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的人认为公众保护意识不强致非遗流失
2010-08-31 09:55: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王聪聪
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及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群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人表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2.6%的人“非常了解”。还有2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
“按说进入‘非遗’名录,就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但现实情况往往成了保护的结束”
“我们宣传讲解‘非遗’知识时,关注和询问的人很多。”成都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团负责人杨阳告诉记者,自社团于去年11月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会去一些社区和景点做活动,“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有哪些常见的‘非遗’项目,我们就会举出蜀绣、蜀锦、糖人、糖画等例子。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就是不知道是‘非遗’而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调查中,“公众参与不够”排名第一(72.0%),排在第二位的是“地方重申报、轻保护”(69.8%),“缺乏立法保护”排第三(69.3%)。
接下来还有:商业化严重(63.4%);传承人缺代(51.5%);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冲击(48.1%);宣传力度不够(46.0%);缺乏专家参与,保护无序(39.2%);资金匮乏(38.5%)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不少地方官员把“非遗”看成文化政绩,一旦列入“非遗”名录,也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所以全国各地花巨资申遗的现象屡见不鲜。
“按说进入‘非遗’名录,就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但现实情况往往成了保护的结束。”冯骥才说,一些地方把“非遗”保护等同于“开发”,“像一些木版年画,很重要的一点是手刻的版,每一块版的刀法和味道都不一样。现在改成机器印了,都是一模一样的,看起来可以多赚钱,实际上文化贬值了,‘非遗’的原生态被破坏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认为,“非遗”保护的主要问题是“四重四轻”: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利用,轻深入研究;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重一时举措,轻长期规划。
“其实,全世界的‘非遗’消失现象都比较严重。”朝戈金说,主要原因是多重社会变动的冲击,比如文化标准化、旅游、战争、移民和传统生计的变化等。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85.5%的人首选“公众保护意识不强”;74.7%的人认为是政府保护力度不够;55.7%的人表示经济是重心,没人关心文化遗产;46.6%的人认为是年轻人没兴趣;34.1%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
66.8%的人建议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
8月27日,当记者联系上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美术教师唐群时,她正在准备新学期剪纸课程的步骤图。前不久,北碚剪纸代表重庆,与其他13个省市联合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从2004年开始教孩子们剪纸,他们特别喜欢。”唐群说,剪纸入门简单,作品立竿见影,对孩子的造型能力帮助很大,慢慢就成了学校特色课程。“今年经过媒体大力宣传,大家对‘非遗’也有了概念。一些镇上中年妇女还问能不能也来学校学习剪纸。”
唐群觉得,“非遗”保护,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群体,不光多了一项技能,也能传承文化。
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什么建议?74.2%的人建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66.8%的人赞成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65.2%的人认为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64.5%的人赞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61.6%的人支持将非遗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
冯骥才认为,国家的“非遗”保护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首先是政府保护,除了正在完善的法律之外,还有国家对“非遗”的认定,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传承人有一定的支持;第二是专家保护,帮助政府和社会认识到非遗的意义;第三,很多城市建立了“非遗”保护的博物馆。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人的保护。”冯骥才说,因为有很多“非遗”是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人没了,“非遗”就断绝了。一代一代怎么往下传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地方把“非遗”保护放进了当地中小学教育,比如广西的天琴、福建泉州的南音、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
“有些‘非遗’可以进入市场,但一定要有专家指导,进入市场不能失去自己。”冯骥才说,“非遗”保护要倡导科学保护,保护是为了传承。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朝戈金认为,从当下来看,“非遗”保护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但是从深层次和长期角度看,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和文明程度,表现在公众对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保护上。”
调查显示,74.6%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认为“个人”应负主要责任,9.1%的人选择“公益组织”,2.4%的人选择“学校”。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人表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2.6%的人“非常了解”。还有2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
“按说进入‘非遗’名录,就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但现实情况往往成了保护的结束”
“我们宣传讲解‘非遗’知识时,关注和询问的人很多。”成都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团负责人杨阳告诉记者,自社团于去年11月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会去一些社区和景点做活动,“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有哪些常见的‘非遗’项目,我们就会举出蜀绣、蜀锦、糖人、糖画等例子。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就是不知道是‘非遗’而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调查中,“公众参与不够”排名第一(72.0%),排在第二位的是“地方重申报、轻保护”(69.8%),“缺乏立法保护”排第三(69.3%)。
接下来还有:商业化严重(63.4%);传承人缺代(51.5%);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冲击(48.1%);宣传力度不够(46.0%);缺乏专家参与,保护无序(39.2%);资金匮乏(38.5%)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不少地方官员把“非遗”看成文化政绩,一旦列入“非遗”名录,也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所以全国各地花巨资申遗的现象屡见不鲜。
“按说进入‘非遗’名录,就应该有更严格的保护,但现实情况往往成了保护的结束。”冯骥才说,一些地方把“非遗”保护等同于“开发”,“像一些木版年画,很重要的一点是手刻的版,每一块版的刀法和味道都不一样。现在改成机器印了,都是一模一样的,看起来可以多赚钱,实际上文化贬值了,‘非遗’的原生态被破坏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认为,“非遗”保护的主要问题是“四重四轻”: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利用,轻深入研究;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重一时举措,轻长期规划。
“其实,全世界的‘非遗’消失现象都比较严重。”朝戈金说,主要原因是多重社会变动的冲击,比如文化标准化、旅游、战争、移民和传统生计的变化等。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85.5%的人首选“公众保护意识不强”;74.7%的人认为是政府保护力度不够;55.7%的人表示经济是重心,没人关心文化遗产;46.6%的人认为是年轻人没兴趣;34.1%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
66.8%的人建议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
8月27日,当记者联系上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美术教师唐群时,她正在准备新学期剪纸课程的步骤图。前不久,北碚剪纸代表重庆,与其他13个省市联合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从2004年开始教孩子们剪纸,他们特别喜欢。”唐群说,剪纸入门简单,作品立竿见影,对孩子的造型能力帮助很大,慢慢就成了学校特色课程。“今年经过媒体大力宣传,大家对‘非遗’也有了概念。一些镇上中年妇女还问能不能也来学校学习剪纸。”
唐群觉得,“非遗”保护,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群体,不光多了一项技能,也能传承文化。
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什么建议?74.2%的人建议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66.8%的人赞成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65.2%的人认为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动;64.5%的人赞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61.6%的人支持将非遗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
冯骥才认为,国家的“非遗”保护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首先是政府保护,除了正在完善的法律之外,还有国家对“非遗”的认定,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传承人有一定的支持;第二是专家保护,帮助政府和社会认识到非遗的意义;第三,很多城市建立了“非遗”保护的博物馆。
“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人的保护。”冯骥才说,因为有很多“非遗”是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人没了,“非遗”就断绝了。一代一代怎么往下传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地方把“非遗”保护放进了当地中小学教育,比如广西的天琴、福建泉州的南音、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
“有些‘非遗’可以进入市场,但一定要有专家指导,进入市场不能失去自己。”冯骥才说,“非遗”保护要倡导科学保护,保护是为了传承。进入市场有几个东西不能丢,第一是地域性,第二不能盲目产业化。
朝戈金认为,从当下来看,“非遗”保护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但是从深层次和长期角度看,责任在公众和社会。“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和文明程度,表现在公众对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保护上。”
调查显示,74.6%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要在“政府”,12.5%的人认为“个人”应负主要责任,9.1%的人选择“公益组织”,2.4%的人选择“学校”。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