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穿警服
2009-07-13 14:14: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孟大庆
记得1985年8月17日我到法院报到,领导安排我办公室做专职法警。当时我们一批进法院的还有三位同志担任兼职法警,其中两名驾驶员,一名打字员。连同做了好多年打字员的老刘共有5名法警,由办公室主任徐名孝领导。
经过短暂的培训,我就随刑庭的老朱一起到看守所提押人犯开庭(未经过开庭宣判的唤作人犯,宣判之后的叫犯人)。当时看守所在新生路上,法庭就在法院的背后,两地仅一路之隔,提解、还送都是步行,也很方便。但每次提押人犯时,他们身上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因为刚进法院,押解时没有发警服,开庭时穿着便服的我站在犯人的后面,旁听的群众也会在私下叽咕,还有个犯人没有剃光头,当然是指的我。想早日穿上警服与人犯之间泾渭分明是我当时最大的心愿。
当年9月28日一早,领导说派车到南通中院给我们领警服,我高兴得不得了。中午回家后就将针线准备好,等着警服领到手将红领章缀在领子上。法院那时只有一辆金杯面包车、两辆吉普车,由于路况与车况不好的叠加,我望眼欲穿等着那辆拉警服的面包车,等来等去却不见踪影。快到下班的时候,楼下响起了喇叭声,我从窗户往下探头一看,司机老秦正在向我招手。一路小跑下了楼,从车上领到了盼望已久的警服后,旋即三步并作两步跑,一进办公室,将早已准备好的针线往警服上缀红领章,从没做个针线活儿的我在激动之余显得更加笨拙,好几次将手指刺破,鲜血滴在红领章上,眼见红领章更加鲜艳了。
我穿着警服神气跨出法院的大门,天色已暗,亮起的路灯因为瓦数不高有些昏黄,但我仍感觉到路人的眼睛盯着我看。我高昂着头,挺起胸,心中唱着欢快的歌,感觉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警察。
穿着橄榄色警服的我,时而不时用手抚平上衣4个口袋;扯一扯衣袖上的两条黄线,用手摸一摸裤子两侧的红线。并且担心上衣肩部缀有盾形、黄边、红底五角星的金属制警种符号的掉落。我专往人多的地方跑,从老法院东边的人民剧场跑到市中心的电影院,再转到青年文化宫,我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当人们发出“你是警察”的惊讶声时,我连连点头,好几次用手去扶头上的帽子。
那一晚,我跑遍如城所有的大街,直至最后的一家夜店打烊后才回家。第二天早上起床父母笑我说:我夜里在梦中还自语道:我是警察……自此之后,我警服不离身,和女朋友谈恋爱时仍穿着警服。
这种83式警服穿了4年之后,接到南通中级法院的电话,换89式警服。在电话中我打听到警服的样式变了,警服裤子取消了侧红线,红领章改为松枝衬托的红色盾牌领花,内有金色五角星。大檐帽配上了金黄色丝编装饰带。警服上还有了警衔,分为警监、警督、警司、警员四等十二级,领口上的红领章改为警衔。记得那年南通市举行隆重的换装仪式,作为如皋法警的代表,我和来自南通下属六县市的各个警种的1000多名警察在南通工人影剧院换下了旧警服。那年我被授予二级警司。
90年代前,法院审理的案件数每年不超过500件,刑事案件也只有100件上下,法警主要从事的是刑事押解。此后,法院新建了执行庭、行政庭、告诉申诉庭,法院受案范围进一步扩大,案件和开始聚增。法警是人民法院惟一的一支带有武装性质的准军事力量,是国家强制力在人民法院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的地位已充分显示。此时法警人数已增加为12人,司法警察在司法实践中的职能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除了保卫和刑事审判保障工作,还参与保障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工作、涉诉信访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法警队的一员,我和战友们一起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执行、保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机关安全保卫、开庭值庭中总会出现法警矫健的身影。
当法警大队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出现之后,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技能训练,在南通市中级法院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中,如皋法院警队经常摘金夺银。随着法院办案数的骤增,法警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队友们总感觉到警服旧得快。此后,99式警服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的警服根据四季的变化而穿戴。藏蓝色的警服与国际上主流色调相一致的,形成鲜明的警察制服体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档次。尤其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型号制,实行量体套裁,对每一位法警进行量体,按人制作,由制作厂家直接发到法警个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体率。这时的警服,根据法警执勤的需要,在不同气候、不同场合、执行不同任务、警用装备的携带与使用等方面作了周密的考虑。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服饰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胸徽。领花分为金属领花和电脑绣花两种,金属领花用于常服和茄克服;电脑绣花用于制式长、短袖衬衫上。警衔分为三种:硬警衔用于常服、茄克服;软式警衔用于长、短衬衫;套式警衔用于多功能服。
近年来,法院的案件每年都在递增,一是反映出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是公民对司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皋法院这几年来的办案数早已超过了一万件,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同样有着法警的无私奉献:强制执行、刑事押解、诉讼保全、死刑二审开庭、机关安全保卫等法院各项审判活动中都有着强有力的警务保障的支撑。
穿警服谈恋爱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逛商店、走亲戚作为法警的我总是穿着便装,只有执行警务任务与上班时才穿警服。但警服,记录着法院法警队伍成长的历史,也是留在每一名法警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我坚信每一身警服的后面,都有一段情、一份缘,甚至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它也凝聚着改革开放以来司法警察事业的大发展、大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经过短暂的培训,我就随刑庭的老朱一起到看守所提押人犯开庭(未经过开庭宣判的唤作人犯,宣判之后的叫犯人)。当时看守所在新生路上,法庭就在法院的背后,两地仅一路之隔,提解、还送都是步行,也很方便。但每次提押人犯时,他们身上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因为刚进法院,押解时没有发警服,开庭时穿着便服的我站在犯人的后面,旁听的群众也会在私下叽咕,还有个犯人没有剃光头,当然是指的我。想早日穿上警服与人犯之间泾渭分明是我当时最大的心愿。
当年9月28日一早,领导说派车到南通中院给我们领警服,我高兴得不得了。中午回家后就将针线准备好,等着警服领到手将红领章缀在领子上。法院那时只有一辆金杯面包车、两辆吉普车,由于路况与车况不好的叠加,我望眼欲穿等着那辆拉警服的面包车,等来等去却不见踪影。快到下班的时候,楼下响起了喇叭声,我从窗户往下探头一看,司机老秦正在向我招手。一路小跑下了楼,从车上领到了盼望已久的警服后,旋即三步并作两步跑,一进办公室,将早已准备好的针线往警服上缀红领章,从没做个针线活儿的我在激动之余显得更加笨拙,好几次将手指刺破,鲜血滴在红领章上,眼见红领章更加鲜艳了。
我穿着警服神气跨出法院的大门,天色已暗,亮起的路灯因为瓦数不高有些昏黄,但我仍感觉到路人的眼睛盯着我看。我高昂着头,挺起胸,心中唱着欢快的歌,感觉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警察。
穿着橄榄色警服的我,时而不时用手抚平上衣4个口袋;扯一扯衣袖上的两条黄线,用手摸一摸裤子两侧的红线。并且担心上衣肩部缀有盾形、黄边、红底五角星的金属制警种符号的掉落。我专往人多的地方跑,从老法院东边的人民剧场跑到市中心的电影院,再转到青年文化宫,我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当人们发出“你是警察”的惊讶声时,我连连点头,好几次用手去扶头上的帽子。
那一晚,我跑遍如城所有的大街,直至最后的一家夜店打烊后才回家。第二天早上起床父母笑我说:我夜里在梦中还自语道:我是警察……自此之后,我警服不离身,和女朋友谈恋爱时仍穿着警服。
这种83式警服穿了4年之后,接到南通中级法院的电话,换89式警服。在电话中我打听到警服的样式变了,警服裤子取消了侧红线,红领章改为松枝衬托的红色盾牌领花,内有金色五角星。大檐帽配上了金黄色丝编装饰带。警服上还有了警衔,分为警监、警督、警司、警员四等十二级,领口上的红领章改为警衔。记得那年南通市举行隆重的换装仪式,作为如皋法警的代表,我和来自南通下属六县市的各个警种的1000多名警察在南通工人影剧院换下了旧警服。那年我被授予二级警司。
90年代前,法院审理的案件数每年不超过500件,刑事案件也只有100件上下,法警主要从事的是刑事押解。此后,法院新建了执行庭、行政庭、告诉申诉庭,法院受案范围进一步扩大,案件和开始聚增。法警是人民法院惟一的一支带有武装性质的准军事力量,是国家强制力在人民法院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的地位已充分显示。此时法警人数已增加为12人,司法警察在司法实践中的职能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除了保卫和刑事审判保障工作,还参与保障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工作、涉诉信访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法警队的一员,我和战友们一起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执行、保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机关安全保卫、开庭值庭中总会出现法警矫健的身影。
当法警大队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出现之后,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技能训练,在南通市中级法院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中,如皋法院警队经常摘金夺银。随着法院办案数的骤增,法警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队友们总感觉到警服旧得快。此后,99式警服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的警服根据四季的变化而穿戴。藏蓝色的警服与国际上主流色调相一致的,形成鲜明的警察制服体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档次。尤其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型号制,实行量体套裁,对每一位法警进行量体,按人制作,由制作厂家直接发到法警个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体率。这时的警服,根据法警执勤的需要,在不同气候、不同场合、执行不同任务、警用装备的携带与使用等方面作了周密的考虑。新警服分为常服、作训服和多功能服。服饰佩戴帽徽、领花、警衔、警号、胸徽。领花分为金属领花和电脑绣花两种,金属领花用于常服和茄克服;电脑绣花用于制式长、短袖衬衫上。警衔分为三种:硬警衔用于常服、茄克服;软式警衔用于长、短衬衫;套式警衔用于多功能服。
近年来,法院的案件每年都在递增,一是反映出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是公民对司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皋法院这几年来的办案数早已超过了一万件,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同样有着法警的无私奉献:强制执行、刑事押解、诉讼保全、死刑二审开庭、机关安全保卫等法院各项审判活动中都有着强有力的警务保障的支撑。
穿警服谈恋爱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逛商店、走亲戚作为法警的我总是穿着便装,只有执行警务任务与上班时才穿警服。但警服,记录着法院法警队伍成长的历史,也是留在每一名法警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我坚信每一身警服的后面,都有一段情、一份缘,甚至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它也凝聚着改革开放以来司法警察事业的大发展、大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