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 温暖中国
——记“时代先锋”詹红荔
2012-03-10 10:51: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先明
  春暖花开时节,荣登人民大会堂、闪耀中央电视台之后不久,“时代先锋”、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再度红遍中国,走向巅峰。

  2月底,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模范代表、人民法官以及媒体记者汇聚福州市福建会堂,共话詹红荔精神的本质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启示。与会代表纷纷称赞,詹红荔忠诚尽责、爱民为民、公正廉洁、开拓创新、情铸和谐,充分体现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全体人民法官和政法战线干警树起了一面灿烂的旗帜。

  惊讶于榜样的感召,感叹于荣誉的光环,多次采访报道过詹红荔的记者再次走进八闽大地,努力接近詹红荔的精神高地,全面探求詹红荔的时代特质。

  “忠诚尽责”:詹红荔的政治本色

  “忠诚尽责”,这是共产党人的天然本色,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是破解当前“精神懈怠危险”的不二法门。

  詹红荔曾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无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

  9年来,她坚持“一个案件就是一件作品,作品的质量代表工作的态度”理念,法庭上注重深入了解失足少年的成长背景、注重引导失足少年真诚悔过、注重法律适用过程中各种效果的统一,法庭外积极帮助失足少年解决实际困难、顺利回归社会,用柔弱的臂膀扛起了维护司法公正的重担。

  詹红荔常说,少年庭法官在细节上要多想一点、审理中要多走一步、法庭外要多做一些。言必信,行必果。她九年如一日,尽己所能,用爱心去温暖、用知识去教育、用真诚去感化、用行动去挽救失足少年,成功帮助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帮助70多名刑满释放的新生少年找到工作,用辛勤和汗水,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詹红荔这份“忠诚尽责”的精神,可亲可敬,可信可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詹红荔的人民法院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孙佑海尤为赞许。他认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詹红荔以其亲切、生动和充满张力的‘忠诚尽责’精神,为人民法官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树立起了一面灿烂的旗帜。”他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筹拍的以詹红荔先进事迹为主题的电影,已被中央有关部门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献礼影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作翔对法官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也一直非常关注,尤其对詹红荔“一个案件就是一件作品,作品的质量代表工作的态度”理念和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句话非常经典,值得深思。”

  “爱民为民”:詹红荔的公仆情怀

  “爱民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詹红荔认为:“法官应是道德高尚的人,最公正的人,如果法官都不能公正裁判,人民的权益谁去保护?社会正义谁去伸张?”

  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她审结的500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有力地彰显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詹红荔常说:“作为普普通通的女性,我也有家人,也有孩子,我能理解天下父母眼见子女误入歧途时撕心裂肺的痛。”

  言为心声,心动身动。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心关爱着每一个失足少年。她对失足少年小何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别蹲着,到阿姨身边坐”,话语朴素但温暖;帮出狱后的小魏找到了帮厨的工作,事情不大但贴心;为小严讨回了老板故意拖欠的工资,钱款不多但感人……

  点点滴滴,汇成了詹红荔事迹动人心扉的心灵之源,也赋予了詹红荔强大的人性力量,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詹红荔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如是说,如是做。她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案件之外的教育、感化、帮扶上,对每一个失足少年都做到不离不弃不厌烦,持之以恒地引导他们重新找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途径。另外,她还以坚韧的毅力和执著,多方奔走呼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主动关心、关爱失足少年,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新生”环境。

  她的这份默默坚守,无声地展示了一名人民法官对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

  对詹红荔的这份坚守和情怀,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三庭副庭长范波钦佩不已。他告诉记者:“国外一些人曾把法官比作‘社会医生’,使命是确保和维护社会机体的健康。医者父母心,詹红荔就是这样的典范,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许寿辉,既是詹红荔的“伯乐”,更是詹红荔的“粉丝”。他说:“詹红荔的‘爱民为民’精神,不但体现了一个法律人的睿智和境界,也展示了人民法官‘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职业之美,更铸造了一个人心向党、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公正廉洁”:詹红荔的职业操守

  “公正廉洁”,这是人民司法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更是人民法官的立身之本和职业道德底线。

  对人民赋予的司法审判权,詹红荔始终心怀敬畏,她常说:“法槌的一次敲击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和几个家庭的幸福,这份责任沉甸甸。”

  从事法官职业以来,她一直把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和孜孜追求,认认真真办案,清清白白做人,用一个个公正的审判,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山区法院办案,虽然大案不多,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际关系,法官所面临的亲情挑战、友情干扰、金钱诱惑一点也不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少。令人尊敬的是,詹红荔一直被群众评价为“案件之内易于沟通,案件之外难有私交”。20多年来,她始终恪守人民法官清正廉洁的底线和本色,在人情面前认法不认情,在金钱面前认理不认钱,思想纯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廉洁司法的光辉榜样。

  探究詹红荔的人生轨迹,记者发现,詹红荔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靠的主要不是外部约束,而是内生的动力和自律。

  她说:“人生,应该追求阳光、追求真诚、追求快乐,一个健康而良好的心态才是公正审判的心灵之源。”

  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数十年来,詹红荔坚持在修身律己上下工夫,锤炼党性,修养德才,专注于学习各种知识,爱好国画、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操守对待工作和生活,实现了人生境界的提升,树起了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众的榜样。

  对詹红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操守,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钟夏心向往之,力行力倡。他说:“这是法院干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困难面前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文化根源和强大动力。”

  惺惺相惜,心有戚戚,辽宁省义县人民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单玉石,对詹红荔“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职业操守非常钦佩。他说,人民法院干警只有像詹红荔一样不断自觉地加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才能在各种利诱面前守得住自己的道德操守。

  “开拓创新”:詹红荔的工作作风

  “开拓创新”,这是当今时代精神,也是社会迫切需要。

  在长期的少年审判实践中,詹红荔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情虽然简单,但涉及的社会问题远复杂于法律问题。因此,她办理案件总是在庭前调查上下足工夫。

  为保证庭前调查质量,她不断摸索总结,创新了庭前“三个不开庭”的工作法,即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在此基础上,她更进一步与公安、检察机关协商,建立了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流疏导处理机制,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能得到最妥善、最及时的处理。

  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基于此,她创新了庭中“三个不轻易”的工作法,即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因不能落实帮教措施而无法判处缓刑的问题,她还大胆尝试“社区五老”帮教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詹红荔认为:“判后帮教的道路更漫长。”为此,她把少年审判与社会管理创新相融合,主动向监所、学校、家庭和社会延伸,创新了庭后“三个不松手”的工作法,即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

  在她的努力下,一条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悔悟——理解——责任——关爱——回馈——传承”环环相扣的帮教机制已经形成,有效提升了少年审判工作实效,拓展创新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途径。

  长期着力于研究少年司法制度的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狄小华,对詹红荔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正在做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课题,而他的所有设计,被詹红荔“三三九不”工作法全部概括。他说:“感谢詹红荔法官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这么多实践。我对少年审判的未来怀有坚定的信心,希望就在前方。”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罗东川也非常认可詹红荔的工作作风,认为“三三九不”工作法是人民法官能动司法的生动范例,充分证明能动司法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法院工作实际。他说:“詹红荔无疑是人民法官践行能动司法的优秀典范。”

  “情铸和谐”:詹红荔的大局意识

  和谐社会,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案结事了人和,詹红荔立足案件本身,同时又力求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她常说:“办好案,案结只是逗号,事了也仅仅是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正是为了这个“完美的句号”,她坚持在办理每一个案件中认真倾听群众诉求,深入查清案件事实,详细诠释法、情、理,真诚化解矛盾纠纷,尽力实现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先后使40多起矛盾对抗激烈的案件当事人得以和解,挽救了70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就失足少年教育挽救工作,詹红荔认为:“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社会就多一分和谐。”为更好地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她对重点少年犯进行档案式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矫正。为了让新生少年回归社会,她组织成立“新生少年队”,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激活他们内心向善的基因,认识其自身价值。

  种种细致入微、和风细雨的关爱,她让一个个迷失方向的灵魂,重回原位;让一个个迷途的少年,走上人生的正轨。

  为最大限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詹红荔认为“防患于未然,远比等孩子们犯事了再挽救更有意义”。她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通过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和开展互动式法制宣传、社区心理辅导、QQ在线辅导等一系列法制教育新模式,使近十万人次受到教育,同时也消除了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因素。

  高山流水觅知音,大浪淘沙见真金。一样的“时代先锋”,一样的“情铸和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说:“詹红荔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深深扎根于生机勃勃的事业,个人成长才更亮丽多彩;只有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得以实现;只有彻悟办理案件过程中‘逗号’、‘分号’和‘句号’的逻辑关系,才能使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高度统一。”

  詹红荔则告诉记者:“在这么多年的审判工作中,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有‘爱’,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爱,对职业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爱。爱是一种精神力量,我坚信爱心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照耀、相互温暖、相互激励的。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小诗描述的那样:‘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只有把这种爱内化于心,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

  说起话来,灵秀典雅的詹红荔还是那么安详从容,张弛有序;清秀的脸庞依然像平常一样,洋溢着暖暖的笑意;眼神和嘴角一如既往,永远浸润着亲切和友善……
责任编辑:裴夏静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