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门前的那棵黄桷兰
2009-07-13 14:02:5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智全
  调回法院机关后,特别是调入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后,我对法庭的思念常常油然而生。而最令人梦牵魂绕的,则是法庭门前的那棵黄桷兰。

  我们那个小法庭位于渝鄂边界的长江南岸。在一眼能够望到尽头的小镇上,法庭门前的国旗高高飘扬,十分醒目。顺着旗杆向下望去,但见绿意盎然的黄桷兰傲然挺立,几间与当地民房同样格调的房子在绿树的怀抱中若隐若现,那自然便是我们的审判办公楼了。我初次到法庭报到时,独自一人认不得路,一位老人说,你就朝那棵绿树的方向走吧,绝对没有错。果真,当我走进绿荫时,老庭长已笑呵呵地等待多时了。

  “只要绿树在,我们法庭就不难找到。”老庭长告诉我,早先法庭在镇政府借房办公,后来院里筹款修建了新的审判办公楼,乔迁时经镇政府同意,他和大伙便将政府办公楼前的一株小黄桷兰移植到了法庭。如今,10年过去了,小黄桷兰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不但为法庭带来了终年绿色,而且也成为法庭的标志和象征。

  黄桷兰是三峡库区极其普通的一种常绿乔木。它根系发达,环境适应能力强,即使在乱石丛中也生长得枝繁叶茂,典型的树中伟丈夫。正因为如此,它受到了人们格外的喜爱,在三峡库区的小镇或农家院落或门前屋后,总能见到绿意盎然的黄桷兰,一年四季奉献给人们一片温馨的绿荫。

  屈指算来,我在黄桷兰绿色的怀抱中度过了一千多个不同寻常的法庭日夜,因此,心中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北风吹来的时候,大地变得瘦瘦的,许多树木都卸掉了浓妆,浓墨的风景画变成了木刻画,而唯有黄桷兰那凝固的绿色昭示着我们法庭的存在。这凝固的绿色,时时刻刻把当地群众渴盼解决纷争的信息传递过来,它成了偏僻的小法庭与群众联系的不可多得的纽带,成了祖祖辈辈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讨还公道的期待和希望。我永远记得,每当那些穿着朴素的农民顺着黄桷兰的指引走进法庭时,我总能看到他们目光中的惊喜和脸上春光般的微笑。而每到工作闲暇之余,老庭长带着大伙儿在绿荫下或谈工作得失,或品味当事人的喜怒哀乐,或探讨审判经验,始终令人精神愉悦,难以忘却,成了记忆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黄桷兰营造的绿荫中,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地为公正司法谱写着平凡的乐章。眨眼间,我这个当初业务知识贫乏的毛头小子,也经过绿色的洗礼,磨去了自己身上的浮躁,多了几分冷静和成熟,逐渐进入了角色。

  三年后,我调回院机关。临走的那天,老庭长依旧笑呵呵地站在黄桷兰下,像当初迎接我的到来一样为我送行。“你看,这黄角兰又长高了,回机关后可别忘了法庭,这是你的娘家呢。记住吧,只要绿树在,我们法庭就不难找到!”从此,法庭的绿色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那夏天为我们遮阳冬天象征生命的黄桷兰绿荫,我总觉得自己的心更加年轻,胸中的热血更加沸腾。于是,我奉献的热情更加浓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被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只要绿树在,我们法庭就不难找到。”去年秋天,我所工作过的法庭因建制调整,迁到了长江北岸。据说搬迁的时候,老庭长硬是要求把黄桷兰移植到新法庭,领导觉得费力又没有那么多经费不允许,老庭长气呼呼地说,费用我自己出好了!没有办法,领导只得同意,黄桷兰顺理成章地找到了新家。听到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分,老庭长几十年如一日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又越加清晰,因为在他和乡村法官的心中,黄桷兰已成了他们生命和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精神源泉。正是因为他们锐意追求,不求索取,只求奉献,才烘托出了司法公正一片绿意盎然的天空!

  “只要绿树在,我们法庭就不难找到。”今年夏天,我到法庭检查工作时再次看到了那株已两次搬家的黄桷兰,又见到了已经退休的老庭长。“你看,这黄桷兰又长高了吧。”漫步在绿荫簇簇的审判庭前,我和老庭长促膝相谈,逝去的岁月又历历在目。望着老庭长满脸的骄傲和自豪,面对更加枝繁叶茂的黄桷兰,我心潮起伏,不仅感受到了人民法庭建设事业绿意盎然的季节,而且也感受到了公正司法绿意融融的氛围。我百感交集,不仅是自然界,就连饱经风霜的人生也荡漾着绿色的生机。

  “只要绿树在,我们法庭就不难找到。”那次相聚,我和老庭长倾心长谈。我们很少谈法庭的过去,更多的是谈法庭的未来。因为过去权当是经历的一次忧患洗礼,作为一种甜酸苦辣的营养来充实自己;而未来却更需要把握和珍惜。尽管人民法庭在“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前进的道路中难免包含着阵痛,但我深信,有了一代又一代乡村法官的绿色奉献精神,人民法庭的审判事业定会像那绿意盎然的黄桷兰,让司法的芳华常驻心间,让司法的春天常驻人间!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