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法院系统全国人大代表、高院院长与网友在线交流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
2014-03-11 07:48: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树明
3月10日晚,4位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 本报记者 丁力辛 摄
  3月10日1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12家网站,联合举办主题为“司法为民与司法公开”的网络访谈。4位来自法院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述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与网友在线交流。

  张述元:让群众打官司不再难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性质所在、宗旨所在;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和价值追求。最高人民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周强院长的带领下,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确定为全国法院的工作主线,把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定为工作目标,提出了“四个让”的具体要求,这就是: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近年来,黑龙江法院认真落实这些要求,在解决人民群众诉讼难题上,主要是通过提高办案质量和队伍素质,让人民群众实现四个方面的感受,这就是: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改进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可亲;解决群众诉讼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改进办案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便利。

  许前飞: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

  全国法院绝大部分案件在基层,基层法官工作强度非常大。江苏省三级法院去年一年审理120多万件案件,结案超过100万案件,多数是基层法官审理。一线办案法官,每年平均审理的案件,应该都超过了200件。同时,基层法官的待遇非常低。

  许多基层法院法官职级待遇处在行政职级序列的最底层,有些连一个普通的副科级干部都不是,工资待遇很低,其他的待遇更谈不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应当让法官能够按照他的工作实绩、工作年资来享受他的待遇,尽可能地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利用审判辅助人员的方式来为法官配备一些助手,让他们自己能够从法院事务性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希望法官这个职业,能够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张坚: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今天周强院长的报告,对2013年的工作总结得非常好。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在2013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扑面而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所有的法院都要开通微博微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促使广大法官改进作风,公正司法,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司法腐败。

  从法院内部来看,司法公开工作要求很高,力度很大,我们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和科技保障也有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过程。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何实现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与保护当事人隐私权存在平衡掌握的问题,需要社会积极配合和支持。也正如网友所建议的,深化司法公开需要国家推动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司法公开的范围、程序、保障等。

  罗殿龙:环境保护要用法律手段

  对于网友提出的污染环境案件举报人取证难、人身安全缺乏保障,违法的成本低等问题,罗殿龙认为,一方面,要加大立法惩治污染环境行为。通过加大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从法院角度来讲,主要是加大法院在环境保护类案件中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力度,严肃查处对举报人进行报复打击的行为,加大民事处罚赔偿力度,加大违法成本,让敢于以身试法的企业倾家荡产。

  另一方面,要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联动机制。生态环境纠纷案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案件类型错综复杂,当事人众多,仅仅靠法院单打独斗,是难以有效处理好的。要发挥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优势,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等多种手段,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联动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