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法官”的脉搏在瑶胞中跳动
2012-10-16 14:04:43 | 来源:中国法院网梧州频道 | 作者:李继远 郑运华 桂 西
  • 法官与留守儿童复习功课
  • 实地调处纠纷
  今年国庆节长假,笔者驱车来到离广西梧州市200多公里的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切身感受到蒙山县人民法院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在创建无诉村(屯)工作中,抓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抢占新的维稳前沿,使瑶乡法庭成为瑶胞的立案信访“第一站” 。法庭的少数民族法官和乡、村聘请的“诉讼联络员”,一次次地深入瑶乡山寨为老百姓定纷止争,瑶胞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草根法官”。

  “今年以来夏宜瑶族乡有5个村实现无诉讼,基本做到‘纠纷不出村(屯),诉讼不出乡镇’,这与法庭扎实的基础工作分不开,‘草根法官’功不可没”,蒙山县法院院长张勇评价说。

  夏宜瑶族乡武装部长刘建荣称赞说,法官进村屯,再难的纠纷也都心中有底;

  一位曾有过诉讼的瑶胞群众对笔者说,法官待我像家人,这段经历成为我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夏宜瑶族乡人大主席林峰说,夏宜法庭之所以在瑶胞心中有位置,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有群众,脉搏永远为瑶胞跳动。他们是一群带着泥土芳香的“草根法官”。

      “草根法官”成了瑶乡法庭立案信访“第一站”

  “今天我们要去夏宜乡回访案件当事人,顺便了解那里的维稳情况。”10月2日上午8时许,笔者来到蒙山法院时,正巧副院长潘建华准备带领夏宜法庭庭长温建松、法官覃奇峰和法警卓津任准备开展下访活动。

  一路上,温建松庭长向记者介绍:夏宜瑶族乡位于距离县城23公里的西南部,东邻文圩镇,西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平南县接壤,东南与藤县毗邻,是三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四县(蒙山县、平南县、金秀县、藤县)五个乡镇的交汇点。辖6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580户6300多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离婚、债务、山林权属等民间纠纷相对多了起来。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初,蒙山法院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定纷止争、息诉罢访为宗旨,经上级法院批准设立了夏宜人民法庭,派驻熟悉基层工作的少数民族法官,同时聘请了乡政府和辖区6个行政村的10多名编外“诉讼联络员”,组成了一支扎根瑶乡“草根法官”队伍。

  潘建华副院长感触地说:温建松庭长是夏宜乡土生土长的瑶族法官,有着多年的法庭工作经验,正是基于其丰富的群众工作经历和对瑶乡社情民意的了解,院党组才把组建瑶乡法庭的重任交给他。他与法庭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立足诉前诉外化解矛盾纠纷,免费为群众及当事人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切实减轻群众的诉讼负担,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一种新的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有效地把矛盾纠纷消化在了立案信访“第一站”。 他和那些不着法袍的乡镇、村(组)“司法联络员”,被瑶乡群众誉为“草根法官”。

           调解出来的美满婚姻

  “谢谢你们法官,要不是你们的倾力多次调解,我们的婚姻家庭就要破碎了。”10月2日上午9时20分,经过近40分钟的山路颠簸,笔者跟随法官们来到了夏宜乡法庭。一对夫妻和乡民政办干部莫辉早早在法庭门口等候,见法官的到来,将一包喜糖分给大家。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作为人民陪审员和诉讼联络员的莫辉与法庭的法官共同调解出来的美满婚姻。

  今年5月,夏宜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了这起离婚纠纷案件,作为原告的妻子黄某向法庭提交了书面撤诉申请,并和丈夫唐某一起高兴地离开法庭。

  黄某与唐某经人介绍,于1984年1月登记结婚,1985年、1987年分别生育了一子一女。后来黄某认为丈夫有赌博恶习,且性格暴躁,双方产生矛盾,丈夫唐某于2001年开始外出打工。今年5月7日,黄某以夫妻分居已满十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主办法官温建松在巡回办案中,透过双方的争执,发现了双方心里都对对方有所牵挂,于是多次找到他们,劝说和好并对丈夫加以教育。法官耐心的思想工作,唤起双方对家庭、孩子的温情,丈夫诚心诚意表示的悔改,得到妻子的原谅,经法庭调解双方达成和好协议,周某最终撤回了离婚起诉。分居十年的夫妻重新走到了一起,和好如初。这也是该法庭挂牌成立以来受理的第一个案件。

  “中秋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度过个团圆快乐的节日。”当事人唐某夫妻说。“万恶赌为首,我决定以后再不粘赌博了,好好地和妻子过日子。”唐某拉着三位在场的“草根法官”的手表示要痛改前非。“有了你的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法官欣慰地说道。

  温建松介绍,夏宜法庭设立后管辖夏宜瑶族乡、文圩镇的一审民商事案件,今年5月法庭开始正式接收案件,至今共受理案件22件,已经结案17件,其中离婚案件占7成,所结案件调撤率达100%。他说:“虽说是结婚自由离婚自愿,但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要是每一个细胞都出现了问题,社会还能和谐吗?”

         “留守儿童快乐驿站”国歌嘹亮

  “我们要去看看六洛村小学灾后重建项目。”当天上午10时许,庭长温建松说。六洛村小学位于海拔约800米高的六洛山上,小车沿着崎岖山路涡牛般地往上爬,前面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路的右边是悬崖陡壁。

  “现在政府总投资120万元对学校周边进行地质灾害整治,正抓紧建挡土墙,所有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到时50名瑶族学生就可以重新回到教室上课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笔者驱车来到了六洛村委会所在地时,村支书李先贵向记者介绍道。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在村委会一楼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法官温建松正在为7名“留守儿童”上课。村委主任陆俊良介绍,目前夏宜瑶族乡在全乡开展“党员义工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在6个村建立“留守儿童快乐驿站”,全乡6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留守儿童”的亲人,温法官作为县派驻六洛村的综治工作指导员,也经常参与我们的活动。

  “我们很喜欢法官老师为我们上课,中秋节前还为我们送来了香喷喷的月饼呢!”今年读二年级的双胞胎莫木龙、莫华龙俩兄弟调皮地说。他们的父母在广东务工,平常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昨天是我们伟大的祖国63岁生日,我们一起唱国歌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村委会办公楼前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草根法官”、村干部们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国歌,嘹亮的国歌声在大山里回荡着。

          “草根法官”高山上化纠纷

  将近中午13时,莫某、黎某两名村民来到六洛村委,吵着要求村干为他们做主,调解因为菜地的界址不清而引起的纠纷。

  发生纠纷的菜地位于六洛村二组的马六塘(地名),法官温建松、覃奇峰与村干部顶着烈日一起来到现场了解情况。

  “做好村民的矛盾化解工作,不能照本宣科讲法律,还要讲究‘草根’智慧,老百姓的官司、矛盾纠纷不一定案值标的有多大,他们之所以走上诉讼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庭长温建松很有经验地说。经现场勘察了解,原来莫某2分大的菜地与黎某的菜地之间有块大石头,莫某为了好劳作,把大石头挖掉,时间久了黎某认为莫某侵犯了自己的地。

  这起纠纷如硬判很难真正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情结。村干部也犯难。于是,法官邀请大家一起谈心。

  当事人当时愣住了,想不到法庭的法官能这样放下身段、“给面子”。几经推心置腹的交流,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在原来地界各拔去几棵菜,让出5公分的地作为界限。“大家邻里之间要团结和谐,小和谐才有国家的大和谐,以后还要在一起工作生活,有什么困难大家帮。”出生在六洛村的温建松法官语重心长地对村民说。

  在夏宜乡法庭,笔者了解到,瑶族“草根法官”在实践中释放的“草根智慧”概括为:运用群众语言,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法官进乡村,增进与百姓的感情;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纠纷;把司法的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把握法的精神,突出司法对人的关怀;把执行法律与吸收公序良俗相结合等。

  “来法庭打官司的群众,本质上都很淳朴,多数都很讲道理。只要他们能感受到司法的真切关心,就会理解与支持。关键是要把‘官方语言’、‘官方做派’换成信服和感受得到的‘草根语言’、‘草根做派’。”温建松感慨说。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