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个驻镇“法官工作室”正式运行
2016-06-07 08:54: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 | 作者:米佼佼 孙峰
随着镇域经济的发展和立案登记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在此背景下,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与赵全营镇政府经过讨论认证,成立北京市首家驻镇“法官工作室”。6月3日上午,牛栏山法庭驻赵全营镇“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运行。来自赵全营镇的村镇干部、人民调解员和群众共计70余人参加了新闻通报会,多家新闻媒体到场采访报道。
设立“法官工作室”是法院和政府打通工作节点、增进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深化司法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纠纷化解的重要探索。牛栏山法庭庭长刘宏艳介绍,未来“法官工作室”的运作主要是通过每月一诊、每月一庭、每月一课的形式展开。
“每月一诊”,驻室接待,化解预防纠纷。
延伸审判职能,发挥法庭干警在基层司法工作中的能动性,每月安排一名法庭法官坐诊接待,现场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供法律咨询、诉前化解、协调调解和司法确认方面的司法服务。
“每月一庭”,巡回审判,就地普法宣传。
在“法官工作室”内每月开展一次庭审,通过模拟开庭已决案件和当庭审裁待决案件两种形式,将旁听庭审、民调培训、现场普法、当场调解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旁听代训和巡回审判形式,增强庭审的现实感和可接近性,重点让人民调解员和旁听群众了解法院裁判的思路、理念和具体规则,进而发挥司法裁判在引导社会预期中的指引作用,避免类案再诉,减少群众诉累。
“每月一课”,交流互动,丰富培训形式。
建立双向交流培训机制,通过案例研讨、座谈交流、专题讲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律培训活动。法庭法官重点就辖区常见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建房施工、人身损害、劳务合同等类案处理思路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高基层组织人员在化解上述纠纷中的调处能力。基层组织人员重点就本地区风俗习惯、行业惯例等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帮助法庭青年干警把握社情民意,更好地进行案件的审理裁判。
揭牌仪式完成后,牛栏山法庭法官张鹏飞现场开庭调解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敲响“法官工作室”办案第一锤。通过法官耐心的释法析理,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意见并当庭履行完毕。旁听案件开庭的一位群众表示:“要给‘法官工作室’点个赞,法官能到我们镇上审案,确实方便很多,而且效率还这么高,这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儿!”
在今后的工作中,顺义法院将坚持先试先行、多方联动原则、自愿调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法官工作室”的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将这一机制和做法推广到所有的人民法庭,着力发挥法庭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争取将更多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设立“法官工作室”是法院和政府打通工作节点、增进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深化司法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纠纷化解的重要探索。牛栏山法庭庭长刘宏艳介绍,未来“法官工作室”的运作主要是通过每月一诊、每月一庭、每月一课的形式展开。
“每月一诊”,驻室接待,化解预防纠纷。
延伸审判职能,发挥法庭干警在基层司法工作中的能动性,每月安排一名法庭法官坐诊接待,现场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供法律咨询、诉前化解、协调调解和司法确认方面的司法服务。
“每月一庭”,巡回审判,就地普法宣传。
在“法官工作室”内每月开展一次庭审,通过模拟开庭已决案件和当庭审裁待决案件两种形式,将旁听庭审、民调培训、现场普法、当场调解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旁听代训和巡回审判形式,增强庭审的现实感和可接近性,重点让人民调解员和旁听群众了解法院裁判的思路、理念和具体规则,进而发挥司法裁判在引导社会预期中的指引作用,避免类案再诉,减少群众诉累。
“每月一课”,交流互动,丰富培训形式。
建立双向交流培训机制,通过案例研讨、座谈交流、专题讲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法律培训活动。法庭法官重点就辖区常见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建房施工、人身损害、劳务合同等类案处理思路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提高基层组织人员在化解上述纠纷中的调处能力。基层组织人员重点就本地区风俗习惯、行业惯例等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帮助法庭青年干警把握社情民意,更好地进行案件的审理裁判。
揭牌仪式完成后,牛栏山法庭法官张鹏飞现场开庭调解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敲响“法官工作室”办案第一锤。通过法官耐心的释法析理,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意见并当庭履行完毕。旁听案件开庭的一位群众表示:“要给‘法官工作室’点个赞,法官能到我们镇上审案,确实方便很多,而且效率还这么高,这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儿!”
在今后的工作中,顺义法院将坚持先试先行、多方联动原则、自愿调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法官工作室”的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将这一机制和做法推广到所有的人民法庭,着力发挥法庭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争取将更多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