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评查评出“响锣效应”
——广东河源中院扎实推进“三评查”活动纪实
2013-05-09 07:22:2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林晔晗 雷江辉 张镇衡
  拥有“客家古邑”美誉的广东河源有个传统:每逢宣布重大事情,召集者手中的响锣就会敲得“震天响”。

  法槌起落,如何让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感到公平正义?去年以来,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扎实推进“两评查”(案件、裁判文书评查)活动中,将“案件质量评查”也纳入评查范围,让案件评查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响锣效应”。今年1月,该院荣获“全国法院‘两评查’活动先进单位”。

  开门评查迎“挑刺”

  4月12日,在河源中院一数字化法庭内,“三评查”小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评查:该院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首次采取远程视频直播方式对紫金法院的一桩山林纠纷案庭审进行现场评查。

  “我们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参与案件评查活动,自觉接受公众的意见与监督。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法官,人人都要纳入评查范围,使每名法官通过切身参与得到训练和提高。”河源中院院长肖文浩说。

  打开法院大门搞评查,把“好不好”的评价权交给公众。在推进庭审评查活动中,河源中院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高校师生等参与庭审评查和打分。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该院共开展庭审评查活动102场次,其中庭审观摩63场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22场次,参与人数多达116人次。

  据悉,除了常规的现场庭审观摩,远程庭审直播评查方式也将步入“常态化”:根据该院最新规定,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业务部门,每月至少要提供2个案件,由中院审管办编排庭审直播计划。组织审委会委员和其他干警进行观看,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及司法监督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认真查找审判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

  打开大门迎接公众监督,河源中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该院工作报告通过率在2011年为99.13%,2012年度再创新高,达99.39%,通过率名列全省各中院前列。

  响鼓不怕重锤敲

  4月16日,河源中院召开的第一季度两级法院案件质量分析评查会上:一个法院受表扬登台介绍经验,两个挨批的法院一把手当众反思不足。

  河源中院审管办主任曾少平告诉记者:“河源案件评查工作不是审管办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已经成为两级法院上下齐抓共管的经常性工作。”

  曾少平只是河源中院案件质量评查组的成员之一。为了确保评查质量,该院成立了评审专家组,负责评查案件质量,并为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开展“会诊”,提供咨询意见。

  每月约谈审判质效比较落后的法院审管办主任,评审组定期对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进行剖析,每季度召集全市6个基层法院院长进行审判态势分析,这是河源中院加强审判质效管理的一项措施。

  响鼓不怕重锤,好钢需用火炼。在实现评查对象的全覆盖基础上,把评查重点放在基层法官、青年法官身上,通过评查帮助他们找准薄弱环节,强化业务训练,尽快提高审判业务能力,让更多一线办案法官脱颖而出。2012年,该院有两篇裁判文书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裁判文书。

  评查引发“响锣效应”

  随着评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评查工作也由重评查转入重整改。河源中院副院长何海珊介绍说,每一次评查结束后,评审专家组都要召开点评分析会,通报评查中发现的优缺点,将学习、点评、整改贯穿于评查活动始终,每评查一个案件都要开出“诊断书”写明整改“处方”,限定完成“时间表”。

  “找准差距、练好技能、补齐短板、务求实效。通过大力开展‘三评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肖文浩告诉记者,“升级后的‘三评查’已经成为统一办案思路、提高案件质量、推进审判工作科学发展的‘指挥棒’。”

  “指挥棒”引发了“响锣效应”:今年3月,一场在全市两级法院部署的“三竞赛”(赛质量、赛公开、赛成效)活动蓬勃开展;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讨论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该院进一步修订了《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裁判文书分级审签机制,庭长、分管副院长及时审阅本庭、分管庭局的裁判文书,签署意见,防范错案和审判瑕疵。

  开展“三评查”活动以来,河源法院各项指标呈现出了“两降五升”,即收案数、信访数下降,结案率、调解率、撤诉率、服判息诉率、实际执行率上升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