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管理零缝隙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创新审判管理强化司法为民综述
2012-06-13 15:18: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韩振
近日,在全国首先倡导诚信建设的江苏省睢宁县征信办诚信建设成果展上,一张法官千里送欠款的照片引来了无数人的驻足,其作为睢宁法院司法为民的佳话被广泛地介绍给前来参观的人。
近年来,睢宁县人民法院积极创新审判管理,在大胆尝试把诚信作为司法杠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司法为民”的新举措,积极开展“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管理零缝隙”主题创建活动,为审判执行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服务零障碍
说起这张照片,不得不提到睢宁法院的便民服务。对此,照片上的当事人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齐宝霞最有感触。
去年一月,高位截瘫的齐宝霞给睢宁法院民一庭寄来了一封信:1995年睢宁县黄圩乡的朱军在北京搞建筑,带工人在其小卖部赊取生活用品,欠钱6500元,一直没付,现在生活艰难,请求法律帮助。
读完信后,庭长李向飞放下手头的工作,辗转找到朱军。原来16年前,说好结工程款还账,可老板连工人工资都没发,无奈之下朱军不辞而别。经李向飞入情入理的疏导,同样卧病在床的朱军在家人的帮助下凑够了欠款。带着朱军的重托和迟到了16年的承诺,李向飞专程赶往北京,亲手把欠款交给了齐宝霞。
“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法院的司法为民就是要懂得如何在措施上贴近群众,方式上关心群众,处处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时让百姓感受司法的关怀和温暖”院长李勇如是说。
如今,走进睢宁法院立案庭大厅的当事人,都会得到青年志愿者笑容满面的礼仪接待、茶水服务,还可以咨询到立案、诉讼等相关知识。
为让零障碍的司法服务惠及更多的当事人,睢宁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在县交巡警大队成立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法庭,与事故认定、保险理赔成功实现对接,年结案765件,大大方便了群众。在全县范围建立巡回审判点11个,年开展巡回审判1899件次。通过巡回审判直接把法律知识、法律服务送到工厂企业、社区街道和百姓家门口。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完善企业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服务。扩大诉前联调组织,大力推进“无讼村居”建设,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格,深化“联系法官”惠民工程,在全县建立50余个法官联系点,年诉前调解纠纷近千件。去年共为120名特困弱势群体案件当事人实行缓、减、免交诉讼费30余万元。积极为特困申请人提供执行救助,努力争取财政、民政等部门支持,为25名特困申请人提供执行救助资金,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只有接地气才能增人气——沟通零距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友上网发帖已经成为反映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睢宁法院及时出台了《睢宁县人民法院网络发言人工作办法》,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有效化解了诸多矛盾纠纷。
一署名“天地有正义”的网民在网站上发帖,反映其亲属张某因交通事故致死,诉到睢宁法院一直没有结果。该院网络监督员第一时间发现后,即从未结案件中查找,一天下来,却没有查到线索。“睢宁法院网络发言人”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给法院造成负面影响,当晚就上网跟帖表达将会认真处理。第二天,“天地有正义”给法院打来电话,表示歉意。原来他看到法院的跟帖后,从代理人处了解到,判决早已送达至代理人手中,误会澄清了。
三年来,睢宁法院采取实名注册的办法,及时办理并回复当事人和群众网帖490余件,正确引导和处理群众反映的事项,没有出现一起重大网络舆情事故,涉诉信访逐年减少,网络舆情明显改善,法官办案作风明显改进。该院的网络发言人制度作为“品牌”经验在全市推广。
“法院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搭建与民意沟通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只有接地气才能增人气,只有沾土气才能知道群众的怨气。”李勇告诉记者,在开展“零距离”沟通活动中,该院邀请社区群众、师生代表、媒体记者等到法院进行参观、旁听庭审、与法官座谈交流等活动1000余人次,增进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支持。开通网上咨询、网上立案、网上反映问题和网上庭审直播等,方便当事人随时了解案件信息。今年来,通过“书记短信”和“院长信箱”对76名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处理,使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快、最合理的解决。67名群众信访诉求通过公布的“信访110”电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充分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该院不断创新与人大联络的方式,专门为人大代表创设网上“联络之窗”,通过《联络之窗》,各级人大代表可随时点击《睢宁法院网》进入该院网络系统,全面了解法院工作,随时通过窗口提出意见和建议。两年来,睢宁法院通过《网络之窗》共收到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37条,内容涉及审判、执行和信访,均已妥善办结,效果良好。
据介绍,2009年至今,睢宁法院共向各级人大代表发出《法院工作通报》、《征求意见函》、《执行专刊》共计2868份,征求各类意见100余条,邀请人大代表参观、视察法院工作256人次,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9次132人,走访人大代表814人次,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旁听庭审325人次,人大代表对法院的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真切的体会。
着力强化法官的质量意识——管理零缝隙
“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每件扣20分,被认定为瑕疵案件的每件另扣10分,被确定为一般差错的每件另扣20分,被确认为严重差错的,每件另扣减30分”,这是最近睢宁法院关于案件管理新出台的规定。
在民一庭,记者打开法官使用的电脑内网综合信息系统,5月17日审管办发来的《临届审限案件提醒》的表格里分别列举21件案件临近审限7天、9天。副庭长尤飞介绍说,每周他们还能收到四项案件未结情况以及信访案件情况通报,过去办理案件只追求结果正确,现在由于法官手中案件存量较多,有时会忽视程序细节,采用案件审理全过程控制方式,加强了法官的质量效率意识,避免程序瑕疵或错误。
李勇认为,“审判质效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过硬的审判质量,没有让人信服的审判执行效率,法院工作就会失去社会公信力。”该院把提高案件质量效率作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杜绝和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手段,以审判管理“零缝隙”为抓手,着力强化法官的质量意识。
记者细读了该院《岗位目标考评办法》共有34条加扣分标准,从诉前调解到案件审结归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将监督制约措施融入具体办案流程中。监督囊括了所有细节,使之成为程序一部分。这样做既保证了过程的正确性,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结果的正确。
该院立案时随案移送一张廉政反馈表,结案时由当事人填写有无请客送礼等不廉洁行为。在庭审过程中,科技法庭完全实现录音、录像、文字三同步,对已结案件每月评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质效指标每月点评后,全部上网公布。凡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审委会委员听庭制度,每半年一次对发改案件进行质量评定,按瑕疵或错误等次予以惩处。
该院还非常注重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针对年轻法官比例大的实际,开展帮带活动,在审判合议庭人员搭配上实行导师制、在执行工作中实行AB岗制,强调新老结合,在岗位中练兵,新任助理审判员郑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导师制教会了自己如何尽快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还把文书评比、调解、执行竞赛、庭审、执行观摩等活动作为提高司法能力的重要手段列入常规管理制度之中。
严格的管理带来了审判质效逐步提升。截至目前,该院今年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为83.76%。信访案件明显减少,同比下降30%。
近年来,睢宁县人民法院积极创新审判管理,在大胆尝试把诚信作为司法杠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司法为民”的新举措,积极开展“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管理零缝隙”主题创建活动,为审判执行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服务零障碍
说起这张照片,不得不提到睢宁法院的便民服务。对此,照片上的当事人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齐宝霞最有感触。
去年一月,高位截瘫的齐宝霞给睢宁法院民一庭寄来了一封信:1995年睢宁县黄圩乡的朱军在北京搞建筑,带工人在其小卖部赊取生活用品,欠钱6500元,一直没付,现在生活艰难,请求法律帮助。
读完信后,庭长李向飞放下手头的工作,辗转找到朱军。原来16年前,说好结工程款还账,可老板连工人工资都没发,无奈之下朱军不辞而别。经李向飞入情入理的疏导,同样卧病在床的朱军在家人的帮助下凑够了欠款。带着朱军的重托和迟到了16年的承诺,李向飞专程赶往北京,亲手把欠款交给了齐宝霞。
“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法院的司法为民就是要懂得如何在措施上贴近群众,方式上关心群众,处处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时让百姓感受司法的关怀和温暖”院长李勇如是说。
如今,走进睢宁法院立案庭大厅的当事人,都会得到青年志愿者笑容满面的礼仪接待、茶水服务,还可以咨询到立案、诉讼等相关知识。
为让零障碍的司法服务惠及更多的当事人,睢宁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在县交巡警大队成立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法庭,与事故认定、保险理赔成功实现对接,年结案765件,大大方便了群众。在全县范围建立巡回审判点11个,年开展巡回审判1899件次。通过巡回审判直接把法律知识、法律服务送到工厂企业、社区街道和百姓家门口。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完善企业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服务。扩大诉前联调组织,大力推进“无讼村居”建设,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格,深化“联系法官”惠民工程,在全县建立50余个法官联系点,年诉前调解纠纷近千件。去年共为120名特困弱势群体案件当事人实行缓、减、免交诉讼费30余万元。积极为特困申请人提供执行救助,努力争取财政、民政等部门支持,为25名特困申请人提供执行救助资金,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只有接地气才能增人气——沟通零距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友上网发帖已经成为反映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睢宁法院及时出台了《睢宁县人民法院网络发言人工作办法》,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有效化解了诸多矛盾纠纷。
一署名“天地有正义”的网民在网站上发帖,反映其亲属张某因交通事故致死,诉到睢宁法院一直没有结果。该院网络监督员第一时间发现后,即从未结案件中查找,一天下来,却没有查到线索。“睢宁法院网络发言人”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给法院造成负面影响,当晚就上网跟帖表达将会认真处理。第二天,“天地有正义”给法院打来电话,表示歉意。原来他看到法院的跟帖后,从代理人处了解到,判决早已送达至代理人手中,误会澄清了。
三年来,睢宁法院采取实名注册的办法,及时办理并回复当事人和群众网帖490余件,正确引导和处理群众反映的事项,没有出现一起重大网络舆情事故,涉诉信访逐年减少,网络舆情明显改善,法官办案作风明显改进。该院的网络发言人制度作为“品牌”经验在全市推广。
“法院工作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搭建与民意沟通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只有接地气才能增人气,只有沾土气才能知道群众的怨气。”李勇告诉记者,在开展“零距离”沟通活动中,该院邀请社区群众、师生代表、媒体记者等到法院进行参观、旁听庭审、与法官座谈交流等活动1000余人次,增进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支持。开通网上咨询、网上立案、网上反映问题和网上庭审直播等,方便当事人随时了解案件信息。今年来,通过“书记短信”和“院长信箱”对76名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处理,使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快、最合理的解决。67名群众信访诉求通过公布的“信访110”电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为充分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该院不断创新与人大联络的方式,专门为人大代表创设网上“联络之窗”,通过《联络之窗》,各级人大代表可随时点击《睢宁法院网》进入该院网络系统,全面了解法院工作,随时通过窗口提出意见和建议。两年来,睢宁法院通过《网络之窗》共收到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37条,内容涉及审判、执行和信访,均已妥善办结,效果良好。
据介绍,2009年至今,睢宁法院共向各级人大代表发出《法院工作通报》、《征求意见函》、《执行专刊》共计2868份,征求各类意见100余条,邀请人大代表参观、视察法院工作256人次,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9次132人,走访人大代表814人次,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旁听庭审325人次,人大代表对法院的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真切的体会。
着力强化法官的质量意识——管理零缝隙
“被上级法院发回改判的案件每件扣20分,被认定为瑕疵案件的每件另扣10分,被确定为一般差错的每件另扣20分,被确认为严重差错的,每件另扣减30分”,这是最近睢宁法院关于案件管理新出台的规定。
在民一庭,记者打开法官使用的电脑内网综合信息系统,5月17日审管办发来的《临届审限案件提醒》的表格里分别列举21件案件临近审限7天、9天。副庭长尤飞介绍说,每周他们还能收到四项案件未结情况以及信访案件情况通报,过去办理案件只追求结果正确,现在由于法官手中案件存量较多,有时会忽视程序细节,采用案件审理全过程控制方式,加强了法官的质量效率意识,避免程序瑕疵或错误。
李勇认为,“审判质效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过硬的审判质量,没有让人信服的审判执行效率,法院工作就会失去社会公信力。”该院把提高案件质量效率作为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杜绝和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手段,以审判管理“零缝隙”为抓手,着力强化法官的质量意识。
记者细读了该院《岗位目标考评办法》共有34条加扣分标准,从诉前调解到案件审结归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将监督制约措施融入具体办案流程中。监督囊括了所有细节,使之成为程序一部分。这样做既保证了过程的正确性,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结果的正确。
该院立案时随案移送一张廉政反馈表,结案时由当事人填写有无请客送礼等不廉洁行为。在庭审过程中,科技法庭完全实现录音、录像、文字三同步,对已结案件每月评查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质效指标每月点评后,全部上网公布。凡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审委会委员听庭制度,每半年一次对发改案件进行质量评定,按瑕疵或错误等次予以惩处。
该院还非常注重法官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针对年轻法官比例大的实际,开展帮带活动,在审判合议庭人员搭配上实行导师制、在执行工作中实行AB岗制,强调新老结合,在岗位中练兵,新任助理审判员郑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导师制教会了自己如何尽快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还把文书评比、调解、执行竞赛、庭审、执行观摩等活动作为提高司法能力的重要手段列入常规管理制度之中。
严格的管理带来了审判质效逐步提升。截至目前,该院今年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为83.76%。信访案件明显减少,同比下降30%。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