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基层审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1-06-16 14:46:3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黄英鹰 刘春莲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作为一个专司审判管理的职能部门,于2010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之后全国各省、直辖市高院及中院也先后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我院作为基层人民法院于2011年4月8日正式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设主任1名,专职审判管理人员1名,兼职审判管理人员1名。从性质上看,审判管理办公室具有专门的属性,即法院内部的管理机构,与现有法院内设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具有同等的管理地位,但其主要实施审判业务的管理。笔者从本院审判管理实践出发,就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我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成立两个月以来,通过认真开展网上阅案,已对全院2010年度已结案件、2011年度已结案件(共计2087件,其中刑事案件117件,民商事案件1206件,执行案件764件)进行了阅案,针对案件同步录入、电子档案完整度、节点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浏览、总结、分析,同时根据网上收集的资料,发现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法院司法职能的发挥,影响着法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效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案人员网上办案能力急待提高
我院内网系统运用时间不长,到现在为止也只有10个月(全国各基层法院网上办案系统的应用时间也比较短),由于办案人员对内网系统的应用技能培训不够,很多法官不知如何网上办公,对多数流程十分生疏。主观上对网上办案系统不重视,过分依赖旧有的办案方式,致使许多案件堆积,数据不准确。另外,现有基层法院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员大约占人员总数的60%,这批人多数不懂得计算机应用知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提高网上办案能力难度大。先前对书记员网上办案技能的培训效果不佳,少数学员不能学以致用,再加上硬件网络系统迟迟未能建立,使得很多知识被遗忘,致使网上录入、扫描、结案工作问题百出,推进缓慢。比如,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合议庭成员不录入,立案、结案时间随意更改等等。
(二)硬件设施不到位
一方面,基层法院现有的硬件设施配备不理想,个别庭室多人共用一台电脑,多数庭室即使一人一台,但由于电脑更新速度较快,部分电脑配置明显跟不上需求,运转缓慢,办案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个别庭室无扫描仪,或多人共用一台扫描仪。扫描仪扫录案件时常出现问题,一些复杂案件卷宗多至两、三本,扫一个案子需要半天或大半天,扫描仪受热过多就不工作,影响网上办案效果。
(三)书记员、审判员分工不明确
一些庭室审判员、书记员工作职责界限不清,要么审判员忙碌于大量的程序流程中,要么书记员不堪重负日夜加班等等。对于审判人员来讲,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审判工作,案件扫录工作将原本已经很有限的工作时间压缩得更为有限,一些案件扫录工作要占用大部分办案时间。对于扫录工作应当进行分工,哪些应当书记员录入,哪些由审判员录入界限不清,致使案多人少的压力更大。
(四)立案阶段网上办案与纸质办案不同步
在开展以信息化为载体的审判工作初期,立案庭的工作量非常大,2010年6月我院正是开始运行网上办案系统,对于2010年已结案件统一进行补录,立案部门就要对全院所有受理案件逐一录入,还要开展正常的收案、办案工作,而且派出法庭在短期内仍然存在通过电话向立案庭要号的方式立案,也增加了立案庭的业务量,再加之扫录方面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立案阶段网上录入的材料与纸质材料不统一,未能实现网上办案与纸质实际办案的同步进行。
(五)个别办案人员网上结案拖沓
通过对本院5月结案的案件进行排查,我院一些案件实际结案日期与网上扫录的日期不一致,大约30%的案件是当天结案,当天扫录;50%的案件为结案后3——5天内扫录;剩余的大约20%案件的结案提起与扫录日期相差较远,个别案件相差近一个月。因为案件结案时间的不准确,很容易导致司法统计数据失真,影响法院办案效率的统计,假设一些案件在5月结案,没有扫录,而是在6月补录,结案时间还是按照实际结案日期(5月)填写时,这样就使得这类案件未能进入司法统计(因为司法统计数据以月为统计时间段)。
三、解决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审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要从主观意识上下功夫,要认识到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从实际着手,从制度建设、资源整合、物资配备、人员培训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网上办案技能培训
由院长、庭长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建立一整套至上而下、有效的管理体系,将责任具体划分,落实到个人,从管理层面做到对审判管理的高度重视,进而推进各业务人员积极配合审判管理,自觉接受审判监督。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对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确保各庭室人人会操作。
(二)配齐、配强办案设备,搭建坚实物质基础
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法院网上办公系统要求有较高配置的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支持。为实现全院网上办案,应当对法院现有设备现状进行统计,查找影响有效网上办案的物资障碍,包括使用批次、使用时间、使用效果等等,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财物预算,做好设备的选购,进而实现网上流利办公。
(三)制定录入标准,统一落实
根据上级法院下发的关于电子档案的相关要求,对各类案件的电子档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包括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类案件的相关基准,从立案到审判再到执行,保障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案件材料的扫录标准执行,并督促审判管理办公室排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阅案、排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扫录的案件及时通报,真正实现对业务工作的节点控制、全程监管、分类监管。
(四)划分人员工作职责,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的职责详细划分,将法官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法官审判效率,保障审判质量。通过合理分工提高办案法官结案效率,提升法官办案积极性,确保同步结案、扫录,通过数据有效、真实反映结案情况。继续积极做好立案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并辅以相应的惩罚机制,多方面、多角度协调,有效缩短各办案环节上时间的耗费。制定相应的立案、收案协调办法,督促相关人员有效落实。
新形势下的审判管理工作对于法院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在管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分析、及时协调、及时处理,确保实现审判管理制度设计的初衷,维护司法公信力,快速、有效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法院)
一、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我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成立两个月以来,通过认真开展网上阅案,已对全院2010年度已结案件、2011年度已结案件(共计2087件,其中刑事案件117件,民商事案件1206件,执行案件764件)进行了阅案,针对案件同步录入、电子档案完整度、节点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浏览、总结、分析,同时根据网上收集的资料,发现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法院司法职能的发挥,影响着法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效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案人员网上办案能力急待提高
我院内网系统运用时间不长,到现在为止也只有10个月(全国各基层法院网上办案系统的应用时间也比较短),由于办案人员对内网系统的应用技能培训不够,很多法官不知如何网上办公,对多数流程十分生疏。主观上对网上办案系统不重视,过分依赖旧有的办案方式,致使许多案件堆积,数据不准确。另外,现有基层法院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员大约占人员总数的60%,这批人多数不懂得计算机应用知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提高网上办案能力难度大。先前对书记员网上办案技能的培训效果不佳,少数学员不能学以致用,再加上硬件网络系统迟迟未能建立,使得很多知识被遗忘,致使网上录入、扫描、结案工作问题百出,推进缓慢。比如,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合议庭成员不录入,立案、结案时间随意更改等等。
(二)硬件设施不到位
一方面,基层法院现有的硬件设施配备不理想,个别庭室多人共用一台电脑,多数庭室即使一人一台,但由于电脑更新速度较快,部分电脑配置明显跟不上需求,运转缓慢,办案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个别庭室无扫描仪,或多人共用一台扫描仪。扫描仪扫录案件时常出现问题,一些复杂案件卷宗多至两、三本,扫一个案子需要半天或大半天,扫描仪受热过多就不工作,影响网上办案效果。
(三)书记员、审判员分工不明确
一些庭室审判员、书记员工作职责界限不清,要么审判员忙碌于大量的程序流程中,要么书记员不堪重负日夜加班等等。对于审判人员来讲,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审判工作,案件扫录工作将原本已经很有限的工作时间压缩得更为有限,一些案件扫录工作要占用大部分办案时间。对于扫录工作应当进行分工,哪些应当书记员录入,哪些由审判员录入界限不清,致使案多人少的压力更大。
(四)立案阶段网上办案与纸质办案不同步
在开展以信息化为载体的审判工作初期,立案庭的工作量非常大,2010年6月我院正是开始运行网上办案系统,对于2010年已结案件统一进行补录,立案部门就要对全院所有受理案件逐一录入,还要开展正常的收案、办案工作,而且派出法庭在短期内仍然存在通过电话向立案庭要号的方式立案,也增加了立案庭的业务量,再加之扫录方面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立案阶段网上录入的材料与纸质材料不统一,未能实现网上办案与纸质实际办案的同步进行。
(五)个别办案人员网上结案拖沓
通过对本院5月结案的案件进行排查,我院一些案件实际结案日期与网上扫录的日期不一致,大约30%的案件是当天结案,当天扫录;50%的案件为结案后3——5天内扫录;剩余的大约20%案件的结案提起与扫录日期相差较远,个别案件相差近一个月。因为案件结案时间的不准确,很容易导致司法统计数据失真,影响法院办案效率的统计,假设一些案件在5月结案,没有扫录,而是在6月补录,结案时间还是按照实际结案日期(5月)填写时,这样就使得这类案件未能进入司法统计(因为司法统计数据以月为统计时间段)。
三、解决当前基层法院审判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审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要从主观意识上下功夫,要认识到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从实际着手,从制度建设、资源整合、物资配备、人员培训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网上办案技能培训
由院长、庭长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头。建立一整套至上而下、有效的管理体系,将责任具体划分,落实到个人,从管理层面做到对审判管理的高度重视,进而推进各业务人员积极配合审判管理,自觉接受审判监督。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对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确保各庭室人人会操作。
(二)配齐、配强办案设备,搭建坚实物质基础
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法院网上办公系统要求有较高配置的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支持。为实现全院网上办案,应当对法院现有设备现状进行统计,查找影响有效网上办案的物资障碍,包括使用批次、使用时间、使用效果等等,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财物预算,做好设备的选购,进而实现网上流利办公。
(三)制定录入标准,统一落实
根据上级法院下发的关于电子档案的相关要求,对各类案件的电子档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包括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类案件的相关基准,从立案到审判再到执行,保障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案件材料的扫录标准执行,并督促审判管理办公室排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开展阅案、排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扫录的案件及时通报,真正实现对业务工作的节点控制、全程监管、分类监管。
(四)划分人员工作职责,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的职责详细划分,将法官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法官审判效率,保障审判质量。通过合理分工提高办案法官结案效率,提升法官办案积极性,确保同步结案、扫录,通过数据有效、真实反映结案情况。继续积极做好立案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并辅以相应的惩罚机制,多方面、多角度协调,有效缩短各办案环节上时间的耗费。制定相应的立案、收案协调办法,督促相关人员有效落实。
新形势下的审判管理工作对于法院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在管理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分析、及时协调、及时处理,确保实现审判管理制度设计的初衷,维护司法公信力,快速、有效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裴夏静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