最大一个“和”
——解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升级换代”的“马鞍山实践”(上)
2016-11-25 08:26: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阳
  编者按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到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上升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升级换代”的要求,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升级换代”的“马鞍山实践”,即党政司法协力推进,预防化解齐头并进,一院一品错位跟进,互联互通与时奋进。近两年,通过多元联动,全市近三成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诉前。日前,记者对该院做法进行了实地探访。

  傍晚时分,雨点密集地落下来,打湿了小巷的石板路。

  施祖民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腿。这是10月25日的下午,他花了三个小时说和了一对闹离婚的年轻人。

  作为调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高手”,自2015年10月起,和县人民法院法官施祖民每周都要到元真街18号的“小巷调解室”坐镇。小到街头的路灯,大到上百万的房屋买卖合同,辖区内3000多住户的纠纷几乎全部可以在这里化解。

  “小巷调解室”,化解矛盾最微小的单元,它的背后是一张遍及全市的庞大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网。

  这张网能将和县一年发生的1532件矛盾纠纷过滤在诉外,进入诉讼的仅536件。

  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把问题解决了,对于当事人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和”。

  不断壮大的解纷“朋友圈”

  ——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的协调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

  国庆节后的一个工作日,一大早,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吴静旻就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进入与新浪网共同研发的“在线法院”频道。

  点击“诉前调解案件查询”后,全市以“多元调解”为案号的纠纷来源、受理时间、分流情况、调解进展等信息瞬间全部显示出来,并且实时更新。

  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升级改造”的成果之一,“在线法院”于10月8日正式上线,可以实现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司法确认、电子督促程序等功能。

  信息化固然可以带动审判工作提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利益诉求及矛盾争议趋于多元化,每年还是有数以千万的案件涌入法院,而且数量持续攀升。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司法手段往往无法解决或案结事不了,必须以多元的手段来解决多元的矛盾纠纷。”

  对于马鞍山中院院长杨良胜来说,当他开始思考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时,多元改革的大幕还未真正开启。

  多年后,他把思考的结果带到了马鞍山中院,开始了历时四年的探索和实践。

  2013年3月,一份印有“马中法【2013】31”的红头文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规划思路图及推进方案(2013-2016年)》,摆在了全市县区法院院长的办公桌上。这是杨良胜带领中院领导班子、各基层法院院长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历时数月的调研成果。

  《方案》勾勒出这样的路线图:“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发展,力争用四年时间,通过持之以恒地围绕审判工作抓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具有马鞍山司法工作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紧接着,路线图被细化为任务清单:54项重点工作,113 项工作措施,分解到月,责任到人,而且有检查有通报有追责。

  见到法院“动真格”,有人不解,“你们这是不务正业,在为别人做嫁衣。”也有人说,“你们不是试点法院,没必要找事儿做。”

  但杨良胜相信他的方向是对的,因为,他始终在与最高人民法院的步子同频共振。

  2015年是多元改革动作颇多的一年。

  这一年,中办、国办《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正式实施,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四川眉山召开。也是在这一年,马鞍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墙上多了一块“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的牌子。

  “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不久,全市法院多元改革动员大会召开,杨良胜提出了新的目标——建设新形势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升级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

  一切都被按下了快进键。横向上,马鞍山市两级法院分别在保险、医疗、物业、道交、金融、商事、家事、旅游、劳动、消费、仲裁等矛盾多发领域建立了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纵向发挥县(区)矛调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三级平台功能作用,与全市79个“法官便民联系点”、23个“法官工作室”一道连起了一张庞大的解纷网,真正实现了辖区内调解组织的“大对接”和“全覆盖”。

  “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延伸服务、系统完整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杨良胜如此描述他的解纷“朋友圈”。

  记者感悟:对于每一名当事人来说,功能强大、资源充足的诉调对接平台就是总枢纽,能够引导他们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佳路径,而这离不开法院的引领作用。

  当事人有感的“高效便捷”

  ——诉调对接机制从单向输出向互联互通转变

  6个月大的安安乖乖地趴在妈妈肩头,露出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神情。这一幕,深深刺痛了邰红梅。

  作为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副庭长,邰红梅接手的这个案子让她皱紧了眉头。半年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安安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孩子重度窒息,出生时就被诊断为脑性瘫痪,构成三级伤残。而对于事故责任,由于事发路口信号灯故障,交警部门无法作出明确认定。

  “双方矛盾异常激烈。”邰红梅考虑再三,认为只有调解才能真正化解双方矛盾。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她立即启动诉前委托调解程序,联系了案发时处理事故的交警及保险公司调解员。

  “事发地的交通信号灯在事发前已损坏,当时用的是太阳能信号灯,无法查清当事人有无违反信号灯规定通行的事实。”调解过程中,交通事故大队高警官对事故成因进行了现场分析说明,通过行政调解程序让当事人明了各自在事故中的过错,从而为调解做好铺垫。

  “这个案子案情复杂,涉案金额高达150多万。”平安保险调解员蒯立一同参与了调解。他说,没想到,这个案子从诉前沟通到最终调解结案且赔偿款到账仅一月有余。“在多元化解框架下,法官的指导作用贯穿于案件始终,让我们敢于、勇于、乐于承担法定赔偿责任。”

  小安安的代理律师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有旺坦陈,虽然赔偿金额没有达到预期,但对这个结果,当事人一家人是认同的。因为他们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

  从事律师工作近20年,张有旺愈发体会到了多元调解的好处。“一件案子简单的3天就能调解完,复杂的10天左右。如果走司法程序,从立案到判决最快也需要两个月。”

  作为主城区,花山区每年有近两万件交通事故纠纷。早在2006年,花山区法院就成立了全省法院首家具有独立建制的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在“122事故处理大队”驻点办公。

  随着多元改革的推进,道交庭进一步整合“122事故处理大队”、保险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鉴定和评估机构、法律援助等部门资源优势,实现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人民调解、伤残鉴定、法律援助、法律诉讼“六位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调解率超过80%。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解决机制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我们的责任就是将各种诉讼及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打通,为当事人提供灵活多样、便捷有效、富有人性关怀的纠纷解决途径。”马鞍山中院副院长方龙彪介绍说。

  今年8月,马鞍山市医疗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医疗纠纷巡回法庭、鲁玲岚法官工作室同时挂牌设立,医疗纠纷化解渠道进一步畅通;保险诉调对接室延伸至11个基层人民法庭,立体化、网格式保险诉调对接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

  此外,全市法院在物业、金融、商事、劳动、消费、仲裁等矛盾多发领域均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已达31个。

  记者感悟:多元解纷的核心要义在于多元互动,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多元需求。

  260余万人的“最后一公里”

  ——纠纷解决模式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

  入冬的一个夜晚,已近10点,冷风瑟瑟,寒气袭人。

  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灯火通明。副主任张安刚和几名调解员还在做30多名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这是一批涉及30名被告的返还土地纠纷案。原告系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社区居委会,被告是马鞍山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第三人张某某等30人。

  一切比他预想的要顺利。经过此前的多次沟通,当晚11点,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几十双手友好地握在了一起。

  “老同志社会威望高,人熟地熟,工作特别认真,这些优势加起来很容易促成调解。”张安刚介绍说,夕阳红调解中心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聘请了40名专兼职及特邀调解员,由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组成,都是热爱调解事业、热衷于公益的志愿者。

  他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图中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夕阳红”logo,辐射到雨山区每个乡村、街道。

  这些活跃在社会神经末梢的调解组织成功调解诉前纠纷1070件,成为平安雨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民法院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职能部门,在认真履行司法职责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责无旁贷。”杨良胜说。

  因了这个承诺,夕阳红调解中心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源,成立了由20余名辖区各村、部分企业的现任及退休支书组成的“老支书调解队”,一个月就化解纠纷数百起。

  因了这个承诺,在全市矛盾纠纷易发区域的乡镇街道、厂矿社区、重点工程所在地,多了79个法官便民联系点,化解矛盾纷争5870余起,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

  因了这个承诺,马鞍山中院与市政府法制办、发改委、国土局等21家单位建立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共同“会诊”相关事宜。

  因了这个承诺,市委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意见》,市人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决定》。

  “化解矛盾不能单靠法院一家力量,全社会都有责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明指着《决定》说,“这是人大主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据我所知,类似的情况并不多见。”

  “《决定》是一部具有地方立法性质的实施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调研后这样评价。

  近几年,有着260余万人的马鞍山市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信访数大幅下降,医闹为零,多数党政机关将多元化解工作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杨良胜发现,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正一点点发生改变。而更让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积极行动,化解矛盾的意愿被激发了出来。

  记者感悟:司法不能解决所有的纠纷,在多元改革过程中,党政和社会是两支重要力量。当二者都发挥正效应的时候,改革就很出彩。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