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办案,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小记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法官彭峰
2014-06-12 14:21:1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晓霞 钟丽君
南岸区法院法官:彭峰
  “好,你等我一下,我马上过来。”4月15日下午3点,刚从外面办案回来的彭峰,接到一位当事人的电话后,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又急匆匆地往外赶。

  “忙到每天屁股挨不着椅子。”这是同事形容彭峰每天工作状态的一句话。

  彭峰进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10余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基层,司法为民。就在前不久,他还被评为了第三届“重庆市人民好公仆”。作为党的干部,他坚信只有带着感情办案,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耐心

  让八旬老人和儿媳破镜重圆

  2008年,彭峰来到长生桥法庭担任法官,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家长理短和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无论案件大小,他只认准一个理儿,办好每个案子,对得住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

  5年前的一个清晨,像往常一样,彭峰早早来到法庭上班,看到门口蜷缩着一位老人,嘴里还不停念叨:“你得帮我主持公道。”

  见状,彭峰急忙将老人扶进接待室,倒上一杯热茶后,仔细询问情况。

  原来老人姓谭,82岁,和儿子一起生活。由于和儿媳矛盾激化,老人想搬出去独住,且要求儿媳归还之前代为保管的11万元钱。

  “这本是一起简单的纠纷,可不能真就简单地办。”经过走访,彭峰了解到老人的儿媳心地并不坏,而且老人年岁已大,需要人照顾。于是,他决定调解解决纠纷。

  时值春节,彭峰一面找到老人的儿子儿媳耐心劝导,一面隔三岔五去看望老人,让她体会亲情的可贵。最终,原本对立的双方和好如初,一度搬出去独住的谭婆婆也同意搬回家与儿媳共同生活。

  事后,同事问他明明这案子很好判,为啥还要花精力调解时?彭峰说:“谁家没有老人?我不想让他们亲人之间对簿公堂。”

  公心

  为村民挽回损失20万元

  仔细甄别每份证据,不偏不倚,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是彭峰在办案中一直奉行的原则,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0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长生桥镇花红村一家养殖场内,由于化肥等污染物污染了位于下游的4家养鱼场,使鱼全被毒死。一怒之下,养鱼场主把养殖场告上了法庭。

“案子关键之处在于养鱼场称重死鱼时,对方不在场,损失多少,怎么赔偿,这些都无从说起。”彭峰说。

  为了取得证据,彭峰冒着大雨到现场勘察。鱼塘周边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他拄着拐棍,挽起裤脚深一脚浅一脚爬上去,丈量每个鱼塘的面积,然后按照当地鱼塘亩产量,推算出当事人每亩鱼塘污染的程度以及死亡率。

  “遇到不明白的,我就上网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那段时间,晚上睡觉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事。”彭峰笑着说,“判决出来后,被告不服,我就一笔一笔算给他们看,直到他们心服口服。”

  彭峰的努力,为4家养鱼户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如今,哪家养鱼户要是遇上个啥困难,总会第一个给彭峰打电话,“向彭法官咨询一下,心里才够踏实。”

  尽心

  努力把案子办到群众心坎里

  “案子有啥不满意的只管提。”“你们路远,我们就在院坝、地头审也行……”

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几年时间,彭峰的一个个“举动”,让前来咨询、诉讼的群众点头称赞。

  2012年,彭峰被调入区法院执行局。这对一向以“办好每个案子”要求自己的彭峰有了新的考验,“三分之一的执行案件是很难执行,甚至是执行不了的,但我希望自己尽力帮群众兑现权利。”

  彭峰清楚地记得,去年冬天,在执行一起僵持三年之久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因被告某建筑公司倒闭,拖欠原告老刘的8万元工资一直不能到帐。为此,他利用春节假期,经过多次走访协调,终于为老刘讨回了血汗钱。

  事后,老刘为了表示感谢,还给他送来了一面锦旗。

  类似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感谢信,在彭峰的办公室里还有很多。可彭峰觉得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一个外地来打工的老汉,一年到头能赚得了多少钱,要是不帮他讨回这些钱,这个年他都过不好。”

  彭峰说,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带着感情办案,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