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新风敞开大门 倾心听马上就办
——江苏南京法院贯彻群众路线开展司法服务见闻
2014-02-15 09:25:1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兴武
马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就开始忙碌起来:立案法官接受立案24件,15名法官开庭审案,12个合议庭合议案件……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法院带来的新气象。
南京中院在教育活动中,坚持敞开大门依靠群众反“四风”,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和群众评判贯穿始终,不断从群众实践中吸收智慧和力量,强化公正为民信念,树立了司法新风。市中院“依靠群众反‘四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经验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敞开大门,以真心换真言
去年7月26日,南京中院召开全市法院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的主讲人是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
让律师给法官上作风课,这是南京中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真开门、开大门,以真心换真言的其中一例。
坚持问题导向,是南京法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为了将问题抓准,他们一方面对照“四风”表现进行自我“画像”,另一方面广开言路让群众帮助“照相”:先后召开基层干警、离退休干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征求意见;邀请40余名律师向1.3万名随机抽取的案件当事人发回访信,请他们结合具体案件提意见;向近3000名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媒体记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函征求意见;通过“南京V法院”官微、南京审判网,请网友对法院“四风”问题灌水、拍砖等等,共征集意见建议近千条。
他们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共列出7个方面32个具体问题,并下发到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规定时间和任务,要求一条一条进行整改抓落实。
整改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把群众关注的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执行等问题,在法院互联网站和市内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开进行承诺,公布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改什么,如何改,改得怎么样,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
马上就改,以真抓赢公信
今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南京中院推行在互联网上进行司法拍卖的做法。这是南京中院针对群众反映的拍卖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
司法拍卖项目网上报名、网上交纳保证金、网上交易和结算,从源头上防止了司法拍卖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此举受到网民和社会公众一致赞誉。
群众期盼什么,就尽力去改什么;群众哪里不满意,就在哪里下功夫。在南京,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南京中院出台规定,要求全市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当场审查、当场立案,严禁不立不裁、迟滞立案。
针对群众反映的“诉讼不便”问题,南京中院要求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前半小时开门,设立午休值班窗口,确保当事人能够“即来即办”。同时,推行网上诉讼服务中心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少数案件审判质量不高”的问题,市中院制定《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和《执行流程管理规则》,健全审判流程管理机制,推行实时监控的“内部办案信息系统”,确保全部司法活动都在网上进行,所有司法活动都留痕存档。去年,全市法院一二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6.45%。
针对“四风”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南京中院一风一风去查,一件一件去纠正。他们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重大节假日“禁令”,中院党组成员齐声喊出“向我看齐”,以上率下。去年以来,全市各类会议费、接待费及公务用车等三公经费大幅下降,文件制发和召集会议数量同比缩减了25%,不符合规定的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全部被取消。
标本兼治,以制度保成果
如何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防止改进作风“一阵风”?关键在于把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办法,用制度机制加以固化,使其长效化、常态化。南京中院院长胡道才说。
借助整改,南京法院把目光聚焦“四风”方面的突出顽症,从制度机制等根源上反思,全面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羁绊,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他们认真抓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先后建立健全了19项制度规定,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建立一项制度,筑起一道防线。
“四风”背后是“权、利”在作怪。南京中院抓住此病根,明确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政务改革作为深化整改的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会议、培训、考察等经费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等,用制度堵住“四风”漏洞。
针对一些法官案件审判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南京中院制定量刑规范化意见,强化审判流程管理,用制度管住法官的行为,让法官的权力在标准化的笼子里规范运行。
民意诉求表达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南京法院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入手,建立以受理、转办、反馈、评价、问效为主要内容的民意诉求办理流程和工作机制。同时,坚持广开言路,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自上而下形成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民意表达路径,使民意诉求表达通畅无阻,司法与民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南京中院在教育活动中,坚持敞开大门依靠群众反“四风”,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和群众评判贯穿始终,不断从群众实践中吸收智慧和力量,强化公正为民信念,树立了司法新风。市中院“依靠群众反‘四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经验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敞开大门,以真心换真言
去年7月26日,南京中院召开全市法院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的主讲人是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
让律师给法官上作风课,这是南京中院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真开门、开大门,以真心换真言的其中一例。
坚持问题导向,是南京法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为了将问题抓准,他们一方面对照“四风”表现进行自我“画像”,另一方面广开言路让群众帮助“照相”:先后召开基层干警、离退休干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征求意见;邀请40余名律师向1.3万名随机抽取的案件当事人发回访信,请他们结合具体案件提意见;向近3000名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媒体记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函征求意见;通过“南京V法院”官微、南京审判网,请网友对法院“四风”问题灌水、拍砖等等,共征集意见建议近千条。
他们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共列出7个方面32个具体问题,并下发到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规定时间和任务,要求一条一条进行整改抓落实。
整改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把群众关注的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执行等问题,在法院互联网站和市内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开进行承诺,公布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改什么,如何改,改得怎么样,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
马上就改,以真抓赢公信
今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南京中院推行在互联网上进行司法拍卖的做法。这是南京中院针对群众反映的拍卖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
司法拍卖项目网上报名、网上交纳保证金、网上交易和结算,从源头上防止了司法拍卖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此举受到网民和社会公众一致赞誉。
群众期盼什么,就尽力去改什么;群众哪里不满意,就在哪里下功夫。在南京,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南京中院出台规定,要求全市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当场审查、当场立案,严禁不立不裁、迟滞立案。
针对群众反映的“诉讼不便”问题,南京中院要求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前半小时开门,设立午休值班窗口,确保当事人能够“即来即办”。同时,推行网上诉讼服务中心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的“少数案件审判质量不高”的问题,市中院制定《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和《执行流程管理规则》,健全审判流程管理机制,推行实时监控的“内部办案信息系统”,确保全部司法活动都在网上进行,所有司法活动都留痕存档。去年,全市法院一二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6.45%。
针对“四风”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南京中院一风一风去查,一件一件去纠正。他们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重大节假日“禁令”,中院党组成员齐声喊出“向我看齐”,以上率下。去年以来,全市各类会议费、接待费及公务用车等三公经费大幅下降,文件制发和召集会议数量同比缩减了25%,不符合规定的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全部被取消。
标本兼治,以制度保成果
如何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防止改进作风“一阵风”?关键在于把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办法,用制度机制加以固化,使其长效化、常态化。南京中院院长胡道才说。
借助整改,南京法院把目光聚焦“四风”方面的突出顽症,从制度机制等根源上反思,全面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羁绊,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他们认真抓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先后建立健全了19项制度规定,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建立一项制度,筑起一道防线。
“四风”背后是“权、利”在作怪。南京中院抓住此病根,明确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政务改革作为深化整改的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会议、培训、考察等经费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等,用制度堵住“四风”漏洞。
针对一些法官案件审判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南京中院制定量刑规范化意见,强化审判流程管理,用制度管住法官的行为,让法官的权力在标准化的笼子里规范运行。
民意诉求表达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南京法院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入手,建立以受理、转办、反馈、评价、问效为主要内容的民意诉求办理流程和工作机制。同时,坚持广开言路,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自上而下形成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民意表达路径,使民意诉求表达通畅无阻,司法与民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