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法院网格化为基础,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网格法官”们织成了一张覆盖所有社区、村庄、遍及每家每户的社区司法服务网,形成了“法庭为主导,科技为依托,网格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新品牌。
院长马强说,这使得辖区各庭长、各法官均在网格内找到了自己的“责任田”,网格法官成了矛盾纠纷的“灭火器”、社区干部的“好帮手”。
三级网格 掌握一线社情
目前,密云县将辖区1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地区划分为5204个网格,并将18000余名格员配置于网格单元内,每个格员负责1-2户参与网格内服务管理。为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密云法院积极参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尝试借助网格格员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司法为民工作。全院法官从上到下深入基层和一线,建立三级网络,把从院领导、庭室负责人到法官的职能职责放入网格中,做到“事在网中,网中有格,格中有人”。
一级网格院领导深入镇街。院领导为一级网格负责人,负责与“镇街”平台联系,包括与镇街对接、调度指挥、联系协调以及督促办理各项网格工作事务;二级网格庭长深入村落。根据人民调解员人数、管理范围、人口、单位数以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人数的具体情况划分区域,各庭长按照分工参与所辖村落网格化工作;三级网格法官深入群众。划定每一名法官的责任区域。“网格法官”负责网格内巡回审判、诉前化解、法制宣传、纠纷预警和判后回访等工作。
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法院充分利用辖区内居(村)委会、人民调解员、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等群体,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界力量,建立了“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责任捆绑”的司法服务新模式。
如今,网格法官都对自己的网格内重点人、事、单位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这也是该机制所要求的。民三庭庭长肖春芹表示:“根据实际情况,我庭已经将我们辖区分为三个级数来管理,分为亲情化服务级别、高度关注服务级别、社会影响较大的紧急事件谨慎服务级别。这不仅便于掌握一手材料,也有利于更加针对性、更加高效的满足群众需要,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
提前参与 促进纠纷化解
六月的一天,某村十余户村民来到密云县法院执行庭,手持判决书要求执行,情绪十分激动。因为村领导换届,村民们4年未拿到土地收益补偿款,其中十几户村民向法院起诉获得支持,要求执行标的3万多。原本看起来是一起简单的执行案件,既然有判决书就按照操作就行。
但执行庭接到案件后,看到的不仅是表面,承办法官考虑的是这个执行案件背后,牵涉的是600多户2000多口人的切身利益,因为共有600多户村民签订了集体土地确权确利协议,总数约一百多万,这可不是小数目。为此,执行庭启动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与镇政府、村委会及经济合作社沟通,商议合理的解决方案。可村里财务紧张,无法支付这么多村民的补偿款,但也不想引发其他村民的不满扩大矛盾。网格法官了解了村里的难处后,积极与镇里协调,最终镇政府决定先期支付部分补偿款。
最终,执行庭将案款给付了申请人,与此同时村里也将土地收益补偿款分批下发给了其他600多户村民,提前避免了其他村民的起诉,及时化解了纠纷。
这是密云法院自今年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启动以来,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并提前解决的又一成功案例。如今,该院已经形成了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为依托,以“职能部门联动配合”为支撑,以“三级网格”为平台,以“网格员”为抓手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将审判职能延伸到诉讼前,整合政府部门、人民调解组织、网格格员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据统计,1-8月共诉前化解各类纠纷937件,解决争议标的额1519.62万元,其中利用网格化成功解决的群体性纠纷占11%。另一方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54.3%,也就是说超过半数案子当事人都握手言和。
互动合作 解决实践难题
“这是我的名片,以后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太师屯法庭庭长周凤兴向综合治理办公室发放他们庭专门制作的包片法官名片。马主任看着这张小卡片,十分高兴,“有这个就方便多了,以后我们的格员发现哪个划区有事,就给哪个法官打电话。省得跟以前一样乱转。”
如今,除了下发“法官名片”,该院已经建立了与格员们的多种沟通渠道。在各站点设置视频通讯点,网格法官通过QQ与格员交流,必要时还可以与当事人视频交流,甚至开庭。还开设了QQ空间,将便民举措、格式化起诉状、常用法律法规及法律问题解答都放置在内,方便格员、当事人的查找和应用,还将辖区“老赖”名单等予以公布,方便格员留意其动向。有了网格,法院与外界已经建立了精密的合作网络。同时,该院还将开通短信信息平台,输入格长、格员的专用手机号,集中发送法院工作信息、区域内纠纷隐患等内容。格员也可以回复,就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有专人负责收集并予以答复。
“送达难”一直是困扰审判、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延迟了开庭宣判和执行,不仅降低了法官的工作效率,更直接导致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实现,而现今的 “网格化管理机制”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顽疾。前几天,巨各庄法庭法官就借助网格员完成了一次送达工作。因为原告未能提供被告的联系方式,法官侯洪涛通过司法专邮送达的起诉状均被退回。为此法官与该村的网格员联系,寻求帮助。在网格员看到被告在家后,第一时间联系法官,法官迅速赶到找到了被告,为纠纷的进一步化解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有效节约了审判资源。
目前,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县法院充分发挥网格格员熟悉网格内村民动态的优势,协助法官在案件审理阶段掌握被送达人线索,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对法院留置送达行为进行见证,在执行阶段为法官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及财产线索,实现法院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的无缝对接。今年1-8月份,该院共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送达法律文书239案304份,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477案563条,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
相关报道:
图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