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张昌尔等谈深化平安建设工作
强化领导 源头预防 法治引领
2014-11-05 08:20: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许聪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注重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全省100%的市州、99%的县市区达到了平安市、平安县标准。全省综治工作连续10年被中央综治委考评为“优秀”,全省社会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上升势头。在3日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昌尔,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分别发言,回顾总结了湖北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湖北省委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基础性、保障性、前提性工程来抓,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担当,牢记首要之责,强化对平安湖北建设的领导。”李鸿忠说,一是讲政治。省委强调,政法之政是政治之政、执政之政、政权之政,保平安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应尽的最大政治责任。我们坚持把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放在平安建设的首位,注重从政治上处理解决问题,坚决捍卫国家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二是讲责任。我们把党委书记的岗位比作是“种全科农业责任田”,把平安工作比作“主粮”作物,主粮不丰收、杂粮补不上,主粮丰歉影响全局。要求各级党委始终把平安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拿在手里,在全省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讲统筹。我们强调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在平安稳定上的投入是回报最大的投入,人民群众需要的第一民生是平安稳定,坚持把平安建设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来统筹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李鸿忠认为,深化平安建设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着力抓源头、抓苗头、抓人头,打主动仗,下先手棋,努力实现平安建设由“救火”向“防火”转变,努力掌握主动权。他说,抓源头,就是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苗头,就是对于影响社会平安的各种消极因素和突发事件,努力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抓人头,就是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加强排查摸底,强化服务和管理。
“面对平安工作挑战日益增大的新常态,我们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努力提高法治水平。”李鸿忠介绍,一是推进治理法治化。初步形成了平安湖北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干部任前法治考试制度,引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推动平安建设。二是推进管理网格化。在全省推广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经验,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城市社区、农村86%的村基本完成网格化建设任务,聘请专兼职网格员30万人,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信息支撑、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三是推进防控立体化。依托科技创平安,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筑社会治安防控“天网”。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治安防范力量,构建社会公共服务“地网”。依靠“电子围栏”和互联网监控等手段,构建网上社会管理“光网”。通过“天网”、“地网”、“光网”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如何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夯实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基础?张昌尔说,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分别出台城市社区和农村网格化建设标准,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信息壁垒”,下沉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一是重心下移,搭建大平台,依托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2万多个。二是信息主导,构建大网络,推进光纤到村工程,实现网格信息实时采集、动态录入,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社会资源共享共用,为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三是服务为先,组建大队伍,建立以社区、村组干部为主的代办员队伍、“一人一格、综合履职”的网格员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丰富了基层服务管理的主体。
“网格化难在建设,重在管理,贵在应用。”张昌尔介绍,湖北努力把网格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大力整合服务项目进网格,架起政府与群众有效沟通互动的桥梁,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强化源头治理,第一时间收集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强化系统治理,改革审批制度,下放民生服务管理事项到乡镇、社区(村)网格平台,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强化依法治理,开展平安“五小工程”集中整治,实行“三调对接”,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强化综合治理,做实单位内保,将天网、地网、光网植入网格化管理平台,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市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阮成发介绍,一是突出“三圈”重点区域。武汉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科教基地和医疗服务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汇聚在商场、医院、学校及周边等“三圈”区域。“三圈”治,则大局稳、武汉安。二是明确“三防”目标。我们通过问题筛查、开门纳谏,把防发案、防暴恐、防街头群体性事件“三防”,作为“三圈”治理主要目标。三是创新“三结合”工作举措。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不断深化平安武汉建设,全市平安建设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湖北省委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基础性、保障性、前提性工程来抓,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担当,牢记首要之责,强化对平安湖北建设的领导。”李鸿忠说,一是讲政治。省委强调,政法之政是政治之政、执政之政、政权之政,保平安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应尽的最大政治责任。我们坚持把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放在平安建设的首位,注重从政治上处理解决问题,坚决捍卫国家政治稳定和政权安全。二是讲责任。我们把党委书记的岗位比作是“种全科农业责任田”,把平安工作比作“主粮”作物,主粮不丰收、杂粮补不上,主粮丰歉影响全局。要求各级党委始终把平安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拿在手里,在全省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讲统筹。我们强调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在平安稳定上的投入是回报最大的投入,人民群众需要的第一民生是平安稳定,坚持把平安建设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来统筹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李鸿忠认为,深化平安建设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着力抓源头、抓苗头、抓人头,打主动仗,下先手棋,努力实现平安建设由“救火”向“防火”转变,努力掌握主动权。他说,抓源头,就是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苗头,就是对于影响社会平安的各种消极因素和突发事件,努力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抓人头,就是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加强排查摸底,强化服务和管理。
“面对平安工作挑战日益增大的新常态,我们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努力提高法治水平。”李鸿忠介绍,一是推进治理法治化。初步形成了平安湖北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干部任前法治考试制度,引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推动平安建设。二是推进管理网格化。在全省推广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经验,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城市社区、农村86%的村基本完成网格化建设任务,聘请专兼职网格员30万人,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信息支撑、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三是推进防控立体化。依托科技创平安,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筑社会治安防控“天网”。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治安防范力量,构建社会公共服务“地网”。依靠“电子围栏”和互联网监控等手段,构建网上社会管理“光网”。通过“天网”、“地网”、“光网”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如何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夯实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基础?张昌尔说,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分别出台城市社区和农村网格化建设标准,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信息壁垒”,下沉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一是重心下移,搭建大平台,依托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2万多个。二是信息主导,构建大网络,推进光纤到村工程,实现网格信息实时采集、动态录入,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社会资源共享共用,为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三是服务为先,组建大队伍,建立以社区、村组干部为主的代办员队伍、“一人一格、综合履职”的网格员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丰富了基层服务管理的主体。
“网格化难在建设,重在管理,贵在应用。”张昌尔介绍,湖北努力把网格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大力整合服务项目进网格,架起政府与群众有效沟通互动的桥梁,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强化源头治理,第一时间收集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强化系统治理,改革审批制度,下放民生服务管理事项到乡镇、社区(村)网格平台,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强化依法治理,开展平安“五小工程”集中整治,实行“三调对接”,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强化综合治理,做实单位内保,将天网、地网、光网植入网格化管理平台,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市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阮成发介绍,一是突出“三圈”重点区域。武汉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科教基地和医疗服务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汇聚在商场、医院、学校及周边等“三圈”区域。“三圈”治,则大局稳、武汉安。二是明确“三防”目标。我们通过问题筛查、开门纳谏,把防发案、防暴恐、防街头群体性事件“三防”,作为“三圈”治理主要目标。三是创新“三结合”工作举措。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不断深化平安武汉建设,全市平安建设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孙剑岚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