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缪蒂生:以积极有为的新姿态主动适应和服务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4-12-25 09:56:50 | 来源:中国法院网辽宁频道
会议现场
中国法院网讯 (严怡娜) 12月23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组织中层正职以上干部集体学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缪蒂生强调,全省法院要立足司法本职,努力做到“五个准确把握”,以积极有为的新姿态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缪蒂生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简要的讲就是六个字三句话:一个是速度,一个是结构,一个是动力。速度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的新意识同以往相比,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呈现了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要做到主动适应,首先是思想认识上要主动适应,不能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和角度来评价经济下行的态势,将自身置于其中,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要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和省情,按照中央、省委要求,把准经济发展的规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对比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分析理解辽宁经济与全国经济相比究竟有哪些特征和个性差异,包括辽宁法院与其他省法院的个性差异在哪里。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遇到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把准定位,服务大局。速度、结构、动力三大转变,必然涉及到各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法院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三个方面的转变至少引起十个方面的新情况。一是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掩盖的一些矛盾和风险逐渐显现。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财政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逐渐到了还债的高峰期,面临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二是辽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的持续下行,对工业、制造业冲击很大。特别是制造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造行业的项目、利益,制造者在转变中的专业化程度等都会引起新的变化,尤其是创新人才的保留、投资资金的来源等问题。三是从生产要素来看,劳动力低成本的趋势逐步丧失,但人才资源数量正在逐年上升,企业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更为突出。四是创新驱动的发展需要人才,而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生态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引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保护以及法律保护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五是投资拉动的转变,大大减少了经济对重化工业、房地产工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等以投资拉动为依赖的、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关系,必然引发新的震荡。六是省里已开展了央企辽宁行、全国知名民企辽宁行、上海企业辽宁行三个活动,一方面将会促进更多的企业投资涌向辽宁,另一方面与外省、甚至国外的经济关系应该扩大,企业受到公平的法律保护,树立诚实信用的辽宁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法院的任务更重。七是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地区资源的禀赋,向市场紧缺产品、优质特色产品,种植业、加工销售产业方向调整的农业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的空间、涉农经济方面的纠纷必然增加。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扶持发展的其他条件可能放宽,但是环境保护的措施不能降低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新要求,环境资源类的纠纷必然上升。九是在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不断加大的新情况下,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收入等方面的趋势必然带来影响,导致社会心理的变化,从而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更加突出,刑事案件将会上升。十是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必然发生转变,加之新的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公民、法人与政府机关的认识统一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行政案件将持续大幅上升。
缪蒂生指出,要准确把握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与主动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扎实有效措施推进司法改革。在非常时期,人民法院应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做非常之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势之下,人民法院又面临司法改革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力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实现“双轮”驱动,在政治层面,要处理好党执政长期性中深水区和艰难期的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层面,要适时进行调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法院必须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法院队伍,特别是对广大法官素质的新要求。要坚持思想高度统一,加强学习,适时了解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深入理解怎样适应新常态,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总原则不变,要以公正、廉洁、文明办案为第一要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按照“五个过硬”、“三严三实”的新要求,打造一支过硬的辽宁法官队伍;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追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要求会更高,案件会不断增多,新类型案件亦会不断增多,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将公平公正保护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法院工作的基本方向。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辽宁经济形势面临的新特点,在省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法治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要加强对下指导,全面提升办案效率,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民生的职能作用。既要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让老百姓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尊严。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中的引领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官不仅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而且应当是法治国家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判决、裁判等司法活动对法律、法治的普及职能作用。裁判文书上网要把好质量关。促进法治建设的职能作用。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树立宪法、法律权威的职能作用。建设法治国家,宪法、法律地位非常重要,而权威源自人民的心中,树立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法院应尽的职责。法治文化传承的职能作用。法院工作和法官判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案上,更是时代的烙印,对后人影响深远。
缪蒂生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简要的讲就是六个字三句话:一个是速度,一个是结构,一个是动力。速度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的新意识同以往相比,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呈现了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要做到主动适应,首先是思想认识上要主动适应,不能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和角度来评价经济下行的态势,将自身置于其中,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要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和省情,按照中央、省委要求,把准经济发展的规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对比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分析理解辽宁经济与全国经济相比究竟有哪些特征和个性差异,包括辽宁法院与其他省法院的个性差异在哪里。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民法院服务经济发展遇到的新挑战和新任务,把准定位,服务大局。速度、结构、动力三大转变,必然涉及到各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法院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三个方面的转变至少引起十个方面的新情况。一是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掩盖的一些矛盾和风险逐渐显现。一方面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财政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逐渐到了还债的高峰期,面临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二是辽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的持续下行,对工业、制造业冲击很大。特别是制造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造行业的项目、利益,制造者在转变中的专业化程度等都会引起新的变化,尤其是创新人才的保留、投资资金的来源等问题。三是从生产要素来看,劳动力低成本的趋势逐步丧失,但人才资源数量正在逐年上升,企业发展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更为突出。四是创新驱动的发展需要人才,而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生态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引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保护以及法律保护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五是投资拉动的转变,大大减少了经济对重化工业、房地产工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等以投资拉动为依赖的、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关系,必然引发新的震荡。六是省里已开展了央企辽宁行、全国知名民企辽宁行、上海企业辽宁行三个活动,一方面将会促进更多的企业投资涌向辽宁,另一方面与外省、甚至国外的经济关系应该扩大,企业受到公平的法律保护,树立诚实信用的辽宁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法院的任务更重。七是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地区资源的禀赋,向市场紧缺产品、优质特色产品,种植业、加工销售产业方向调整的农业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的空间、涉农经济方面的纠纷必然增加。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扶持发展的其他条件可能放宽,但是环境保护的措施不能降低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新要求,环境资源类的纠纷必然上升。九是在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不断加大的新情况下,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收入等方面的趋势必然带来影响,导致社会心理的变化,从而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关乎民生保障的问题更加突出,刑事案件将会上升。十是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必然发生转变,加之新的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公民、法人与政府机关的认识统一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行政案件将持续大幅上升。
缪蒂生指出,要准确把握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与主动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扎实有效措施推进司法改革。在非常时期,人民法院应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做非常之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势之下,人民法院又面临司法改革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力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实现“双轮”驱动,在政治层面,要处理好党执政长期性中深水区和艰难期的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层面,要适时进行调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法院必须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法院队伍,特别是对广大法官素质的新要求。要坚持思想高度统一,加强学习,适时了解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深入理解怎样适应新常态,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总原则不变,要以公正、廉洁、文明办案为第一要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按照“五个过硬”、“三严三实”的新要求,打造一支过硬的辽宁法官队伍;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追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要求会更高,案件会不断增多,新类型案件亦会不断增多,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将公平公正保护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法院工作的基本方向。
缪蒂生强调,要准确把握辽宁经济形势面临的新特点,在省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法治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要加强对下指导,全面提升办案效率,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民生的职能作用。既要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让老百姓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尊严。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中的引领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官不仅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而且应当是法治国家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判决、裁判等司法活动对法律、法治的普及职能作用。裁判文书上网要把好质量关。促进法治建设的职能作用。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树立宪法、法律权威的职能作用。建设法治国家,宪法、法律地位非常重要,而权威源自人民的心中,树立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法院应尽的职责。法治文化传承的职能作用。法院工作和法官判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案上,更是时代的烙印,对后人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