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资金转战红酒 专家忧爆炒成新行业泡沫
2010-09-25 09:20:58 |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投资新贵调查

  ——温州资金转战红酒

  前几天我们分别为您报道了游资是如何炒作大红袍和翡翠的,今天我们来看看我们记者在温州所发现到的一种新的投资品,就是进口葡萄酒。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段。

  这是香港影片《志明和春娇》中的一段戏,在这部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最能反映香港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影片中,老板点了一瓶叫做拉图的法国进口葡萄酒,这让所有人欢呼起来。

  2万块钱的一瓶葡萄酒着实算得上价格不菲了,如果说香港人的生活和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话,就在温州,我们同样感受到了喝进口葡萄酒的潮流。

  温州卡聂高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小芬

  林小芬:几乎就是一桌,几乎全部是葡萄酒,我们温州人喝,也是,喝的也是比较厉害的,一桌至少要一箱要6瓶。

  林小芬,在温州做餐饮已经有九年。从2008年开始,她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葡萄酒。林小芬告诉记者,从目前他们餐厅的情况看,每一桌消费葡萄酒的费用普遍已经占到了整个餐费的三分之一。

  林小芬:像这桌客人他今天消费的菜品是3222,他的酒水就占了1978。

  记者: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一个量?

  林小芬:很正常的,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有些人还可以喝到十瓶。

  温州人真的有这么多人在喝葡萄酒吗?在温州街头,可以看到经营各种进口葡萄酒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而我们发现即使在一些胡同口的杂货店里,同样也在红红火火地卖着葡萄酒,而且也是进口的。

  女老板:好像有些人好像送个朋友或者亲戚,有时候一次就拿一箱就不一定,来送给别人。有时候好像是有几桌朋友来聚会或者他酒吃吃上了,就拿个两件也不一定。

  在一个位于街心公园的防空洞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酒窖。

  这是一个用防空洞改造的酒窖,也是温州当地最好的酒窖之一,虽然不是古堡,也没有橡木桶,但这并不妨碍温州人做进口葡萄酒的生意,就像这家酒窖,改造完成一年时间,就已经做了上千万的生意,而在温州,像这样规模的企业已经有了100家。

  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一圈,虽然和印象中的酒窖相比,这里显得有些简陋,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酒窖设施目前还在改造中。而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改造用来存酒的地方不只是防空洞,在温州最大的保税仓库,一个库房2个月前刚刚改建用来储存红酒。

  温州东芝物流执行董事 陈曦

  陈曦:专门建,专门建的,因为我们本身有一个保税仓库,这样呢单独隔出一个区域来,建一个专门的恒温恒湿仓库。

  记者:原来是干什么的这个地方?

  陈曦:原来我们公司主要的主营业务是鞋类嘛,然后我们主要是进一些加工贸易的材料。

  在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我们了解到,温州葡萄酒进口去年以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 徐亮

  徐亮:去年温州海关统计的数字是1800多万美元。

  记者: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比往年有多大的增幅?

  徐亮:增加了都是200%。

  有意思的是,这些做进口葡萄酒生意的温州商人,几乎都是从其它行业转行过来的。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周德文:很多的老板把原来从传统产业游离出来的资金或者在其他虚拟资本市场比如房地产股市退出来资金,甚至山西煤改,我们山西原来煤矿的老板,他现在就在做葡萄酒。

  温州商人一直以敏锐的商业嗅觉著称,那么这一次,寻找出路的温州资金如何看中了进口葡萄酒呢?

  温州六重门酒庄总经理 姜芳池

  姜芳池,做了11年的皮革生意;林小芬,做了9年多的餐饮;李显敏,做了13年的鞋材生意;叶坚忠,在家电行业里打拼长达16、17年。在采访中记者认识了这4wei温州商人,经历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现在都选择了做进口葡萄酒。

  林小芬:投资我们从几百万一直上升到目前来说一个亿差不多。

  记者:有一个亿了?

  林小芬:对啊。

  记者:那跟你们餐饮这边的原来的这种比值呢?

  林小芬:差不多有10倍。

  而跟鞋材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李显敏则在去年年底干脆转让了自己原来的鞋材厂。

  温州市博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显敏

  李显敏的办公室里现在放的都是葡萄酒的书,还断然改变了自己几十年的癖好。

  李显敏:我跟国外的验酒师在谈葡萄酒的时候,他跟我说,葡萄酒里边一共有52种香气,就说能把这闻出来,不能抽烟,就说我去年10月份就把烟戒掉了。

  不过谈到葡萄酒的商机,李显敏还是拿自己最熟悉的制鞋打起了比方。

  李显敏: 80年代在温州有好多的乡镇是,挨家挨户都在制鞋,我个人认为大家都在做葡萄酒的梦,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有人会圆了梦,有人也会破了梦,

  对于谁能圆梦,谁又在破梦,人们显然都有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感觉您进入做葡萄酒这个时机怎么样?

  浙江银星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坚忠

  叶坚忠:我们觉得我们刚刚好,前面的几乎8年内没有一个人真正赚过钱,但06年以后在温州没有一个酒庄不赚钱。

  姜芳池,算是我们采访的几个温州商人里较晚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他的新店开张只有几个月,对比做了11年的皮革生意,姜芳池坚信自己的选择。

  姜芳持:他们不像你们那里喝酒,喝啤酒一样的,喝白酒一样,一口一口,它是一整杯一整杯的喝,温州,有时候拿瓶子吹的。

  短短一、两年间,温州经营葡萄酒的企业已经激增到了300多家,各家挂着酒庄牌子的卖酒店铺更是遍布温州大街小巷。

  叶坚忠:竞争非常厉害,不是一般的厉害。你像温州一个鹿城区将近有200家酒庄。

  尽管竞争已经很激烈,但是还是有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而几个月前一则关于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联合温商卖红酒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位互联网代表人物的投资新方向让人们感受到了红酒市场的火爆。

  我们看到,不管是温州商人还是内蒙商人,不管他们以前是做鞋业、餐饮还是木材生意,现在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高档进口葡萄酒。葡萄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除了国内葡萄酒市场迅猛扩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这种舶来品,他们还瞄准了葡萄酒保值增值的功能。高档葡萄酒怎么会变成投资品?

  和我们熟悉的很多酒类不同,葡萄酒因为产地、品牌,甚至酿酒的酒庄、年份不同,口味差异很大,价格更是高低不一。也正因为这样,稀有的上等精品葡萄酒又被称为是液体黄金,商家宣称,它们能像黄金一样保值增值。那么,高档葡萄酒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叶坚忠:罗曼尼康帝的酒,这现在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酒,一支价格就要20万左右。

  记者:一支二十万?

  叶坚忠:恩。

  记者:我们看到这个葡萄酒的价格差别很大,它们实际上真的品质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叶坚忠:那你觉得一万块钱的衣服跟两百块钱衣服有区别吗?

  记者:相当于这种概念?

  叶坚忠:对啊,它本身是卖的是个品牌啊。

  据全球最大的精品葡萄酒电子交易和信息平台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2009年1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一箱12瓶1982年的法国名庄酒拉菲在1999年的交易价格为2613英镑,2009年已经涨至2.5万英镑,10年的增长率高达857%,成为历史同期英国市场投资回报最好的商品,超过了英国股市表现最好的英美烟草(增长率454%),超过了黄金(增长率297%)。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1982年的拉菲在1983年进行的首次公开销售,也就是所谓期酒交易时,一箱的售价仅为255英镑,这也就意味着不到20年的时间,同样一瓶酒的价格上涨了100倍。

  法国L.D.葡萄酒公司中国业务拓展负责人 吴梦

  吴梦:它的升值空间很大的时候,那你大量购入的时候,波尔多市场这个酒就会比较少了,那之后就是由这个买家来控制它的价格,这个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经济游戏。

  在葡萄酒投资这个有意思的经济游戏中,一直以来主要的参与者都是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还有一些欧洲的其它国家,而就在这两年却多了新的玩家。

  吴梦:就是从07年开始的时候,中国人还很少有人会就是了解到期酒这个操作。但是近两年是越来越多。

  所谓红酒期酒,是指消费者与酒商预先签订合同、预先付款购买没有装瓶,还在酒桶里酿制的酒,建发酒业是国内最早开始参与国外期酒交易的中国企业之一,副总经理刘震告诉我们,他现在和朋友、客户都在谈论这样一个话题。

  上海建发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震

  刘震:谁决定了列级名庄的价格问题,实际上我觉得中国消费者在决定这个价格。

  记者:中国消费者?

  刘震:去年和前年在波尔多地区,他们在期酒运作上面,他们有一条新闻是这样讲的,说中国商人对期酒价格不够敏感,就是说价格的涨跌对中国商人影响不大。

  记者:什么意思?就是涨了我也买?

  刘总:对,因为我有需求,我多贵拿回来我能卖掉。

  法国波尔多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精品葡萄酒产地,根据波尔多葡萄酒协会提供的数据,波尔多葡萄酒进口到中国的数量从2000年近20万升上升到2009年的1,370万升,共翻了68倍。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在所有欧洲市场、美国、日本,葡萄酒销量都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进口波尔多葡萄酒量再次翻倍。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亚洲区总监 朱力安

  朱利安:印象远远超出了预期,因为发展太快了,每年的销售都在翻番,因此我们的销售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第一的出口市场。

  包括拉菲、拉图、玛歌等在内,波尔多有五大一级酒庄,其中最受中国人熟悉和追捧的是拉菲,而让业内人士惊叹的,除了拉菲酒之外,不得不提拉菲的副牌酒,也就是由于品质稍差,不能挂正牌的拉斐酒,人们俗称的小拉菲。

  吴梦:它这款酒是从我07年开始工作的时候的30、40欧元,一直涨到现在的300、400欧元,就才三年的时间。

  记者:三年的时间涨了等于快10倍?

  吴梦:对。

  中国市场炒热了法国的葡萄酒,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却的确如此,中国在短短几年间就成为了一支左右国际葡萄酒行情的重要力量。不过,和白酒、啤酒比起来,葡萄酒在中国毕竟还属于新兴时尚,大家把酒价炒到如此的高位,又能否品出其中的真味呢?我们来到温州的一场品酒会。

  记者:进口的感觉挺香的,这是一瓶法国进口的葡萄酒,一瓶的市场价格是318元,但是我这边的这一瓶呢,如果像我刚才喝你一小口就是1000块钱了,因为这瓶酒的市场售价已经达到了20万。那么不同价格的酒口味会有多大的差别呢?

  这场品酒会总共品的有六款酒,其中有一瓶售价在3000元以上的小拉菲,其它的5瓶价格从90多元到7百多不等。品酒采用的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方式——盲品,所谓盲品就是把每瓶酒的酒标全部包住,所有的参与者在事先不知道喝的是哪种酒的情况下来进行品鉴。

  参与品酒的有十多个人,有葡萄酒爱好者、也有酒商,从观酒色、到闻酒香、品酒味,大家一款一款品得很仔细。

  六款酒品完了,大家开始总结自己的感受。

  品酒人1:首先第六款酒的话,它的一个层次感会比较明显,那么第四款酒它的平衡度是非常好的,那么第五款酒在我感觉可能真的有点酸度失衡。

  品酒人2:我还是有点偏向那个第三款。然后第五款的话给我感觉就是说,好像这个有可能就是保持问题吧,然后就说这款酒现在闻的味道就是有股怪味了。

  品酒人3:第五款可能酸度高了一点,偏酸,拉菲的话可能是在第四或者第六。

  主持:酒瓶子都剪开,看你的判断,酒标都在。

  发言完毕,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

  第五款酒竟然是小拉菲,这个结局显然不止是我们,也是参与品酒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料想到的,不仅没有人品出小拉菲,而且很多人还把小拉菲评为较差的一款,这让参加者感到很不服气。

  品酒人:我很惊讶刚才公布答案之后,第五款酒是小拉菲,我根据自己以往喝酒的经验来判断的话我觉得第五款酒让人的感觉表现非常地不好,说不定还不如我们的第一款酒。

  这次小小的品酒会结果让人看起来有点啼笑皆非。价格被炒上了天的进口葡萄酒小拉菲,竟然没有一个人喜欢,看来口味并不是决定葡萄酒价格的唯一因素。那又是什么力量在推高酒价? 在美国,有一个“葡萄酒经济学家学会”,是由一些喜欢喝葡萄酒的经济学家创办,专门研究葡萄酒投资的学问。而在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也在一直研究葡萄酒的泡沫问题。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曾是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他爱喝葡萄酒,也爱收藏酒。

  独立经济学家 谢国忠

  记者:您会主动地自己去买,去收藏一些拉菲酒吗?

  谢国忠:没有,我从来没有买过拉菲,我觉得拉菲是太贵了。

  谢国忠专门针对撰写文章,文章里称“小拉菲定价过高,其严重性不亚于2000年的互联网股价。当然,肥皂泡总有破灭的一天。”

  谢国忠:因为2000年的话,就是网络股的话炒到一百倍的市盈率,都很正常,然后大家都在谈的是未来,现在小拉菲的价格,歪曲的话,作为一个歪曲的幅度,实际的价格跟它现在的价格相比的话,可能就是它过高了八九倍、十倍,跟2000年的网络股的泡沫的话,价格泡沫差不多。

  记者:但是很多人都跟我们说,酒都喝掉了,那还有什么泡沫?

  谢国忠:喝掉了,你钱从哪里来?是吧,钱来得容易,去得快,因为有个大泡沫在支持一个小泡沫,所以这个也无所谓,如果你的土地,像浙江农村,这个地原来是十几万一亩,十几年前,现在炒到一千多万,所以他花几万块钱喝一瓶酒他无所谓,这种态度跟一个极端泡沫的反映。从历史上来说的话,很成功很有钱的人,他花钱都是很小心的,因为他花钱来得不容易,像巴菲特、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他可能有时候也会喝这样的酒,他们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但是在他们喝这个酒,都说这个酒很贵。

  半小时观察

  连巴菲特都觉得很贵的酒,在中国被一些人经常大杯大杯地干,这不仅说明我们对待财富的观念和我们的酒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同时也让经济学家谢国忠看到葡萄酒在中国的巨大泡沫。虽然在国际葡萄酒市场上中国力量异军突起,资金实力令人侧目,但就产业热度来说,我们仍然是个初来乍到的新手。如果这个新的市场在诞生之初就遭遇一轮轮爆炒,而不是把力量放到消费群体的培育和行业规范的建立上,价格风暴之后,葡萄酒行业能走多远,确实让人担忧。大红袍、普洱茶,翡翠都有类似的教训。希望那些从制鞋、木材、煤矿转行到葡萄酒行业的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和谨慎,而不要最终酿出的是一杯苦酒。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