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职务犯罪:吹响反腐的号角
2014-02-18 07:43:5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罗书臻
  开栏的话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举行的第一次两会。

  一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牢固树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法院工作不断展现新思路,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尤其在深入推行司法公开、回应群众关切、发挥司法职能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等方面举措频出,亮点纷呈,赢得社会高度评价。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全面展现人民法院工作亮点,敬请关注。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2013年初,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场鲜明、振聋发聩,吹响了反腐的号角。

  这一年,反腐廉政措施陆续出台,贪腐分子纷纷落马——18.2万名官员被党纪政纪处分,逾3万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超2.1万名领导干部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被问责。有媒体称,2013堪称“反腐年”。

  这一年,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审判工作力度,在依法严惩职务犯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开审判凸显法治信心

  2013年的反腐,绕不开一个名字,那就是薄熙来,而薄熙来案的审理,则为中国的司法公开树立了一个标杆。济南中院官方微博进行了庭审直播,发布150多条微博,近16万字。透明公开程度空前,成为此次审判最大的亮点,赢得了媒体和舆论一致的好评。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代表了外媒的看法,即“薄案公审所展示出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正义是要写入中国法治史的”。

  201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谈及薄熙来案庭审直播时表示,薄熙来案庭审公开的方式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法院将重点使用的一种方式,并从客观上全面展示了中国审判机关坚定的依法惩罚犯罪、坚决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原则的信心和决心。

  保障诉权促进公正审理

  2013年8月3日,“表哥”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在陕西西安中院开庭,引人注目的是,在庭审中,先后有5名证人出庭作证。

  2013年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中,证人出庭作证渐成常态。

  “被告人和辩护人的辩护权得到充分保障”,这是在2013年一些广受社会关注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后,审理法院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案件审理情况时特别强调的。

  汕头大学教授田广认为,法庭在审理“薄熙来案”时,给了被告人一定的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对被告人的申辩权利的尊重。

  在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杨可中看来,以“薄熙来案”为代表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除了有着巨大而深刻的法治意义,也体现出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各项要求,异地审判、遵循诉讼程序、切实保障辩护权,以及切实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等都使得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更为公正公平,也使得案件审理成为法治教育的标本。

  据了解,在职务犯罪案件审理工作中,全国法院还最大限度地排除审判干扰,建立完善了干扰办案报告制度,进一步推广指定异地管辖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审判中的应用等,为此类案件的审理营造了一个公正独立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