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月饼
2011-09-01 11:47:0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智全
  举杯邀明月,把酒品月饼。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中秋赏月习惯。当又一个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望着大街小巷步履匆匆的行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月饼,我又自然地回忆起五年前在法庭度过的那个中秋,以及那盒不同寻常的月饼。

  那天,因为有案子开庭,我和庭长及书记员小陈留在了法庭。夜幕降临后,我们早早地摆好了月饼和糖果,准备了卤菜和陈年老酒。当一轮皓月从法庭背后的山坳里腾挪而出,将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们正式开始了丰富多彩的赏月活动。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饱读诗书的庭长念起了开场白:“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中秋节因为有案子要开庭,你们两个未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履行了神圣的职责,换来了万家的安乐与和谐,这也值!在此,我感谢你们。”言毕,他分给我和小陈一个月饼。

  庭长的话引起了我和小陈的思亲之情,但并没有冲淡节日的喜庆氛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融融的月色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猜拳划酒,吟诗对歌,忘记了白天办案的疲劳,既品味节日的愉悦,又酣畅淋漓地总结工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令人热血沸腾,终身难忘。

  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朦胧的月光中,一位老汉径直向我们走来。近了,我们才发现是法庭后山的吴老汉。前不久,我们刚为他和二十多名民工执结了近10万元工资。他提着几盒月饼,紧紧拉着庭长的双手,动情地说:“农村人没啥好送的,大伙又怕你们不收,就托我买了月饼,算是对大家过中秋节的一点心意……”

  “投之以桃,报之以琼瑶。投之以李,报之以琼琚。”望着吴老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我想起了《诗经》中的佳句,往事又历历在目——

  一年前,吴老汉和同村的二十多名农民为一位承建公路的包工头打石头,辛辛苦苦干一年,包工头却以资金紧张为由拒绝给付近10万元工资。他们中多的有几千元,少的也有四五百元。他们多次找当地政府,并到县里上访,均无济于事。他们群情激奋,来到法庭,向我们诉说讨薪的艰辛和遭受的白眼,要求公正处理。

  我们立即受理了这起追索劳动报酬的集团诉讼。但我们又很快发现,吴老汉他们与包工头之间没有关于工资支付的书面协议,其工资额也没得到包工头的认可。因此,证据就成了原告败诉的致命缺陷。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我们完全可以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一想到二十余名农民期盼的目光和无助的神情,我们又深感责任重大。尽管他们每个人该得的款项数目不大,但或许就是他们补贴家用的急需款,或许就是孩子读书的费用。我们历尽艰辛,依职权调取了相关证据,最终判决原告胜诉。

  判决生效后,麻烦又接踵而至。包工头因欠账过多,仅有的20万元款项已被另外一家法院冻结,根本无力支付吴老汉他们的工资。庭长带着我们多次与另外一家法院协商,可谓跑断腿,磨破嘴,终于优先扣划了10万元款项。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吴老汉他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时,这群山里汉子竟哭了,由衷地感谢我们为他们讨回了公道。

  ……

  月亮已经偏西,吴老汉千恩万谢般往回走。他告诉我们,本来大伙想给办案的法官送点鸡、鸭、猪脚等土特产,但又想到我们有纪律要求,便改为送月饼,每人一盒。望着他满脸的真诚,我们无言以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吴老汉走远了,庭长拿起月饼,神色凝重地说:“对于吴老汉他们,我们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但收获的却是他们投桃报李般的朴素情感。常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希望大家在吃这盒不同寻常的月饼时,多想想,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到了位,是否真正实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赏月的全部意义。”

  一席话,我和小陈都陷入了沉思。轻轻地咬一口月饼,香甜无比。

  又到中秋节了,商场里各种高档月饼琳琅满目,不但包装精美,而且质量上乘。相比之下,吴老汉的月饼实在寒碜。然而,就是这盒质次价廉的普通月饼,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冲淡我对它刻骨铭心般的回忆,吴老汉的音容笑貌反而在脑海中越加鲜明,总觉得再也没有吃到比那晚更加香甜的月饼。它时时让我思考,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履行神圣的职责。曾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天地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杆公平秤。”作为司法工作者,只要矢志不逾地用公心爱抚百姓受伤的心灵,用诚心守护百姓安宁祥和的生活,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司法公正的春天是会永驻人间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