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脚步遍布辖区6个乡镇、120个村、1000多个社的乡间小道,没有办过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却化解过数千件“鸡毛蒜皮”的纠纷,为偏远乡村的百姓执掌法律天平。他叫蒋增安,是四川省简阳市人民法院三星法庭一名普通的退休法官。如今,他从事诉前纠纷化解工作,发挥余热。
二十四载的法院工作,他很热爱
国庆节后的一个中午,蒋增安前往离法庭十多公里的踏水镇乡下,百岁老人雷某因为赡养费要与小儿子打官司。蒋增安说:“老人家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听力也不好,我们慢慢问,最好有村干部在场。农忙时老人子女只有中午在家,这时候才方便开展工作。今天来听听老人的真实想法,看能不能调解,如果不行,我准备与踏水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商量,确定巡回开庭的事。毕竟老人家打官司不容易,如果办不好村民会怎么看我?”
赡养纠纷、夫妻矛盾、邻里口舌……民事审判与调解工作大部分面对的是“扯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但蒋增安一干就是24年。“24年,蒋增安经手大量的民事纠纷,大部分都被他说和调解了,判决的案件当事人也服气。”三星法庭杜德明说。
就地立案审查,随即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确定时间巡回开庭审理,这就是蒋增安倡导的“一站式”便民利民诉讼。他说:“只有走出去,老百姓才知道法官在办实事,才能真正拉近法庭与群众的距离,公平不公平只有老百姓说了才算。”
差两个月的退休日子,他很忙碌
一起下落不明的离婚案件中,原告提交了诉状、证据材料和当地村委会关于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明,也调查询问了其子女。蒋增安利用空闲时间,骑摩托车来到20多公里外的被告娘家,了解到双方只是长期分居,原告为了领取政府独生子女补贴起诉离婚。调解后,原告立即撤回了起诉。“走村串户”立案审查十分辛苦,身边的人常常问他:“你快60岁了,还来调查?”他说:“实地调查会理清案情脉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官的判决是建立在正确的判断上,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013年,蒋增安离退休还有两个月,他本可调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三星法庭,但他婉拒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这一年,他除了负责立案审查、接待信访外,还办了160余件案子,超出该院法官人均办案数的1倍。
周围群众讲:“蒋法官最为人称道的是以法庭为家,24小时值班,我们找他很方便。”据了解,蒋增安调到三星法庭以来,一直坚持24小时值班,有时家里有事,他都会制作公示牌说明去向、联系方式,群众都觉得他实在,愿意找他办事。每年值班时,他接待群众上百人次。
四个多月的帮人劝和,他很适应
樊某与王某是生意伙伴,平时关系很好。2015年9月,樊某误以为王某将小车停放在自家门口挡道,将王某头部打伤,双方就赔偿问题引发矛盾。2016年1月20日,作为诉讼辅导员的蒋增安了解案情后,与樊某拉家常,在消除樊某拒不赔偿的顽固情绪后,劝说要顾念朋友感情,帮助计算损失差额,讲理讲法,讲遇到人身伤害怎么维权等等。经他劝导,樊某当场付清王某11000元,整个调解只用了30分钟。
2015年,退休在家一年多的蒋增安,接到法院的邀请,希望聘请他回来参与诉前调解。蒋增安回来后,有人问他:“你都退休了,怎么不在家享福?”蒋增安说:“我审了二十多年的民事案子,很理解老百姓缺钱打不起官司的无助和纠纷缠身的无奈,我想通过我的工作帮助他们,让矛盾处理变得温和些,也算为减少社会矛盾发挥点余热。”
诉前调解大多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等案子,尽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很难调解,别人看了心里生怕,蒋增安却信心满满。大家都说老蒋懂群众心理,办事“有一手”。调解时,他始终紧扣一个“法”字,讲清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上岗4个多月就开展诉讼辅导、立案指导1400余人次,参与化解各类纠纷50多起,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退休前,他是一名扎根基层的“百姓法官”;退休后,他是百姓身边的“和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