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老庭长
2011-10-08 15:05:4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国辉
老庭长是我刚毕业工作的那个法庭的庭长。
老庭长是个苦命人。听人说,老庭长老家是周口项城的,父亲去世的早,小时候跟着娘逃荒到了那个乡,在乡西边的一个村子落了户。后来老庭长参了军,靠勤劳实干提了干,转业分配到县法院上班,再后来就当了他家那个乡法庭的庭长。
老庭长是个很帅气的人。足有一米七五的个头,瘦瘦的身材,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小伙。年纪大了,因为老花眼的缘故,总是眯着眼,见谁都是笑呵呵。不过老庭长是爱憎分明的,喜欢和老实人打交道,要是见了不诚实不老实的人,他都会连理都不理。他的直脾气也得罪了不少人。换句话说,老庭长就是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写着的那种人,喜欢不喜欢都掩藏不住。再用句当今时髦的话,老庭长是个很率直、真性情的男人。
老庭长是个爱吸烟爱抿两口的人。老庭长原先在四川山沟里当兵,那里气候湿润,潮气大,老庭长说平时不喝上几口抵不住寒气。回到地方毛病是改不掉了。不过老庭长给自己定的有杠杠——喝酒莫谈公事。那就是沾着自己工作的酒坚决不喝、烟坚决不吸,任凭亲朋好友喊破了嗓子,他是岿然不动。实在闷了,就叫大婶削个萝卜块、拌个黄瓜条,喊上法庭的同事喝上两口。另外,老庭长对烟酒的档次要求也不高。五块钱一瓶的本地白酒,一块钱一包的简装烟他都不挑剔,照样品得有滋有味。
老庭长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他是我们法庭小伙房的“伙夫”,买菜、做饭基本上都是他包了。闲不住的他把小菜园整得像模像样,节省了不少菜钱。在伙食上他变着法调剂,顿顿做得花样翻新,色香味俱全。他常说,办案上你们干好,伙食我给你们管好,咱各干好各的。老庭长有个“毛病”——不吃羊肉和鸡蛋,他自己说这是小时候落下的怪癖。不过这毛病还惹出了个小故事。有一年老庭长办了一起打架引起的案件,败诉的被告跑到院里向院长告状,说老庭长到村里办案时吃了原告家的招待,偏袒原告。院长问吃的啥,那人嚷着说喝的鸡蛋茶,吃的羊肉面片。院长哈哈一笑说大家都知道老刘一辈子不吃羊肉,不挨鸡蛋,你要说其他的我还有点相信,要说这两样东西我们也不用去调查了。自知理亏的被告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声气不吭灰溜溜走了,再也不提告状的事情了。
老庭长是个热心肠好脾气的人。因为比我们大了二十多岁,老庭长待我们就像慈父一样,细心关照我们几个大小伙子,有时几乎到了让我们惭愧的程度,我们几个年轻人都喊他“老头”。有时我们几个玩扑克看电视超过十一点,老庭长就会毫不客气地关掉电灯,“逼”我们上床睡觉,话也不多说,只一句“明天还要下乡哩”,就让我们无话可说,只得乖乖照他的话去做。工作上,他是彻底放手,总说自己是转业干部,巴不得年轻人每个人都干出个名堂。他还说你们好好放心干,当事人闹上来我挡着。每年的评先会,他总是跑到领导那里极力推荐我们年轻人,有时候我们说无论如何得给老庭长报个先进,他总是说你们的路长着哩,我都快五十的人,要再多先进有什么用?我至今还记得老庭长对我们几个常说的一句话——“爹娘把你们交给我们,我得让他们放心,让他们脸上有光。”我在法庭跟着他的两年,年年都是市、县系统的先进,我们的法庭也是全县、全市法院的标杆法庭。而老庭长进法院十多年,最大的荣誉就是个县级模范党员。
老庭长是个有故事的人。老庭长的家就在法庭西边,多说有十里地的路,但他却把家安在了法庭,把大婶喊来帮着看法庭大院、做饭干杂活。听人说老庭长和大婶关系不太好,因为老庭长在四川当兵的时候有个“相好”,但家里母亲嫌女方离家太远,害怕“娶了媳妇卖了儿”,便跑到部队逼着老庭长和那四川女子断了关系,回家娶了大婶。大婶快人快语,没什么心眼,典型的中原地区农村妇女,容貌也说不上好,按我的眼光,大叔配大婶是有点亏了。听了这段典故,不懂事的我们几个有一次在老庭长喝多了之后套老庭长的话,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只是嘿嘿的笑,一点也不生气,最后我们问急了,他只说一句“那都是几十年头里的事了,还没有你们哩,毛头孩子,懂个狗屁。”说完便倒头躺床上呼呼睡去了。不管老庭长这桩“风流韵事”是真是假,说句实话,他和大婶的生活倒还是像千千万万的中国夫妻,风平浪静,没拌过嘴,也很少红脸。或许平平淡淡、平平常常,才是最大最真的幸福吧!
老庭长也是个狠心、倔强的人。他和大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高中毕业,没考上学,在乡里当了民办教师,直到老庭长退休也没转正;老二高中也没上,就外出打工,后来在村里当了治安主任,成了“村官”;老三也是不满十八岁就到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当了打工仔,好几年没有回家。在三个孩子的上学、就业、外出打工这些事情上,大婶没少和老庭长吵过闹过,有时乡亲们也劝老庭长去乡里院里找找领导,给孩子安排个事做,但倔强的老庭长硬着脖子死活不去。他总是那句话——“路自己走,我靠过爹娘吗?有本事自己闯去。找人开后门我丢不了那个人。”不过三个孩子也从没有埋怨过老庭长。老庭长有个头疼发烧,只要捎个信儿,他们都急忙跑来,买药做饭尽孝心。连法庭旁边的大叔大婶都很羡慕地讲老刘真有福,孩子个个都孝顺。
老庭长退休以后,和大婶进了城,到院家属院看大门,两个孙女一个孙子跟着老两口上学。前年秋天,一场车祸夺走了老庭长的生命。追悼会上,全院的同志都去了,不少人都流下了泪水。当时我在省院学习没能赶上,一直对老庭长心存愧疚。
老庭长已经走了两个年头,我们这些当年跟着他的年轻人也都迈入了不惑之年。我们时常会提起那个慈父一般的“老头”,眼里总是湿湿的,总会记住他的每一句教诲。我的眼前也常常会浮现这样一个教人难以忘怀的画面:夕阳下,老庭长直直地站着,远远望去,身后的背影,恰似一个大大的“人”字。
我相信,老庭长留给我们的,绝不会只是一个孤独的背影。
老庭长是个苦命人。听人说,老庭长老家是周口项城的,父亲去世的早,小时候跟着娘逃荒到了那个乡,在乡西边的一个村子落了户。后来老庭长参了军,靠勤劳实干提了干,转业分配到县法院上班,再后来就当了他家那个乡法庭的庭长。
老庭长是个很帅气的人。足有一米七五的个头,瘦瘦的身材,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小伙。年纪大了,因为老花眼的缘故,总是眯着眼,见谁都是笑呵呵。不过老庭长是爱憎分明的,喜欢和老实人打交道,要是见了不诚实不老实的人,他都会连理都不理。他的直脾气也得罪了不少人。换句话说,老庭长就是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写着的那种人,喜欢不喜欢都掩藏不住。再用句当今时髦的话,老庭长是个很率直、真性情的男人。
老庭长是个爱吸烟爱抿两口的人。老庭长原先在四川山沟里当兵,那里气候湿润,潮气大,老庭长说平时不喝上几口抵不住寒气。回到地方毛病是改不掉了。不过老庭长给自己定的有杠杠——喝酒莫谈公事。那就是沾着自己工作的酒坚决不喝、烟坚决不吸,任凭亲朋好友喊破了嗓子,他是岿然不动。实在闷了,就叫大婶削个萝卜块、拌个黄瓜条,喊上法庭的同事喝上两口。另外,老庭长对烟酒的档次要求也不高。五块钱一瓶的本地白酒,一块钱一包的简装烟他都不挑剔,照样品得有滋有味。
老庭长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他是我们法庭小伙房的“伙夫”,买菜、做饭基本上都是他包了。闲不住的他把小菜园整得像模像样,节省了不少菜钱。在伙食上他变着法调剂,顿顿做得花样翻新,色香味俱全。他常说,办案上你们干好,伙食我给你们管好,咱各干好各的。老庭长有个“毛病”——不吃羊肉和鸡蛋,他自己说这是小时候落下的怪癖。不过这毛病还惹出了个小故事。有一年老庭长办了一起打架引起的案件,败诉的被告跑到院里向院长告状,说老庭长到村里办案时吃了原告家的招待,偏袒原告。院长问吃的啥,那人嚷着说喝的鸡蛋茶,吃的羊肉面片。院长哈哈一笑说大家都知道老刘一辈子不吃羊肉,不挨鸡蛋,你要说其他的我还有点相信,要说这两样东西我们也不用去调查了。自知理亏的被告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声气不吭灰溜溜走了,再也不提告状的事情了。
老庭长是个热心肠好脾气的人。因为比我们大了二十多岁,老庭长待我们就像慈父一样,细心关照我们几个大小伙子,有时几乎到了让我们惭愧的程度,我们几个年轻人都喊他“老头”。有时我们几个玩扑克看电视超过十一点,老庭长就会毫不客气地关掉电灯,“逼”我们上床睡觉,话也不多说,只一句“明天还要下乡哩”,就让我们无话可说,只得乖乖照他的话去做。工作上,他是彻底放手,总说自己是转业干部,巴不得年轻人每个人都干出个名堂。他还说你们好好放心干,当事人闹上来我挡着。每年的评先会,他总是跑到领导那里极力推荐我们年轻人,有时候我们说无论如何得给老庭长报个先进,他总是说你们的路长着哩,我都快五十的人,要再多先进有什么用?我至今还记得老庭长对我们几个常说的一句话——“爹娘把你们交给我们,我得让他们放心,让他们脸上有光。”我在法庭跟着他的两年,年年都是市、县系统的先进,我们的法庭也是全县、全市法院的标杆法庭。而老庭长进法院十多年,最大的荣誉就是个县级模范党员。
老庭长是个有故事的人。老庭长的家就在法庭西边,多说有十里地的路,但他却把家安在了法庭,把大婶喊来帮着看法庭大院、做饭干杂活。听人说老庭长和大婶关系不太好,因为老庭长在四川当兵的时候有个“相好”,但家里母亲嫌女方离家太远,害怕“娶了媳妇卖了儿”,便跑到部队逼着老庭长和那四川女子断了关系,回家娶了大婶。大婶快人快语,没什么心眼,典型的中原地区农村妇女,容貌也说不上好,按我的眼光,大叔配大婶是有点亏了。听了这段典故,不懂事的我们几个有一次在老庭长喝多了之后套老庭长的话,问他有没有这回事,他只是嘿嘿的笑,一点也不生气,最后我们问急了,他只说一句“那都是几十年头里的事了,还没有你们哩,毛头孩子,懂个狗屁。”说完便倒头躺床上呼呼睡去了。不管老庭长这桩“风流韵事”是真是假,说句实话,他和大婶的生活倒还是像千千万万的中国夫妻,风平浪静,没拌过嘴,也很少红脸。或许平平淡淡、平平常常,才是最大最真的幸福吧!
老庭长也是个狠心、倔强的人。他和大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高中毕业,没考上学,在乡里当了民办教师,直到老庭长退休也没转正;老二高中也没上,就外出打工,后来在村里当了治安主任,成了“村官”;老三也是不满十八岁就到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当了打工仔,好几年没有回家。在三个孩子的上学、就业、外出打工这些事情上,大婶没少和老庭长吵过闹过,有时乡亲们也劝老庭长去乡里院里找找领导,给孩子安排个事做,但倔强的老庭长硬着脖子死活不去。他总是那句话——“路自己走,我靠过爹娘吗?有本事自己闯去。找人开后门我丢不了那个人。”不过三个孩子也从没有埋怨过老庭长。老庭长有个头疼发烧,只要捎个信儿,他们都急忙跑来,买药做饭尽孝心。连法庭旁边的大叔大婶都很羡慕地讲老刘真有福,孩子个个都孝顺。
老庭长退休以后,和大婶进了城,到院家属院看大门,两个孙女一个孙子跟着老两口上学。前年秋天,一场车祸夺走了老庭长的生命。追悼会上,全院的同志都去了,不少人都流下了泪水。当时我在省院学习没能赶上,一直对老庭长心存愧疚。
老庭长已经走了两个年头,我们这些当年跟着他的年轻人也都迈入了不惑之年。我们时常会提起那个慈父一般的“老头”,眼里总是湿湿的,总会记住他的每一句教诲。我的眼前也常常会浮现这样一个教人难以忘怀的画面:夕阳下,老庭长直直地站着,远远望去,身后的背影,恰似一个大大的“人”字。
我相信,老庭长留给我们的,绝不会只是一个孤独的背影。
责任编辑:马尚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