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择了国徽天平
——记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吴边
2011-09-21 09:16:1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锡正
吴边
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位荣誉达人。在她的衣橱床头,堆满了大摞大摞的证书。自进入司法系统工作以来,她先后被评为“荥阳市劳动模范”、 “郑州市十佳女法官”、 “郑州市劳动技能标兵”等荣誉称号;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被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工作狂人。近两年来,她共办理各类经济案件318件,民商事管辖权异议案件40余件,均无一件错案。
在群众眼里,她就是一位好法官。她视当事人如亲人,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尽可能让矛盾的双方在调解中握手言欢……
她,就是吴边,现在的荥阳市法院民二庭庭长。
1997年7月,吴边从郑州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当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入荥阳市人民法院工作,是该院少有的几名“科班”毕业的干警之一。她先后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 在14年法院工作经历中,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她都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以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当中,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法官首先会调解”
吴边认为,“作为法官首先会调解,只有在调解中才能深刻地了解法律的原义,案件的调解才是关键点,比判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吴法官始终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和群众说起理来和声细语,讲起法来条理清晰,注重在增强亲和力上下功夫,增进与当事人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尽量使利益冲突的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最大程度地化解双方的矛盾。
9月20日上午,吴边开庭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原、被告系血脉相连的亲兄妹,哥哥(原告)起诉妹妹(被告)归还借款51000元。原来,去年3月陈家妹妹出嫁婚前曾向哥哥借款21000元置办嫁妆,结婚时又从哥哥的存折里取走了30000元用于购房,之后补立了一份承诺书,承诺婚后三年期限返还。后兄妹两人因支付利息出现了纠纷,哥哥逐向法院起诉要求妹妹立即偿还借款。在庭审前的调解中,被告坚决不同意付息,理由是双方事前没约定,另外借款尚未到还款期限。为此,被告还多次找到院领导,说如果法院判决其立即还款和付利息的话,她不但要上诉还要去上访,态度十分强硬。
面对被告的强硬态度,吴边并没有失去调解的信心。庭审前,她多次找来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但原、被告仍各持己见,都不肯妥协。在庭审过程中,吴边耐心地坐在审判席上,不时打断双方冗长的陈述,提醒他们不要讲述与案情无关的细节,并且还留意到旁听席上被告带来的三位朋友,就想到是否可以从她们入手,让她们来劝解被告,容易做通思想工作。闭庭后,吴边把被告的这三位朋友叫到办公室里,向她们分析被告现处的状况,让她们明白,不论法院的判决是怎样,对原、被告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双方都能相互退让,达成调解协议,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她的意见得到被告三位朋友的一致认同,于是,她们与吴法官一起做被告的思想工作,向她分析实际情况,被告被吴边的诚心打动,逐渐冷静下来,一起商量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吴法官再找来原告一起做调解工作。经过多次耐心的调解,原、被告双方最终都做出了让步,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哥哥)自愿放弃对被告的请求;被告(妹妹)同意到期还借款时多付1000元作为利息。双方当事人由态度强硬到最后达成协议,不仅充分展示出吴边的调解技巧,更显示出其对调解工作孜孜不倦的耐心与恒心。
“一定要有真本事”
刚参加工作,二十多岁的吴边认定,“做人一定要有真本事,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有所作为”。她没有在“科班”毕业的光环下沾沾自喜,当别人在网上“斗地主”、“偷菜”的时候,她却选择在网上查找资料;当别人在闲暇时候聊天、逛街的时候,她却在工作之余选择了学习。多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学习文化知识,孜孜不倦地钻研审判业务,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004年,在她边工作边学习情况下,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无论当书记员,还是任助审员,吴边都孜孜不倦地向老同志学记录技巧,学取证方法,学质证认证,学认定事实,学适用法律,尽快掌握了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的工作,并成为佼佼者。担任书记员时,她记录的案件质量是一流的;担任助审员以来,她承办的几百件各类案件无一错案。
“工作家庭都重要”
现代知识女性肩上的担子比男同志要多出许多分量,那就是抚育子女,伺候老人,吴边就是这样一个人。
吴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丈夫工作十分繁忙。面对萦系于心的工作和同样萦系于心的家庭,她咬紧牙,挺起胸,将两付担子一肩挑了起来。结婚时,婚假未满,她就主动提前上班;生孩子后,产假未到,她又是主动提前上班。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她硬是改变了孩子吃奶的时间,每天从未因为哺育孩子而迟到早退。中午短短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她要往返单位和家十余公里。而如今,每天早晨7点半,吴边已经送完孩子来到单位上班。晚上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基本与她无缘,她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在家辅导孩子学习。
吴边知道,她选择了这国徽下的天平,选择了这任重道远的审判事业,选择了荥阳法院这片让她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土地的同时,她也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寂寞!近两年来,她共审理案件300余件,无一件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
“心放在人民身上”
吴边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公正执法,秉公办案,必须在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吴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赢得了民心。
2010年年底,她处理的案件的当事人对判决结果十分不满,情绪非常激动,拒绝在宣判笔录和送达回证上签字,把法律文书扔在地上,并对吴边进行辱骂。她面对这种情形非常冷静,没有与当事人发生激烈冲突,而是反复向当事人讲解如此判决的理由和依据,最终使当事人接受判决。有人问她怎么受得了当事人这样的辱骂,她说:“作为一名法官,在群众因为不理解而比较激动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因为法官是处理矛盾化解纠纷的,自己怎么能和群众产生矛盾呢,呵呵,谁让我们是法官呢?”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吴边同志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
今年年初,她处理两起涉及猪饲料买卖的案件,三名被告情绪激动,与原告间矛盾十分激烈,称“如果法院判我们输,我们就进京上访”。但依据现有事实和证据,应判决被告给付原告饲料款。为了能够让当事人服判息诉,避免上访案件发生,她在法律文书中反复琢磨,详细说理,力求让当事人能看得懂,听得服,在案件宣判后仍耐心细致的做当事人的判后答疑工作,最终使当事人接受了判决。
她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怀着真诚、关爱的心去调解每一件案件,用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他人的宽容去感染每一个当事人,使得很多案件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一个个案件最终得到真正的解决。按照她所说,在老百姓的眼中,法官就是法律的代表;在老百姓的心中,任何一丝的折扣,都会毁损法律的权威。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截至今年8月底,她承办了86件案件,调撤结案63件,调解率达78%,自觉履行率达50%。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工作狂人。近两年来,她共办理各类经济案件318件,民商事管辖权异议案件40余件,均无一件错案。
在群众眼里,她就是一位好法官。她视当事人如亲人,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尽可能让矛盾的双方在调解中握手言欢……
她,就是吴边,现在的荥阳市法院民二庭庭长。
1997年7月,吴边从郑州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当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入荥阳市人民法院工作,是该院少有的几名“科班”毕业的干警之一。她先后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 在14年法院工作经历中,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她都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以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当中,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法官首先会调解”
吴边认为,“作为法官首先会调解,只有在调解中才能深刻地了解法律的原义,案件的调解才是关键点,比判决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吴法官始终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和群众说起理来和声细语,讲起法来条理清晰,注重在增强亲和力上下功夫,增进与当事人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尽量使利益冲突的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最大程度地化解双方的矛盾。
9月20日上午,吴边开庭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原、被告系血脉相连的亲兄妹,哥哥(原告)起诉妹妹(被告)归还借款51000元。原来,去年3月陈家妹妹出嫁婚前曾向哥哥借款21000元置办嫁妆,结婚时又从哥哥的存折里取走了30000元用于购房,之后补立了一份承诺书,承诺婚后三年期限返还。后兄妹两人因支付利息出现了纠纷,哥哥逐向法院起诉要求妹妹立即偿还借款。在庭审前的调解中,被告坚决不同意付息,理由是双方事前没约定,另外借款尚未到还款期限。为此,被告还多次找到院领导,说如果法院判决其立即还款和付利息的话,她不但要上诉还要去上访,态度十分强硬。
面对被告的强硬态度,吴边并没有失去调解的信心。庭审前,她多次找来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但原、被告仍各持己见,都不肯妥协。在庭审过程中,吴边耐心地坐在审判席上,不时打断双方冗长的陈述,提醒他们不要讲述与案情无关的细节,并且还留意到旁听席上被告带来的三位朋友,就想到是否可以从她们入手,让她们来劝解被告,容易做通思想工作。闭庭后,吴边把被告的这三位朋友叫到办公室里,向她们分析被告现处的状况,让她们明白,不论法院的判决是怎样,对原、被告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双方都能相互退让,达成调解协议,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她的意见得到被告三位朋友的一致认同,于是,她们与吴法官一起做被告的思想工作,向她分析实际情况,被告被吴边的诚心打动,逐渐冷静下来,一起商量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吴法官再找来原告一起做调解工作。经过多次耐心的调解,原、被告双方最终都做出了让步,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哥哥)自愿放弃对被告的请求;被告(妹妹)同意到期还借款时多付1000元作为利息。双方当事人由态度强硬到最后达成协议,不仅充分展示出吴边的调解技巧,更显示出其对调解工作孜孜不倦的耐心与恒心。
“一定要有真本事”
刚参加工作,二十多岁的吴边认定,“做人一定要有真本事,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有所作为”。她没有在“科班”毕业的光环下沾沾自喜,当别人在网上“斗地主”、“偷菜”的时候,她却选择在网上查找资料;当别人在闲暇时候聊天、逛街的时候,她却在工作之余选择了学习。多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学习文化知识,孜孜不倦地钻研审判业务,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004年,在她边工作边学习情况下,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无论当书记员,还是任助审员,吴边都孜孜不倦地向老同志学记录技巧,学取证方法,学质证认证,学认定事实,学适用法律,尽快掌握了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的工作,并成为佼佼者。担任书记员时,她记录的案件质量是一流的;担任助审员以来,她承办的几百件各类案件无一错案。
“工作家庭都重要”
现代知识女性肩上的担子比男同志要多出许多分量,那就是抚育子女,伺候老人,吴边就是这样一个人。
吴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丈夫工作十分繁忙。面对萦系于心的工作和同样萦系于心的家庭,她咬紧牙,挺起胸,将两付担子一肩挑了起来。结婚时,婚假未满,她就主动提前上班;生孩子后,产假未到,她又是主动提前上班。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她硬是改变了孩子吃奶的时间,每天从未因为哺育孩子而迟到早退。中午短短的一小时休息时间,她要往返单位和家十余公里。而如今,每天早晨7点半,吴边已经送完孩子来到单位上班。晚上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基本与她无缘,她不是在办公室加班,就是在家辅导孩子学习。
吴边知道,她选择了这国徽下的天平,选择了这任重道远的审判事业,选择了荥阳法院这片让她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土地的同时,她也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寂寞!近两年来,她共审理案件300余件,无一件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
“心放在人民身上”
吴边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公正执法,秉公办案,必须在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吴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赢得了民心。
2010年年底,她处理的案件的当事人对判决结果十分不满,情绪非常激动,拒绝在宣判笔录和送达回证上签字,把法律文书扔在地上,并对吴边进行辱骂。她面对这种情形非常冷静,没有与当事人发生激烈冲突,而是反复向当事人讲解如此判决的理由和依据,最终使当事人接受判决。有人问她怎么受得了当事人这样的辱骂,她说:“作为一名法官,在群众因为不理解而比较激动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因为法官是处理矛盾化解纠纷的,自己怎么能和群众产生矛盾呢,呵呵,谁让我们是法官呢?”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吴边同志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
今年年初,她处理两起涉及猪饲料买卖的案件,三名被告情绪激动,与原告间矛盾十分激烈,称“如果法院判我们输,我们就进京上访”。但依据现有事实和证据,应判决被告给付原告饲料款。为了能够让当事人服判息诉,避免上访案件发生,她在法律文书中反复琢磨,详细说理,力求让当事人能看得懂,听得服,在案件宣判后仍耐心细致的做当事人的判后答疑工作,最终使当事人接受了判决。
她在工作中严格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怀着真诚、关爱的心去调解每一件案件,用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他人的宽容去感染每一个当事人,使得很多案件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一个个案件最终得到真正的解决。按照她所说,在老百姓的眼中,法官就是法律的代表;在老百姓的心中,任何一丝的折扣,都会毁损法律的权威。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截至今年8月底,她承办了86件案件,调撤结案63件,调解率达78%,自觉履行率达50%。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