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标准化” 体验“升级版”
——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见闻
2015-04-12 08:40: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何晓慧 赖庆铨 陈公照
图为德化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 陈公照 摄
德化,坐落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
2015年初,德化法院捧得“全国优秀法院”奖杯。亮点纷呈中,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其增色不少: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推行“1小时”立案承诺制……始于2006年的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如今已是果实累枝。
打造诉讼服务“升级版”,让群众在诉讼第一道关口就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暖。德化法院朝着这一目标聚焦发力。
拒绝“高冷” 微笑导诉
近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步地挪进德化法院。老人已届80高龄,独自一人生活,起居难以自理。膝下唯一的儿子长期不支付赡养费。走投无路的他,生平第一次走进法院。
导诉员徐凝蕾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老人,并把他带到专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准备的服务室里。
落座后,替老人倒上水,小徐开始详细询问案情。而后将印制好的起诉状模板和案件审理流程示意图交给老人,一项一项地指导他填写诉状。
在接待中,细心的小徐发现老人不停地咳嗽。经询问得知,老人最近得了风寒感冒。小徐从便民药箱里拿出药为他冲泡。
“之前认为机关大院里都是‘官老爷’,没想到他们态度这么好。小姑娘的微笑让我很亲切……”事情办完,老人心怀感激地离开法院。
徐凝蕾是名“90后”,去年刚从集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德化法院党组将她和另外一位年轻干警派驻在诉讼服务中心担任微笑服务导诉员,引导群众办立案手续,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她笑言,我们就是法院的“门面”,工作中要做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声再见”,拒绝“高冷”。
“以前总是隔着玻璃问,觉得法官高高在上。现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我们‘面对面’、‘一对一’。这凸显服务理念的变化。”一位来访当事人如此评价。
德化法院院长洪志强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第一门户”、“第一窗口”。近年来,德化法院以实现规范管理为抓手、以便民利民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把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为民、文明、和谐、公信”之窗,让来访群众带着难事来,带着满意归。
数据“跑步” 百姓省心
“没想到打官司这么方便,法院的服务越来越贴心了。”家住德化县葛坑镇的苏某没想到,一场诉讼服务的改革,让他省去了舟车劳顿。
3年前,苏某到永春县某煤矿工作,却被无故拖欠工资3500元。苏某既想通过诉讼方式维权,又苦于在两地间来回奔波,成本高,一直犹豫不决。
今年2月份,他在当地网站上看到一条新闻,得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建立“跨域·连锁·直通”平台,不出家门便可立案。第二天,他在陈文东法官的引导下,不到10分钟便顺利地办理完异地立案手续。
据陈文东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把纸质材料扫描转化为电子文档,通过内网将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永春法院。这些工作都由我们做,当事人只要回家等候开庭通知即可。”
近年来,德化法院秉承“数据多跑步、群众少跑腿”的理念,着力打造符合山区特色的“跨域·连锁·直通”平台。不管案件由泉州地区哪个法院管辖,当事人只要走进德化法院或其派出法庭,都可享受到全流程、无差别、标准化的司法服务。
为此,该院指派专人负责异地立案、材料收转、答疑解惑等涉及诉讼的相关服务,最大化地派送司法“红利”,减轻群众诉累。
柔性调解 “赞”声响起
“他脾气太臭,这日子没法过了。”德化县盖德镇的王女士因夫妻感情趋冷而忧心忡忡。“离婚,一定要离!”
在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岳广明法官接待了她,与她话起了家常。“离婚可不是儿戏。你和你爱人是自由恋爱的吧?”
“嗯,谈了三年恋爱。以前他对我可是百依百顺。”回忆往日时光,王女士紧缩的眉头有些舒展。
“可现在动不动就跟我顶嘴,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我吵架。”
“那你们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闽南地区有句老话,‘感情好,宁‘淆米’‘困涂’ (意为‘喝稀粥’、‘睡地板’)也甘愿。更何况你们现在生活也不错,还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我见过你爱人,他为了这个家辛勤工作,付出不少吧?”
“这倒是,他晚上经常加班,压力大了就容易抱怨……”
“‘嫁着‘臭头翁’(好老公),有肉又有葱;嫁着‘赌博翁’,厝内两空空’。错过这个‘臭头翁’,你可能要后悔哦……”
后来,为了调解王女士与其丈夫的纠纷,岳广明先后四次登门做双方的工作,并动员当事人家属一起劝和。
最后一次调解,女儿小茹一句稚嫩的“妈妈,我们一家人要好好在一起”,终于让王女士回心转意。
近年来,德化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结合县情创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茶桌调解法”,依托便民诉讼网络资源,强化诉调衔接机制建设,深化诉前调解功能。
去年以来,德化法院共诉前调解商事纠纷319件,快速审理简易民事案件1648件,使当事人既解开 “法结”,更解开“心结”。
2015年初,德化法院捧得“全国优秀法院”奖杯。亮点纷呈中,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其增色不少: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推行“1小时”立案承诺制……始于2006年的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如今已是果实累枝。
打造诉讼服务“升级版”,让群众在诉讼第一道关口就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暖。德化法院朝着这一目标聚焦发力。
拒绝“高冷” 微笑导诉
近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步地挪进德化法院。老人已届80高龄,独自一人生活,起居难以自理。膝下唯一的儿子长期不支付赡养费。走投无路的他,生平第一次走进法院。
导诉员徐凝蕾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老人,并把他带到专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准备的服务室里。
落座后,替老人倒上水,小徐开始详细询问案情。而后将印制好的起诉状模板和案件审理流程示意图交给老人,一项一项地指导他填写诉状。
在接待中,细心的小徐发现老人不停地咳嗽。经询问得知,老人最近得了风寒感冒。小徐从便民药箱里拿出药为他冲泡。
“之前认为机关大院里都是‘官老爷’,没想到他们态度这么好。小姑娘的微笑让我很亲切……”事情办完,老人心怀感激地离开法院。
徐凝蕾是名“90后”,去年刚从集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德化法院党组将她和另外一位年轻干警派驻在诉讼服务中心担任微笑服务导诉员,引导群众办立案手续,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她笑言,我们就是法院的“门面”,工作中要做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声再见”,拒绝“高冷”。
“以前总是隔着玻璃问,觉得法官高高在上。现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我们‘面对面’、‘一对一’。这凸显服务理念的变化。”一位来访当事人如此评价。
德化法院院长洪志强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第一门户”、“第一窗口”。近年来,德化法院以实现规范管理为抓手、以便民利民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把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为民、文明、和谐、公信”之窗,让来访群众带着难事来,带着满意归。
数据“跑步” 百姓省心
“没想到打官司这么方便,法院的服务越来越贴心了。”家住德化县葛坑镇的苏某没想到,一场诉讼服务的改革,让他省去了舟车劳顿。
3年前,苏某到永春县某煤矿工作,却被无故拖欠工资3500元。苏某既想通过诉讼方式维权,又苦于在两地间来回奔波,成本高,一直犹豫不决。
今年2月份,他在当地网站上看到一条新闻,得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建立“跨域·连锁·直通”平台,不出家门便可立案。第二天,他在陈文东法官的引导下,不到10分钟便顺利地办理完异地立案手续。
据陈文东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把纸质材料扫描转化为电子文档,通过内网将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永春法院。这些工作都由我们做,当事人只要回家等候开庭通知即可。”
近年来,德化法院秉承“数据多跑步、群众少跑腿”的理念,着力打造符合山区特色的“跨域·连锁·直通”平台。不管案件由泉州地区哪个法院管辖,当事人只要走进德化法院或其派出法庭,都可享受到全流程、无差别、标准化的司法服务。
为此,该院指派专人负责异地立案、材料收转、答疑解惑等涉及诉讼的相关服务,最大化地派送司法“红利”,减轻群众诉累。
柔性调解 “赞”声响起
“他脾气太臭,这日子没法过了。”德化县盖德镇的王女士因夫妻感情趋冷而忧心忡忡。“离婚,一定要离!”
在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岳广明法官接待了她,与她话起了家常。“离婚可不是儿戏。你和你爱人是自由恋爱的吧?”
“嗯,谈了三年恋爱。以前他对我可是百依百顺。”回忆往日时光,王女士紧缩的眉头有些舒展。
“可现在动不动就跟我顶嘴,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我吵架。”
“那你们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闽南地区有句老话,‘感情好,宁‘淆米’‘困涂’ (意为‘喝稀粥’、‘睡地板’)也甘愿。更何况你们现在生活也不错,还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我见过你爱人,他为了这个家辛勤工作,付出不少吧?”
“这倒是,他晚上经常加班,压力大了就容易抱怨……”
“‘嫁着‘臭头翁’(好老公),有肉又有葱;嫁着‘赌博翁’,厝内两空空’。错过这个‘臭头翁’,你可能要后悔哦……”
后来,为了调解王女士与其丈夫的纠纷,岳广明先后四次登门做双方的工作,并动员当事人家属一起劝和。
最后一次调解,女儿小茹一句稚嫩的“妈妈,我们一家人要好好在一起”,终于让王女士回心转意。
近年来,德化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结合县情创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茶桌调解法”,依托便民诉讼网络资源,强化诉调衔接机制建设,深化诉前调解功能。
去年以来,德化法院共诉前调解商事纠纷319件,快速审理简易民事案件1648件,使当事人既解开 “法结”,更解开“心结”。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