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倒逼人脑
——江门自主研发节点控制软件实现审限管理
2014-03-23 08:54:0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林劲标 李翔 唐砚
“必须要在下午下班前完成报批,不然案件就会被锁死了,余下的流程什么都干不了。”3月18日中午12时,刚开完庭的广东省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赵斓顾不上吃饭,一回到办公室就在电脑里加紧制作判决书。这是该院研发的“审判节点自动控制管理系统”运行后一个工作缩影。通过系统不仅实现了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更直接推动了案件效率大幅提高,法官平均办案周期缩短10多天。
节点控制一个“锁”
“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无故拖延办案进度、隐形的超审限及执行款迟迟不划付等现象的发生,是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该院审管办主任张永雄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江门中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六大控制节点、五大管理功能的系统,从法院审理案件的诸多节点中选取了文书报批、结案、归档、案件长期未结、执行款划付、拍卖成交裁定等六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作为节点控制的对象,还制定了《“审判节点自动控制模式”的实施方案》,对法院涉及审理的各类案件的20多种情形设定了审限。
“我们的节点控制系统关键在‘锁’字。”该院院长叶柳东说,除了具有节点到期预警、节点延期申请、节点流程跟踪和实时监控、节点数据统计等功能外,节点的锁定与解锁是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在每一个节点,如果承办人到期不办理,系统将自动锁定该案。解锁程序要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的解锁权限只掌握在院长手里。
“比如,一般民事二审案件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文书报批,不然就超过节点,案件将会被系统自动锁定,案件余下的流程将无法操作。”张永雄介绍。文中开头提到的赵斓法官所报结的是一宗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本来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就在今天约好签署调解书时有一方爽约了,而今天就是该案裁判文书报批节点的截止日,所以他必须在下午下班前将判决书写出来呈批。系统逼着他必须主动“加班”。
据悉,自启动节点控制系统一年以来,共有47件案件被锁定,22名法官到院长办公室解释原因。而一旦一年内有3次被锁定,则取消法官的评优评先和提拔晋升资格;出现4次,则离岗培训。“‘锁’一方面锁住的是案件,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强有力的威慑机制。”叶柳东说。
审限变更“一支笔”
在时间设置上,该系统比法律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于一审普通程序民商事案件,要求立案后四个月内拟定法律文书报批,立案后六个月内结案,结案后一个半月内归档。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效,该院还配套推行“审限变更一支笔”制度,所有案件都严格控制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或执结,如确因法定或特殊原因需要进行延长审限、中止审理、扣除审限、暂缓计算审限、延期审理等审限变更的,必须最后经分管审判管理的副院长同意,其他人均无权审批。
该院负责审批的副院长周岩说:“变更也不是简单的‘走过程’,在流程上须经部门负责人、审判管理办公室审核,再送我审查批准,并在法院综合业务系统同步操作。”2013年,该院共审结案件6042件,其中申请延期的案件仅为2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64%。
电脑倒逼人脑转
在两套制度启动起初,法官们对于这样严格的管理有些不适应,“今天被锁了没?”常常被拿来调侃。经过了磨合,法官们也开始尝到了这两项制度的甜头,“以前总是在年底加班加点清案,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案件不再积压到年底,工作压力反而变小了。”蓬江区法院棠下法庭法官谭海明说。
叶柳东告诉笔者,对这些虽然零散但对当事人影响巨大的环节进行节点设计,不仅填补了法律规定的空白,更是破解了监管的难题,实现了规范化、流程化的运作,“这就是以‘电脑’倒逼‘人脑’,加速实现公平正义。”
系统启用一年后,该院审判效率明显提升。该院结案数大幅增长了19.2%。案件流程明显加快,每宗案件的平均办理周期由89.4天减少至78.6天,而法官人均办案数则由39.5件增加至51.4件。长期未结案件的瓶颈得到有效突破,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12.5%。与此同时,信访案件也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144件下降至60件,而有关审判效率的信访案件降到几乎为零。
“这套系统对破解法院工作难题可谓是对症下药,堪称‘一剂良方’。”江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悦胜到该院视察时,对该院的节点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这套系统对法院以外的市直机关单位同样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节点控制一个“锁”
“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无故拖延办案进度、隐形的超审限及执行款迟迟不划付等现象的发生,是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该院审管办主任张永雄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江门中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六大控制节点、五大管理功能的系统,从法院审理案件的诸多节点中选取了文书报批、结案、归档、案件长期未结、执行款划付、拍卖成交裁定等六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作为节点控制的对象,还制定了《“审判节点自动控制模式”的实施方案》,对法院涉及审理的各类案件的20多种情形设定了审限。
“我们的节点控制系统关键在‘锁’字。”该院院长叶柳东说,除了具有节点到期预警、节点延期申请、节点流程跟踪和实时监控、节点数据统计等功能外,节点的锁定与解锁是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在每一个节点,如果承办人到期不办理,系统将自动锁定该案。解锁程序要经过层层审批,最后的解锁权限只掌握在院长手里。
“比如,一般民事二审案件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文书报批,不然就超过节点,案件将会被系统自动锁定,案件余下的流程将无法操作。”张永雄介绍。文中开头提到的赵斓法官所报结的是一宗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本来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就在今天约好签署调解书时有一方爽约了,而今天就是该案裁判文书报批节点的截止日,所以他必须在下午下班前将判决书写出来呈批。系统逼着他必须主动“加班”。
据悉,自启动节点控制系统一年以来,共有47件案件被锁定,22名法官到院长办公室解释原因。而一旦一年内有3次被锁定,则取消法官的评优评先和提拔晋升资格;出现4次,则离岗培训。“‘锁’一方面锁住的是案件,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强有力的威慑机制。”叶柳东说。
审限变更“一支笔”
在时间设置上,该系统比法律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于一审普通程序民商事案件,要求立案后四个月内拟定法律文书报批,立案后六个月内结案,结案后一个半月内归档。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效,该院还配套推行“审限变更一支笔”制度,所有案件都严格控制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或执结,如确因法定或特殊原因需要进行延长审限、中止审理、扣除审限、暂缓计算审限、延期审理等审限变更的,必须最后经分管审判管理的副院长同意,其他人均无权审批。
该院负责审批的副院长周岩说:“变更也不是简单的‘走过程’,在流程上须经部门负责人、审判管理办公室审核,再送我审查批准,并在法院综合业务系统同步操作。”2013年,该院共审结案件6042件,其中申请延期的案件仅为22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64%。
电脑倒逼人脑转
在两套制度启动起初,法官们对于这样严格的管理有些不适应,“今天被锁了没?”常常被拿来调侃。经过了磨合,法官们也开始尝到了这两项制度的甜头,“以前总是在年底加班加点清案,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案件不再积压到年底,工作压力反而变小了。”蓬江区法院棠下法庭法官谭海明说。
叶柳东告诉笔者,对这些虽然零散但对当事人影响巨大的环节进行节点设计,不仅填补了法律规定的空白,更是破解了监管的难题,实现了规范化、流程化的运作,“这就是以‘电脑’倒逼‘人脑’,加速实现公平正义。”
系统启用一年后,该院审判效率明显提升。该院结案数大幅增长了19.2%。案件流程明显加快,每宗案件的平均办理周期由89.4天减少至78.6天,而法官人均办案数则由39.5件增加至51.4件。长期未结案件的瓶颈得到有效突破,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12.5%。与此同时,信访案件也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144件下降至60件,而有关审判效率的信访案件降到几乎为零。
“这套系统对破解法院工作难题可谓是对症下药,堪称‘一剂良方’。”江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悦胜到该院视察时,对该院的节点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这套系统对法院以外的市直机关单位同样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