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让民意成为推动工作的正能量
——广州中院司法公开赢得群众信任和满意
2013-11-20 07:28: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马伟锋
图为群众在立案大厅通过大屏幕电视观看直播。罗伟雄 摄
  2013年11月7日,因“温岭杀医案”而引发的医患冲突话题仍在持续升温。上午9时,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医疗损害事故纠纷案庭审进行视频网络直播,这是当天前来视察的12名人大代表专门“点播”的案件。一个半小时的庭审,吸引了66285名网友“围观”,赢得2200多人点“赞”。

  “公开不光要让群众看见,还要让群众满意”。正是秉持着“公开就是最好的为民”这一工作理念,自2012年以来,广州中院以司法公开为总抓手,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需求,优化公开平台为群众“省心”,增加公开深度让群众“放心”,通过公开展示“诚心”,最终赢得群众“真心”,走出了一条司法为民的“阳光之路”。

  不论事大事小,“法院110”一概来者不拒——

  “一个‘12368’,胜过无数口号”

  在2013年7月之前,到法院开生效证明,对广东益明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周宜来说,还是一件让她颇感头疼的事。“打半天电话找不到人,好不容易联系上,等到了法院,书记员又因为别的事走不开,在门口一等就是大半个小时。”

  查案件、递材料、找法官,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度是困扰许多律师和当事人的“烦心事”,更成为不折不扣的信访“大户”,占了日常信访量的半数以上。

  如今,周宜的烦恼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开生效证明,打个‘110’就能搞定,又快又准。”

  周宜提到的“法院110”,指的是广州中院今年7月开通的“12368”交互式诉讼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互联网、电话语音、短信、来信来访等多个信息系统,成为全国法院系统首家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平台。平台可同时容纳150条热线,由7名平台工作人员和1名当值法官管理,实现当事人“有问必答”、“限期必复”,因此也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法院110”。

  咨询、信访、投诉、联络……不论事大事小,“法院110”一概来者不拒,而且要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经办人如果超期未答复,系统将把任务自动向上转交,层层督办,直至交到院长手里。同时,“法院110”还主动提供“订制化”服务。立案后,承办法官、开庭时间、执行进展等所有相关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当事人手机上;而在案款到账、审限到期等12个重要办案节点,系统会提醒法官尽快办理。

  “态度决定一切。当事人的意见和情绪,很多时候并不是针对裁判的结果,而是来自于诉讼经历的感受。”广州中院主管立案信访工作的副院长舒扬对此深有体会,“既然是服务平台,群众满意就是唯一标准。”

  广东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在平台上线首日就进行了试用,效果令他十分惊喜:“快捷、舒心、便利,这才是真正的司法为民。一个‘12368’,强过无数口号。”

  截至目前,广州中院“12368”诉讼信息服务平台共处理当事人诉讼信息6500多条次,用户反馈满意率达99.93%。与此同时,法院立案窗口前来咨询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在广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年夫看来,赢得“满意”两个字,并不是“12368平台”一己之力,更非一日之功。从执行案件通报日制度,到执行日志网上公开;从网上立案功能,到诉讼电子文书网络查阅,随着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形式不断丰富,司法为民服务的质量也是“水涨船高”。

  “不论哪种服务形式,只有让群众觉得真诚,得到实惠,从内心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工作,才算把为民宗旨落到实处。”刘年夫说。

  法院天天有直播,法官人人有直播——

  “真正的公正,经得起围观”

  现如今,“围观”可谓是网络问政的一大利器,却也让不少人感到畏惧。

  广州中院不怕围观,反而欢迎围观。2012年7月4日,广州中院提出“法院天天有直播,法官人人有直播”的“全日制直播模式”,实现了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首宗案件就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民告官”案件,广州中院官方微博甚至还召集网友“速来围观”。当天,网络点击量突破8万。

  次日,媒体刊登评论员文章,标题是“真正的公正,经得起围观”。

  一年多下来,老百姓关注的案件类型一个不落:药监局局长受贿充当保护伞案,国企经理向出租车司机索取“茶水费”案,向东莞政法委秘书长巨额行贿案,王老吉与加多宝不正当竞争案……不仅庭审公开,案件审结后,裁判文书同步公布在直播页面下方,一目了然。

  “庭审和文书是审判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群众最关心的环节,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彻底公开,才能让当事人放心,让社会公众信服。”舒扬认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当事人的定心丸。”

  事实亦如此。自开播至今,广州中院已完成320多次直播,网络点击量超过500万次,适用直播的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无一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当事人信访投诉。

  “全日制直播模式”也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的国内外诸多媒体纷纷报道,为世界了解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搭建了全新平台。

  与此同时,广州中院庭审公开的脚步还在加快:今年5月,全部60个法庭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同步录音、同步录像、同步记录的“三同步”。在此基础上,连同基层法院的24个数字法庭,明年84个法庭的所有案件将全部可以直播,网友想看哪件就“点播”哪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对此非常认可:“直播必将给庭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以强化,实体正义也更有保障。”

  刘年夫坚信:“通过司法公开,促进办案质效的提升,是司法为民的最终体现。”

  数据很快印证了两人的判断:今年1至10月,广州中院新收案件增长16.93%,结案数则同比大幅增长27.94%,而法官人均结案同比增长33.41%!

  “知道法院尽了力,对这个结果没意见”——

  “信任,是司法公开最大的收获”

  最近,黄宗芳老人不再到法院去“上班”了。“听证会都讲明白了,法院的确是依法办案。”

  而就在一年前,每逢星期二,黄宗芳就和一群退休“老友”到广州中院信访室“上班”。

  事情原本并不复杂,在一起集资诈骗案中,包括黄宗芳在内的3355名受害者被骗,金额高达4.8亿元,多数无法追回。判决历经一审、二审,已经生效,执行款也按比例发还了受害人。

  黄宗芳却认为,法院应该“负责”把全部投资款还给自己。为此,她召集一帮人开始长期信访。审判长、庭长、院长多次接访,但都无法说服固执的老人。经过反复做工作,黄宗芳最终提出一个要求:开听证会,而且必须要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场。

  听证会上,广州中院不光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专门邀请了法学教授和新闻记者到场,并通过媒体全程公开。长达3个小时的听证会后,黄宗芳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和法官争论不休。沉默了几分钟后,她起身微微鞠一躬:“麻烦你们大家了。”

  除了开门接访,广州中院还通过“百案听审”、“百案观摩”、专家论证会等形式,主动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请进法院,邀请他们参与调解、旁听庭审、观摩合议庭评议、提供专家咨询意见,让“民意”成为推动法院工作的正能量。

  2012年3月,广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曾引发不小的波澜。审理过程中,被告方和被害人家属多次发生冲突,甚至双双对法院“以死相逼”。

  为此,合议庭专门邀请法学专家和来自多个行业的公众代表召开咨询论证会,全面听取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众的“内心感受”和处理建议。

  宣判后,审判长当场释法,并详细说明了咨询论证会的各方意见。最终,被害人家属含泪说道:“知道法院尽了力,对现在这个结果没有意见。”被告方也表示服从判决。媒体报道后,法院的判决得到了广泛认同,争议和质疑的声音也很快平息。

  公开赢得信任。随着司法公开的全面推进,法院工作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在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最近开展的一次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广州中院的满意率达96.8%,位列全省中院第一。

  为民赢得民心。伴随着司法公开的阳光,法官形象迈出法庭,走入群众心中。今年6月,广州中院少年庭法官陈海仪还被推选为“广东好人”候选人。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公开和司法为民的同一原点。”法院工作30多年,刘年夫的感受愈加深切,“可以说,公开就是最好的为民。”
责任编辑:郭楠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