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抢占信息高地 装备感知系统已用于战备值班
2014-03-28 10:25:2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张小飞 黄海波 胡春雷 黄建东 王冠军
  • 某新型防空导弹利剑出鞘。王冠军 摄
  • 信息与火力一体实施精确打击。王冠军 摄
  • 陆空联合一体向纵声地域进攻。 王冠军 摄
  • 紧贴实战争夺制信息的主动权。王冠军 摄
  • 信息条件下的快速机动集结。王冠军 摄
  • 新型指挥车让战场指挥更加便捷高效。 王冠军 摄
  • 信息系统让指挥更加快捷更加高效。 王冠军 摄
  实时统计分析战损和伤亡率,科学复盘分析演练行动,精准推演计算和对比分析多方案利弊……3月下旬,南京军区信息化建设运用成果展示现场,他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的“作战模拟实验室”,推动训练内容和手段革新,引导部队作战从实验室快速迈步战场,受到部队普通欢迎。

  “一只脚迈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另一只脚迈在信息化建设上!”南京军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军区党委首长话语铿锵。近年来,南京军区部队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把信息化作为战斗力建设的主导和倍增器,区分军区本级、军级单位和基层部队3个层次,形成了信息备战、信息施训、信息促管、信息联保等5个方面上百余项信息化建设成果,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攀升。

  抢占信息高地——从信息力到战斗力

  “立即启用3号方案,建立机动骨干通信网……”某通信团展开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野战通信对抗演练,上士蒋志飞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精确计算出本站话路开设数量和路径,整个过程仅用17秒。

  作为南京军区“智慧军营”建设的试点单位,这个团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指挥控制手段多样等实际,创新战备演练模式,部队始终保持“人装随时能战、信息瞬达千里”的打仗状态。

  “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为战、能战、胜战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特质、使命和目的。”军区蔡英挺司令员的决策部署掷地有声。近年来,他们按照总部总体规划,以光缆网为依托,狠抓信息网络的扩容改造,加强机动通信网系集成整合、综合运用,提高网络覆盖、承载、接入、服务和安全防护能力,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

  硬件建好是基础,软件开发是支撑。南京军区部队把软件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出台《南京军区软件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军区软件园正式挂牌运行,为军区部队推广运用205项作战急需、实用管用的软件成果;制定颁发《指挥信息系统组织运用标准》,为军区部队日常战备、重大演训、应急处突和训练考核信息系统组织运用提供基本依据。

  信息化是建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军区部队坚持以信息系统应用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

  前几年,针对少数单位存在的对指挥信息系统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等问题,某集团军作出“五个必须使用”的硬性规定:作战值班、战备演练、野外驻训、部队演习、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全程使用网络信息系统。

  为使指挥信息系统的训练真正纳入经常性训练内容,某师借鉴装甲兵训练“摩托小时”的做法,建立信息系统单装训练落实“信息小时”、信息系统联网组训落实“信息场日”的训练机制,每月组织单系统联试,每季组织全系统联试,年终组织综合考评,实现了操作使用信息系统的常态化。

  融合信息成果——让社会发展优势化为信息化建设强势

  未来战场如果人员受伤了,多长时间能被医护人员发现?

  0.4秒!这是历次演练检验后得出的一个数据。

  而数据流转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高速,主要依托是南京军区卫生系统构建的医疗后送数据。近年来,军区部队融合地方信息成果,集中力量组织研发电子伤票、单兵搜救信息系统,构建了一个集战场搜救、机动救护、基地医疗和卫勤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卫勤保障大数据。

  这是第101医院组织的一场救护演练场景:医疗队员运用军用卫星定位系统迅速精准找到伤病员,并对伤员进行基本伤情处置;数公里外的后方野战急救中心内,急救专家们端坐在巨幅屏幕前,通过视频系统对前方野战医疗队员的每一个救治环节了如指掌……

  这个医院驻地是国家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他们主动与某物联网研究院、联通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合作,共同研发了平战远程智能救护系统,通过集成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保障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医疗救治的远程实时可知、实时可视、实时可感和全程可控制。

  “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南京军区部队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异构融合等最新民用技术,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保障信息不再依赖“上级通报”,战场态势“一网打尽”、实时感知;保障行动不再依赖“上级指示”,各保障模块依规则自组织、自协同……去年秋,军区网络化装备保障研究性演习亮点频现,令现场观摩的领导和专家耳目一新。

  南京军区驻地华东五省一市经济实力强,科技装备潜力大。军区部队积极挖掘军民融合潜力,综合运用卫星定位、无线传感等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实时采集装备状态、战损分布和力量部署等信息,自动生成保障态势。目前,装备感知系统已纳入全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范畴,并在部队日常工作、战备值班和重大演训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培植信息土壤——信息化既要“化物”,更要“化人”

  “谁拥有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化建设就能高出一筹,打赢未来战争就能增添一份胜算。”军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南京军区郑卫平政委一席话,道出了以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支撑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军区举办第一期高层次科技人才研修班。10年来,历届研修班为军区培训了500余名技术骨干。

  去年初,从陆航、特战、电子对抗等部队,遴选20余名专业干部,到步兵、装甲兵等合成部队代职锻炼,迈出了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步伐。

  一项项创新举措,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军事斗争准备搭建平台。一个个高精尖人才群体,为打造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发挥酵母作用。

  某部是一支科技密集型部队,本科以上学历官兵占93.7%,硕士博士近三成。3年来,他们连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6大成果填补全军空白。

  作为全军陆军作战部队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某集团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10年来,先后代培76名硕士研究生,吸收185名一线指挥员和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无论哪个岗位、哪个战位都要懂信息化。军区持续抓好信息素养全员升级,开展学信息化知识、用信息化装备、练信息化技能、研信息化战法活动,提高官兵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能力。

  一个信息化素质升级活动在全区部队悄然展开:军区开办信息化知识“百堂精品课”网上大课堂,团以上干部人人在线注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浙江省军区实施信息化人才强化培训、领导干部国防动员指挥能力提升、海防部队主官帮带见学等“八项计划”。

  “能谋善战的新型军事指挥员”周谋、“空中猎鹰”盛建忠、领跑信息化战场的“信息尖兵”单懿、“能打胜仗的连长”方来浮……一批批信息化人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谢哲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