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的信念坚守
——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法院杜文华法官
2014-10-29 16:55: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瑶
杜文华法官
  案头放着一册由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法院辛街中心人民法庭近期印制的宣传画册,薄薄的六页铜版纸清晰地浓缩了该法庭的发展变迁。首页的醒目位置配有一首诗《选择坚守》“象牙塔里的憧憬和向往,终被青灯和岁月消磨。而你选择坚守,默默献身基层审判事业,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洗去铅华,静享寂寞与孤独之美,扫尽心尘,读懂生命的平淡与从容。”正是这首小诗引出了一位扎根基层法庭29年的法官故事。

  知艰辛 农门之子当法官

  杜文华法官今年已满50岁,1986年8月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隆阳区法院工作。在当时,农村家庭出了个法官是很光宗耀祖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坚定了杜文华扎根基层的信念,怀揣着对农村乡亲们的深深情意他毅然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法庭,一干就是29年,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一步一个脚印,他的足迹遍布10余个乡镇的每一个村寨,一步一个脚印,忠实履行一个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在不担任领导职务后,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继续在基层法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知农事 田间地头化纷争

  基层法庭受理的案件几乎是乡亲邻里间的纠纷,作为身出农门的法官,杜文华深知他们的习性,虽然百姓不懂法,但他们心中只认世间的公正这杆秤,作为基层法官不仅需要掌握业务知识,更要熟知农事、农情,在处理纠纷中就能顺应当事人双方的所思所想,就能让当事人信服法官。在实际工作中杜文华的办公场所通常在田间地头,有时在与乡亲下地干活时,谈笑间便向乡亲们讲授法律知识,许多原本情绪对立、僵持的纠纷双方在他的耐心劝导下最终握手言和。仅2012-2013年度杜文华主办的各类民事案件达180件,均全部按期审结,经案件质量评查,得分均为92分以上。

  知自省 不为得失守清贫

  杜文华先后在河图法庭、汉庄法庭、蒲缥法庭工作。在蒲缥法庭工作时,法庭还未配备交通工具,而辖区村寨山高路远,崎岖难行,杜文华便自己向信用社贷款9000余元购买一辆二轮摩托车走村办案,他从未向庭里报销一分钱的汽油费。有人常和他开玩笑说:“你傻不傻,你的同学升官的升官,当律师的也身家不菲,你整天骑着个摩托满山跑。”听到此言,杜文华只会眯着眼一笑而过。一分付出总有收获,对于杜文华的表现,组织上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多年来,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的荣誉总与他结缘。

  知天命 夫妻患难渡人生

  弹指一挥间,回想在基层法庭工作的29年,已满50岁的杜文华对妻儿心存歉疚,一次他和同事在杨柳乡开庭时,就读师范学校的妻子住院,当时只有手摇电话,正在该乡工作的一名干部试探地问他:“我是你妻子同学的丈夫,你妻子住院啦”。在忙完工作后,杜文华才赶回城里,可妻子对他并无怨言。再一次是10年前儿子准备上初中,此时的杜文华被调到蒲缥法庭工作,此前儿子六年的小学学习一直在母亲执教的杜家小学,本以为上中学父亲能陪伴自己,隆阳区法院的领导为照顾其困难提出将杜文华调回机关,都被他谢绝,儿子对他也颇有埋怨。1994年4月,杜文华被调至辛街中心法庭,作为土生土长的辛街人,他感到责任更重了,为了家乡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当上妻子所在的杜家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无论审判任务多繁重,他总能抽出时间给孩子们讲授法律知识,还从工资里挤出钱为学校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印制法律资料。如今的杜文华一回到家中就料理家务,尽自己的所能来弥补这29年对妻儿的缺失照顾。他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家里少了些顾虑,工作中又添了些动力”。

  29年在人生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但29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法庭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都市的繁华,耀眼的色彩,舒适的生活人人都向往,人人都可能被诱惑。但从杜文华的故事里,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信念的力量,虽然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但29年的青春可以作证,洗去铅华,选择坚守,这就是一名基层法官所追求的法官梦,人生梦。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