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义的审判
——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审判的背后
2012-11-07 08:22:40 | 来源:新华社
  • 11月6日,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扎波、扎拖波等6名被告人在庭审现场听取一审宣判。新华社记者 王 申 摄
  • 11月6日,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扎波、扎拖波等6名被告人在庭审现场听取一审宣判。新华社记者 王 申 摄
  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10·5”案件)于6日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为了对罪恶的糯康等犯罪分子进行正义的审判,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检察机关:严密铁证让糯康认罪

  6000多页证据材料、11稿举证质证提纲、14稿公诉意见书、30稿出庭预案、40万字审查报告等材料、200多页多媒体示证资料……这些惊人的数字,凝聚着检察官们的心血和汗水。

  “由于本案社会影响大,并具有犯罪嫌疑人是外国人,案发地点在中国境外的特殊性,在证据的收集固定上存在很大困难。”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若昆介绍。

  记者了解到,全案证据6000多页,除了中国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外,还有根据双边条约从泰国交换来的400多页证据和200多张照片。由于案件证据来源庞杂,检察机关对证据的审查异常严格,证据资格的审查成为重中之重。

  侦查机关前期移送的证据以各犯罪嫌疑人供述为主,而这些供述反复较大,并涉及多国语言和外国的方言土语;后期泰国、老挝两国移交的证据中,泰方提供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枪弹鉴定结论与中国警方的侦查方式、表述方式不尽一致。

  检察机关分别组成5个工作组,采取列表、制作结构图、交叉阅卷等方式,将各被告人之间的供述进行比对,将被告人供述与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尸体检验报告、枪弹痕迹检验报告进行对比,及时提出证据补查意见,为迅速查明案件事实,形成完整证据链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有力指控糯康集团的犯罪行为,在前期充分扎实的证据审查工作基础上,公诉人准备了“举证质证提纲”“讯问提纲”“答辩提纲”等多份材料。

  今年9月20日一审开庭首日,糯康在法庭上当庭翻供,否认了全部犯罪事实。但公诉人却始终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由于庭前讯问糯康时发现其闪烁其词、否认自己的犯罪行为,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糯康极有可能当庭翻供。为此他们专门制作了“出庭预案”。糯康翻供时,公诉人立即调整讯问的策略和方向。对桑康等5名被告人的讯问、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公诉人有条不紊地将证据逐一出示。在铁证面前糯康终于承认:“我有罪。”

  审判机关:紧张工作保障审判顺利进行

  为了案件的审判,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相关人员一直在“5+2、白+黑”的超常规状态中工作着。

  8月12日法院受理此案时,共有70多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判人员与聘请的12名翻译加班加点,终于在13日凌晨3点多,完成了对8万余字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的审查及翻译工作。

  在翻译法律文书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发现:翻译人员对许多法律术语不很理解,而且部分术语在泰国、老挝、拉祜、缅甸几种语言中没有直接与之对应的词汇。法院先后7次组织翻译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理解了这些法律术语的真正含义后,再以最贴切的方式向几名被告人进行翻译。

  庭审节奏的控制成为又一个难点。在开庭前,合议庭的法官们分析发现,由于被告、刑附民原告人数多,翻译时间冗长等因素,如不改进方式,庭审将至少持续6天!

  经反复研究和尝试,法院最终决定采用同声传译和现场翻译相结合的方式,并随后购买、安装了相关设备。事实证明,这一方案不仅充分有效地保护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也保证了诉讼活动不因翻译不及时而停顿,保证了庭审的顺利进行。

  送达工作让法院的送达工作组历尽千辛万苦。案件的受害人分散于江苏江阴、贵州习水,四川平武、宜宾,云南曲靖、昭通、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法院送达工作组兵分七路,历时20多天,行程共计4万多公里,圆满完成了送达任务。

  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为了迎来这次正义的审判,参加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的带病工作、有的两次更改婚期、有的推迟了要孩子的计划……其中,不乏心酸和惊险的故事。

  9月7日上午9点,法官陈晖和另外几名同事接到通知,要出发向被害人家属送达开庭通知。陈晖回家收拾行李时,1岁多的女儿正发着高烧叫喊着“要爸爸,要爸爸”。陈晖抱了孩子一下就赶紧收拾行李,女儿不满父亲的冷落哇哇大哭……几乎是同时,陈晖获悉,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掏出手机,给昭通的8户被害人家属打电话,当得知他们都安全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送达时要经过震区,一路上险情不断,频频有塌方滚石。9月10日,陈晖等人到绥江县会仪镇送达开庭传票,途中司机忽然一个急刹车——前面没有路了!下车查看后才发现:受余震影响,附近山上大量的石头、泥沙滑落,把唯一的道路完全阻断。

  “当时我们对望了一眼,谁也没说话。但大家都在后怕,如果那天我们早走一会儿,很可能车辆就要被埋在里面了。”想起那一幕,陈晖至今心有余悸。那一天,等到救援人员抢通道路后,法官们回到县城,已是凌晨3点多了。

  9月18日,陈晖终于完成了全部送达任务回到昆明,他踏入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抱女儿。而年幼的孩子似乎还记恨着爸爸上一次的冷落,她偏开头双手死死抵住陈晖,稚嫩的声音清晰地吐出几个字:“不要爸爸!”这一刻,陈晖落泪了。

  巨大的付出,换来了案件的顺利审判。案件公诉人李凌说,这一案件的审判证明中国有能力、有责任保护她的每一位公民,任何对中国公民的犯罪,不管罪犯为何人并且藏身何处,中国都有能力依正当程序,将其绳之以法。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