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网上办案 无盲区审判管理
——重庆法院依托信息技术保公正促效率
2013-05-15 07:30:2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洋 艾庆平
  “事故双方的责任划分应该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中,这是法官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这个看似可左可右,但可能成为司法腐败温床、审判权监督制约死角的小问题,折射出的却是群众可以感受到的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从立案环节开始的审判数据实时录入,到案件审理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再到最后定案环节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制约……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依托于信息技术的“云管理”,重庆法院不仅实现了审判全流程的网上办案,更是初步实现了审判全过程无盲区的有效管理。

  从“成绩单”到“体检表”

  在每年年终的法院院长会上,全市中、基层法院的院长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成绩单”。

  这份利用案件质量评估系统自动得出的“成绩单”上详细列出了某个法院一年来在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审判效果等方面的指数。

  而案件质量评估指数将最终折算为中、基层法院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审执质效得分,进而影响该法院在全市法院的“位次”。

  “这是对每一个法院院长的年终大考,作为‘成绩单’,一年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很直观地反映出来,同时这又是一份‘体检表’,让我们看到了审判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和差距。”一位基层法院的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

  “数据管理”进阶“实质管理”

  “对审判数据的管理还仅仅是审判管理的第一层次。”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彬表示,“更高层次的审判管理应当是实质管理,就是将管理的注意力引向对审判问题的具体分析、研判、定夺。”

  解决类似于在“三七开,还是四六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通过对案件实质管理中的定案管理来实现,重庆高院审管办副主任陈浩这样认为。

  陈浩说,重庆高院早在2011年就将定案工作研究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并随后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强化审判委员会、院庭长、合议庭、独任法官审判权的制度建设,明确规范院、庭长的指导权限,倡导法官联席会议制度,并完善法律文书审签程序。

  “定案环节是事关办案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定案环节实施这些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审判质效,最终维护司法的公正。”陈彬说。

  司法正义的“推进器”

  “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如果说审判实质管理是司法不公的“防火墙”,那么审判流程管理则是为司法公正的实现装上了“推进器”。

  去年,重庆法院升级了审判管理系统,强化对审限的监管,通过红、黄二色实现审限跟踪提示、预警显示和催办督办。

  “通过红、黄二色的显示能够直观地反映案件的审限情况,引导自己增强均衡结案意识,合理分配结案时间,避免结案超过法定时限。”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黑小兵说。

  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法官,其实在审判管理系统的另一端,黑小兵所在的审判庭的庭长、分管副院长和院长都可以点击进入系统实时查看,及时掌握办案情况。

  “甚至于通过庭审同步直播系统,院长就可以实时观看法官开庭审理的情况,这就管住了庭审这个司法的过程。”重庆高院信息技术办主任刘志力介绍说。

  刘志力还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愿景:基于审判管理系统生成的庞大“数据流”,最终将整合成为“数据云”,并打包上传到重庆法院公众信息网,更好地服务当事人,审判执行工作也会更加公开和透明。

  短 评

  公正司法,该如何“管”才好?

  司法公正何以实现?可以有多种实践的路径,但对于审判过程与审判结果的有效管理必不可少。

  重庆法院在审判管理中的实践不失为一些有益的探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他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根,依托功能完备的审判管理系统,把网上办案覆盖于审判全流程,实现了对审判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是他们以实质管理为基,既重视数据对审判工作的评价作用,又不走“唯数据论”的邪路,找准了司法公正实现的正途;是他们以“利”在社会为本,力求让群众对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找到了审判管理和服务法官之间的契合点,让一线法官在审判管理中感受到信息化之便,享受到网上办案之利。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