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安徽省合肥市法院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执行质效纪实
2016-10-09 07:12: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周瑞平 张利 张敏
图为8月16日上午,合肥中院执行人员来到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执行案件当事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张 敏 摄
在全省率先建成司法查控网,有效缓解被执行人财产难找等老大难问题;全面建立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动惩戒机制,有效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加强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有效提升执行质效……安徽省合肥市两级法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执行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升执行工作质效。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7586件,结案12084件,结案标的额8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案数上升7.57%,结案数增长47.98%。
“案件到手就要想方设法执结,不要把办案当作一种权力,而要当作一种责任,努力将司法公信体现在兑现生效判决上。”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建如是要求执行人员,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发起战略总攻。
完善查控机制 提高执行效率
“太谢谢你们了,解决了我们公司两年来的心头难题。”8月8日上午,申请执行人的委托代理人黄家宝从芜湖赶到合肥中院执行局领取执行款。
2010年4月,芜湖一家房产公司与合肥一家商业公司签订一份《房屋合作开发意向协议》,约定商业公司以其下属企业所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合作条件,房产公司以其资金、技术作为合作条件,共同开发商住房。协议签订后,房产公司按约支付了保证金,垫付项目设计费6.5万元。2013年8月20日,在案涉土地一直未申请收储和升级改造未获批、合作开发无望的情况下,双方为利息给付和其他赔偿事宜发生纠纷,房产公司诉至法院。今年2月,二审法院依法判决商业公司赔偿房产公司保证金利息损失57万余元;返还房产公司垫付的6.5万元设计费。
案件宣判后,商业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房产公司向合肥中院申请强制执行。7月21日,合肥中院执行局立案执行。
“案件一到执行局,查控网系统就会自动发起查询,共查到商业公司在四家商业银行开设了账户,其中徽商银行账户就有46万余元,我们立即采取了扣划措施。这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用了十几天。”该案执行法官谢玉金指着电脑屏幕说,“查控系统的运用提高了执行效率,大大减轻了法官的负担。”
为破解执行难问题,2014年4月,合肥中院在全省率先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合肥法院司法查控网,与全市19家商业银行以及公安、房产、土地、工商等部门建立“点对点”网络查控机制,并且覆盖了县区农村商业银行、县级房产、土地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努力打通财产查控“死角”,实现第一时间掌控被执行人财产等各种信息。2015年,合肥中院又陆续与安徽高院查控网、最高法院查控网成功对接,使被执行人财产查控范围扩大到全省和全国范围,并逐步实现从网上查询到网上冻结和网上扣划,彻底改变了过去“两个法官一台车”的传统人工查控方式,不给被执行人留下 “逃债”的空间。
“随着执行工作威慑力日益增大,现在很多人对查控网也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失信被执行人将钱款存放在一些规模稍小的银行里,就是为了规避执行。”合肥中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胡剑锋介绍说,“作为‘总对总’查控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肥司法查控网更加精细,更有针对性。”
截至目前,合肥市法院共对61686件案件发起查询,涉及被执行人68229名,系统发出查询4117762次,查询到银行存款累计2263亿余元,查询到房产317736处,查询到土地使用权22193宗,查询到车辆15428辆。
完善联动惩戒机制 让失信者难立足
“谢法官,我这两天就把钱一次性汇到法院指定的账户,请尽快把我从失信名单上撤下来。现在不仅生活处处受限,就连公司也注册不了,生意都没法做。”今年6月10日,与执行法官“躲猫猫”将近9个月的被执行人杨某终于“浮出水面”,主动给谢玉金打来电话,要求履行欠款。
“在日益完善的多方联动惩戒机制的威慑下,不少失信被执行人主动要求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合肥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陶有军介绍说,全市法院倾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执行曝光平台,广泛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商业电子屏、社区公告屏、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执行曝光的长效机制,扩大失信被执行人的负面信用影响,挤压“老赖”的生存空间。2013年以来,合肥市两级法院先后对260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限制高消费683人,限制出境98人,罚款256万元,拘留443人,追究刑事责任22人,15709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形成了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的高压态势。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合肥积极推进信用城市建设。早在2009年,合肥中院就在全国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方式确定了执行联动机制,2014年又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由合肥市“两办”联合下发《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的意见》,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除了在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以及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外,还不予核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公司高管,禁止参与本市的招投标、土地交易、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禁止承接政府投资工程等等。失信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不得提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限制领域和惩戒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局面,使失信者难有立足之地。
完善统一管理机制 提升执行质效
据介绍,2015年合肥市法院执结案件23498件,执行标的额216.3亿元,分别占全省法院总数六分之一、四分之一多;全市有四家基层法院执行法官人均办案数超过410件,最高达612件。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7586件,结案12084件,结案标的额8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案数上升7.57%,结案数增长47.98%。
合肥法院执行工作各项指标的持续向好,除了开展执行专项活动作为破解执行难的突破口外,得益于一系列完善的工作机制。
合肥中院加强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不断优化执行资源配置,实施目标量化管理,对全市基层法院每月通报执行结案率、实际执行率、执行到位率、信息录入率等主要工作指标,形成全市法院积极进取、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
针对系列案件增多,被执行人财产被多家法院查封,致使案件推进缓慢,以及委托执行渠道不畅等问题,合肥中院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被执行财产被多个法院查封案件和委托执行案件协调处理意见》,就被执行人已设定抵押的财产被执行普通债权的法院首先查封案件的处理问题、本市多家法院分别查封同一被执行人多项财产等系列执行案件的处理问题,以及委托、受托案件处理等问题,提出全市统一的规范性处理意见,推动了全市系列执行案件的高效有序执行,先后妥善处理了290余件的双龙公司系列案件、136件明佳房地产公司系列案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近几年,全市法院民事执行案件年均增幅20%以上,目前仅有执行法官151人,瑶海、蜀山、包河、高新等基层法院执行法官年人均办案突破410件,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合肥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徐艳阳没有回避问题,“目前,规避和对抗执行行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所占比重较大、执行联动机制‘联而不动、动而不畅’等问题很突出,制约着执行工作。”
“不能让案件‘库存’越来越多,不能把案件多作为挡箭牌,‘下雨天稻草越背越重’,必须用长效的工作机制让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许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消极执行、违规执行,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攻坚战。”
“案件到手就要想方设法执结,不要把办案当作一种权力,而要当作一种责任,努力将司法公信体现在兑现生效判决上。”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建如是要求执行人员,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发起战略总攻。
完善查控机制 提高执行效率
“太谢谢你们了,解决了我们公司两年来的心头难题。”8月8日上午,申请执行人的委托代理人黄家宝从芜湖赶到合肥中院执行局领取执行款。
2010年4月,芜湖一家房产公司与合肥一家商业公司签订一份《房屋合作开发意向协议》,约定商业公司以其下属企业所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合作条件,房产公司以其资金、技术作为合作条件,共同开发商住房。协议签订后,房产公司按约支付了保证金,垫付项目设计费6.5万元。2013年8月20日,在案涉土地一直未申请收储和升级改造未获批、合作开发无望的情况下,双方为利息给付和其他赔偿事宜发生纠纷,房产公司诉至法院。今年2月,二审法院依法判决商业公司赔偿房产公司保证金利息损失57万余元;返还房产公司垫付的6.5万元设计费。
案件宣判后,商业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房产公司向合肥中院申请强制执行。7月21日,合肥中院执行局立案执行。
“案件一到执行局,查控网系统就会自动发起查询,共查到商业公司在四家商业银行开设了账户,其中徽商银行账户就有46万余元,我们立即采取了扣划措施。这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用了十几天。”该案执行法官谢玉金指着电脑屏幕说,“查控系统的运用提高了执行效率,大大减轻了法官的负担。”
为破解执行难问题,2014年4月,合肥中院在全省率先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合肥法院司法查控网,与全市19家商业银行以及公安、房产、土地、工商等部门建立“点对点”网络查控机制,并且覆盖了县区农村商业银行、县级房产、土地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努力打通财产查控“死角”,实现第一时间掌控被执行人财产等各种信息。2015年,合肥中院又陆续与安徽高院查控网、最高法院查控网成功对接,使被执行人财产查控范围扩大到全省和全国范围,并逐步实现从网上查询到网上冻结和网上扣划,彻底改变了过去“两个法官一台车”的传统人工查控方式,不给被执行人留下 “逃债”的空间。
“随着执行工作威慑力日益增大,现在很多人对查控网也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失信被执行人将钱款存放在一些规模稍小的银行里,就是为了规避执行。”合肥中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胡剑锋介绍说,“作为‘总对总’查控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肥司法查控网更加精细,更有针对性。”
截至目前,合肥市法院共对61686件案件发起查询,涉及被执行人68229名,系统发出查询4117762次,查询到银行存款累计2263亿余元,查询到房产317736处,查询到土地使用权22193宗,查询到车辆15428辆。
完善联动惩戒机制 让失信者难立足
“谢法官,我这两天就把钱一次性汇到法院指定的账户,请尽快把我从失信名单上撤下来。现在不仅生活处处受限,就连公司也注册不了,生意都没法做。”今年6月10日,与执行法官“躲猫猫”将近9个月的被执行人杨某终于“浮出水面”,主动给谢玉金打来电话,要求履行欠款。
“在日益完善的多方联动惩戒机制的威慑下,不少失信被执行人主动要求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合肥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陶有军介绍说,全市法院倾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执行曝光平台,广泛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商业电子屏、社区公告屏、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执行曝光的长效机制,扩大失信被执行人的负面信用影响,挤压“老赖”的生存空间。2013年以来,合肥市两级法院先后对260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限制高消费683人,限制出境98人,罚款256万元,拘留443人,追究刑事责任22人,15709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被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形成了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的高压态势。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合肥积极推进信用城市建设。早在2009年,合肥中院就在全国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方式确定了执行联动机制,2014年又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由合肥市“两办”联合下发《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的意见》,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除了在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以及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外,还不予核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公司高管,禁止参与本市的招投标、土地交易、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禁止承接政府投资工程等等。失信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不得提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限制领域和惩戒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局面,使失信者难有立足之地。
完善统一管理机制 提升执行质效
据介绍,2015年合肥市法院执结案件23498件,执行标的额216.3亿元,分别占全省法院总数六分之一、四分之一多;全市有四家基层法院执行法官人均办案数超过410件,最高达612件。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7586件,结案12084件,结案标的额8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案数上升7.57%,结案数增长47.98%。
合肥法院执行工作各项指标的持续向好,除了开展执行专项活动作为破解执行难的突破口外,得益于一系列完善的工作机制。
合肥中院加强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不断优化执行资源配置,实施目标量化管理,对全市基层法院每月通报执行结案率、实际执行率、执行到位率、信息录入率等主要工作指标,形成全市法院积极进取、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
针对系列案件增多,被执行人财产被多家法院查封,致使案件推进缓慢,以及委托执行渠道不畅等问题,合肥中院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被执行财产被多个法院查封案件和委托执行案件协调处理意见》,就被执行人已设定抵押的财产被执行普通债权的法院首先查封案件的处理问题、本市多家法院分别查封同一被执行人多项财产等系列执行案件的处理问题,以及委托、受托案件处理等问题,提出全市统一的规范性处理意见,推动了全市系列执行案件的高效有序执行,先后妥善处理了290余件的双龙公司系列案件、136件明佳房地产公司系列案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近几年,全市法院民事执行案件年均增幅20%以上,目前仅有执行法官151人,瑶海、蜀山、包河、高新等基层法院执行法官年人均办案突破410件,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合肥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徐艳阳没有回避问题,“目前,规避和对抗执行行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所占比重较大、执行联动机制‘联而不动、动而不畅’等问题很突出,制约着执行工作。”
“不能让案件‘库存’越来越多,不能把案件多作为挡箭牌,‘下雨天稻草越背越重’,必须用长效的工作机制让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许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消极执行、违规执行,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攻坚战。”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