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方程 以生命谱写为民赞歌
——追记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原庭长方程
2012-08-19 10:48:2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先明
2011年1月19日夜晚,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一庭原庭长方程,办案中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年仅42岁便永远地离开了他白发苍苍的父母、肝肠寸断的妻儿和深深眷恋的审判岗位。
出殡的那天,几百辆车,上千百姓,汇成白色长龙,无数泪花漫天飞舞。19个月后,沈阳友谊宾馆,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辽宁省委隆重召开大会,追授方程同志“全国模范法官”和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600余名政法干警眼中,再度泪光朦朦……
方程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他的故去会让如此多的人动容?这个被百姓亲切称为“程子”的人民法官,都做了些什么?连日来,记者带着一连串疑问,不断走近方程生前的同事、亲人和工作对象,探寻究竟。
“我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法官,能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追求”
1969年,方程出生在兴城市高家岭村一户农民家庭,自幼善良纯朴,靠打干柴、捡牛粪换学费,最终考上大学。1995年,26岁的方程经全国法院系统统一招考进入连山法院工作,先后在执行局、少年审判庭、立案庭、研究室、杨家杖子人民法庭及民事庭工作。
“我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法官,能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追求。”方程生前常常这样说。
2007年4月,龙港区双树乡43名农民工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某建筑公司支付拖欠工资。案件受理后,时任杨家杖子法庭庭长的方程立即组织庭内人员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走访当事人,并与相关单位沟通,一个个、一次次地化解纠纷,足足忙活了两个月,最终使43名农民工兄弟在春节前拿到了工资款。事后,农民工代表为法院送来了一面锦旗:“动真情,办实事,心系百姓;解疑难,重维权,司法公正。”
2009年1月17日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二了,一夜大雪。次日是星期天,正在家中休息的方程接到偏远山区孤竹营子乡一位离婚案件当事人刘某的电话,称长期在外打工的被告梁某回到了家中,希望法庭能在年前将案子了结,让她能过一个安稳年。放下电话,方程立即带着工作人员驱车百里赶去当事人家。一路上,冰雪路滑,险象环生,同行人员数度打起了退堂鼓。考虑到春节后很可能又无法找到被告,方程没有退缩,叮嘱司机小心驾驶,3个小时后终于赶到当事人家中,艰难地调结了这场离婚案。当时,刘某老父握着方程的手,涕泪横流……
在杨家杖子法庭工作五年间,方程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乡镇、村屯。他以自己的诚心、耐心,感动了每一位当事人。
“判决一件案件不困难,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才是真本事”
方程是公认的“调解高手”。同事们常说,在他那儿,调解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调解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他说:“判决一件案件不困难,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才是真本事。”
2011年1月25日,方程去世后的第六天,一位当事人把电话打到了连山法院:“说好了这两天电话联系,可总也联系不上。请您转告方庭长一声,我大侄子已经主动向我赔礼道歉了……”原来,这位当事人和侄子发生矛盾,大打出手,闹到法院。事情不大,由于面子问题,法院几次调解均未成功,案件承办人准备一判了之。但是,为了避免这对叔侄“打一次官司,结一世冤仇”,方程一连好几个电话找被告:“这个案子咱们抛开起因、对错,你说咱们作为晚辈,向老辈低个头赔个不是有什么丢分儿的呢……”真诚最终唤醒了亲情,被告主动找到叔叔认错、赔礼。至此,一起剑拔弩张的纠纷,最终化解于无形。但是,方程没能看到这叔侄俩和睦如初的感人一幕……
方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后也没把自己当成“城里人”。每次下乡办案,很多农民都愿意与他说话,唠家常。老百姓说:“方法官的话,我们能听懂!”
“工作要做在前头,矛盾要解决在源头,社会效果要放在心头”
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主要是原杨家杖子矿务局。随着杨家杖子的百年老矿矿产资源枯竭,下岗职工收入锐减,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2003年还发生过一起村民连杀邻居13人的特大恶性杀人案件。
身处这个环境,工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方程时常告诫自己和庭内工作人员:“工作要做在前头,矛盾要解决在源头,社会效果要放在心头。”
2007年10月的一天,杨家杖子水暖公司经理李乃全找到方程,称供暖期马上要到了,可供暖拉煤的铁路专用线两侧被居民的一些砖墙和生活垃圾堵塞,无法通行,请求法庭出面协助解决,实在不行就要申请强制执行。方程当即召集庭里同志赶到现场,逐家逐户走访,做工作。面对十几户老百姓的指责、谩骂,他和颜悦色地法理并用,情法并重,当场说服了众多百姓,当天就出现了百姓、法官、铁路工人一起动手清扫的热闹场景……
方程在杨家杖子法庭任庭长期间,该庭三年无一人上访,连年结案率为100%,调解率始终居全院第一。他信奉“水没来先叠坝,矛盾不出先解决,不能事后马后炮”的道理,走遍了辖区每一个乡镇、村屯,探究了以法庭法官、乡镇司法助理、村书记(主任)三位一体的调解格局,大胆尝试,效果良好。
2009年院内竞聘,方程出任民一庭庭长后,深入全区8个街道103个社区,大力开展诉外调解,获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4月,他亲自牵头落实,与公安局共同设立了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两年来,他所在的民事审判第一庭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277件,调撤率为65%,审限内结案率为100%,且无一积案、错案,无一上访案件。
“我不能让老百姓带着对法律、对法官的怀疑离开法院”
方程,无论家族还是家庭,生活都不富裕,直到去世,家里还欠着银行10余万元贷款。可是,他深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道理,常说“老百姓终其一生可能就打一回官司,我不能让老百姓带着对法律、对法官的怀疑离开法院”。
1996年,马某刚上高中的女儿被人杀害,法院判令被告人父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告人父母为了推卸赔偿责任而四处逃避。时任执行庭执行员的方程多方努力,但执行工作仍陷入困境。1998年,马某辗转得悉被告人父母的消息后,立刻联系法院。方程立即行动,连夜赶到被告人父母家中堵了个正着,最终执结该案。多多少少获得心理安慰的马某出于感谢,事后拿着5000元钱要送给方程。当时,方程动情地说:“你千万别这样,这可是你女儿用命换来的钱啊,我要是拿了我还是人吗?”
2011年2月,方程去世的消息通过媒体传开后,马某主动给法院打来电话,边说边哭:“当年方程给我办案,没喝我一口水,没抽我一根烟,他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是党的好干部……”
“执法办案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法官一定不能置大局而不顾,陷入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误区”
“执法办案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法官一定不能置大局而不顾,陷入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误区。”这是方程15年的办案心得,15年的身体力行。
2006年,辖区新台门镇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筹备重修乡级公路,因牵涉到部分村民的个人利益而受阻搁浅。大局当前,方程带领全庭干警逐一接触拆迁户,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和镇政府一起及时与村民沟通,最终与村民圆满地达成了拆迁协议。
为改变葫芦岛地区供电紧张的状况,2007年以来葫芦岛电力公司逐年陆续施工兴建一批电网建设项目。几年下来,杨家杖子等几个法庭先后受理了30余件电力公司申请先予执行案件。在院领导的特别指派下,由时任民一庭庭长的方程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其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一线的战斗员,经常徒步翻山越岭,夏季冒着酷暑、冬季顶着严寒到达施工现场查看征地情况,工作上细心布置执行措施及预案,每次执行都有条不紊,顺利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2011年1月19日,按工作计划,方程要去主持电力公司诉杨郊乡村民王某先予执行案的前期调解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起床时便觉身体不适的他拒绝了妻子让他去医院检查的再三请求,到单位调解了一个案子,布置好庭内工作后,与同事踏上了前往杨家杖子办案的路程。其间,他忍着剧痛跋山涉水,辗转于施工现场与当事人家中,最终实在无法支撑,永远地倒了下去。
似江河终归大海,如泥土融入大地。方程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这位农民的儿子,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时代壮歌……
出殡的那天,几百辆车,上千百姓,汇成白色长龙,无数泪花漫天飞舞。19个月后,沈阳友谊宾馆,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辽宁省委隆重召开大会,追授方程同志“全国模范法官”和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600余名政法干警眼中,再度泪光朦朦……
方程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他的故去会让如此多的人动容?这个被百姓亲切称为“程子”的人民法官,都做了些什么?连日来,记者带着一连串疑问,不断走近方程生前的同事、亲人和工作对象,探寻究竟。
“我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法官,能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追求”
1969年,方程出生在兴城市高家岭村一户农民家庭,自幼善良纯朴,靠打干柴、捡牛粪换学费,最终考上大学。1995年,26岁的方程经全国法院系统统一招考进入连山法院工作,先后在执行局、少年审判庭、立案庭、研究室、杨家杖子人民法庭及民事庭工作。
“我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法官,能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追求。”方程生前常常这样说。
2007年4月,龙港区双树乡43名农民工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某建筑公司支付拖欠工资。案件受理后,时任杨家杖子法庭庭长的方程立即组织庭内人员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走访当事人,并与相关单位沟通,一个个、一次次地化解纠纷,足足忙活了两个月,最终使43名农民工兄弟在春节前拿到了工资款。事后,农民工代表为法院送来了一面锦旗:“动真情,办实事,心系百姓;解疑难,重维权,司法公正。”
2009年1月17日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二了,一夜大雪。次日是星期天,正在家中休息的方程接到偏远山区孤竹营子乡一位离婚案件当事人刘某的电话,称长期在外打工的被告梁某回到了家中,希望法庭能在年前将案子了结,让她能过一个安稳年。放下电话,方程立即带着工作人员驱车百里赶去当事人家。一路上,冰雪路滑,险象环生,同行人员数度打起了退堂鼓。考虑到春节后很可能又无法找到被告,方程没有退缩,叮嘱司机小心驾驶,3个小时后终于赶到当事人家中,艰难地调结了这场离婚案。当时,刘某老父握着方程的手,涕泪横流……
在杨家杖子法庭工作五年间,方程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乡镇、村屯。他以自己的诚心、耐心,感动了每一位当事人。
“判决一件案件不困难,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才是真本事”
方程是公认的“调解高手”。同事们常说,在他那儿,调解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调解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他说:“判决一件案件不困难,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才是真本事。”
2011年1月25日,方程去世后的第六天,一位当事人把电话打到了连山法院:“说好了这两天电话联系,可总也联系不上。请您转告方庭长一声,我大侄子已经主动向我赔礼道歉了……”原来,这位当事人和侄子发生矛盾,大打出手,闹到法院。事情不大,由于面子问题,法院几次调解均未成功,案件承办人准备一判了之。但是,为了避免这对叔侄“打一次官司,结一世冤仇”,方程一连好几个电话找被告:“这个案子咱们抛开起因、对错,你说咱们作为晚辈,向老辈低个头赔个不是有什么丢分儿的呢……”真诚最终唤醒了亲情,被告主动找到叔叔认错、赔礼。至此,一起剑拔弩张的纠纷,最终化解于无形。但是,方程没能看到这叔侄俩和睦如初的感人一幕……
方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后也没把自己当成“城里人”。每次下乡办案,很多农民都愿意与他说话,唠家常。老百姓说:“方法官的话,我们能听懂!”
“工作要做在前头,矛盾要解决在源头,社会效果要放在心头”
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主要是原杨家杖子矿务局。随着杨家杖子的百年老矿矿产资源枯竭,下岗职工收入锐减,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2003年还发生过一起村民连杀邻居13人的特大恶性杀人案件。
身处这个环境,工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方程时常告诫自己和庭内工作人员:“工作要做在前头,矛盾要解决在源头,社会效果要放在心头。”
2007年10月的一天,杨家杖子水暖公司经理李乃全找到方程,称供暖期马上要到了,可供暖拉煤的铁路专用线两侧被居民的一些砖墙和生活垃圾堵塞,无法通行,请求法庭出面协助解决,实在不行就要申请强制执行。方程当即召集庭里同志赶到现场,逐家逐户走访,做工作。面对十几户老百姓的指责、谩骂,他和颜悦色地法理并用,情法并重,当场说服了众多百姓,当天就出现了百姓、法官、铁路工人一起动手清扫的热闹场景……
方程在杨家杖子法庭任庭长期间,该庭三年无一人上访,连年结案率为100%,调解率始终居全院第一。他信奉“水没来先叠坝,矛盾不出先解决,不能事后马后炮”的道理,走遍了辖区每一个乡镇、村屯,探究了以法庭法官、乡镇司法助理、村书记(主任)三位一体的调解格局,大胆尝试,效果良好。
2009年院内竞聘,方程出任民一庭庭长后,深入全区8个街道103个社区,大力开展诉外调解,获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4月,他亲自牵头落实,与公安局共同设立了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两年来,他所在的民事审判第一庭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277件,调撤率为65%,审限内结案率为100%,且无一积案、错案,无一上访案件。
“我不能让老百姓带着对法律、对法官的怀疑离开法院”
方程,无论家族还是家庭,生活都不富裕,直到去世,家里还欠着银行10余万元贷款。可是,他深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道理,常说“老百姓终其一生可能就打一回官司,我不能让老百姓带着对法律、对法官的怀疑离开法院”。
1996年,马某刚上高中的女儿被人杀害,法院判令被告人父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告人父母为了推卸赔偿责任而四处逃避。时任执行庭执行员的方程多方努力,但执行工作仍陷入困境。1998年,马某辗转得悉被告人父母的消息后,立刻联系法院。方程立即行动,连夜赶到被告人父母家中堵了个正着,最终执结该案。多多少少获得心理安慰的马某出于感谢,事后拿着5000元钱要送给方程。当时,方程动情地说:“你千万别这样,这可是你女儿用命换来的钱啊,我要是拿了我还是人吗?”
2011年2月,方程去世的消息通过媒体传开后,马某主动给法院打来电话,边说边哭:“当年方程给我办案,没喝我一口水,没抽我一根烟,他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是党的好干部……”
“执法办案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法官一定不能置大局而不顾,陷入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误区”
“执法办案固然重要,但作为一名法官一定不能置大局而不顾,陷入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误区。”这是方程15年的办案心得,15年的身体力行。
2006年,辖区新台门镇为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筹备重修乡级公路,因牵涉到部分村民的个人利益而受阻搁浅。大局当前,方程带领全庭干警逐一接触拆迁户,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和镇政府一起及时与村民沟通,最终与村民圆满地达成了拆迁协议。
为改变葫芦岛地区供电紧张的状况,2007年以来葫芦岛电力公司逐年陆续施工兴建一批电网建设项目。几年下来,杨家杖子等几个法庭先后受理了30余件电力公司申请先予执行案件。在院领导的特别指派下,由时任民一庭庭长的方程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其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一线的战斗员,经常徒步翻山越岭,夏季冒着酷暑、冬季顶着严寒到达施工现场查看征地情况,工作上细心布置执行措施及预案,每次执行都有条不紊,顺利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2011年1月19日,按工作计划,方程要去主持电力公司诉杨郊乡村民王某先予执行案的前期调解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起床时便觉身体不适的他拒绝了妻子让他去医院检查的再三请求,到单位调解了一个案子,布置好庭内工作后,与同事踏上了前往杨家杖子办案的路程。其间,他忍着剧痛跋山涉水,辗转于施工现场与当事人家中,最终实在无法支撑,永远地倒了下去。
似江河终归大海,如泥土融入大地。方程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这位农民的儿子,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时代壮歌……
责任编辑:刘帆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