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单人床”人生
2009-07-08 10:24:5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何正功
在我十二年前来到县法院那一天起,我二十八岁潮热潮热的激情,就如同一朵盛开的雏菊,为农村法庭增添着一丝丝的春晖。当初,告别了讲台和我心爱的师生,我把原本放在学校值班室的自己的一套行李,原封不动地用汽车拉到了离城区三十公里的法庭,拍了拍包囊上的尘土和草屑,在一间昏暗狭窄近乎民房的法庭宿舍里,我铺开了行李,用一网兜刚刚买来的法律书籍当了枕头垫,便开始了法庭的住宿生活。
夜晚,星稀月朗,我好奇地温习着白天审理了的案件,翻阅各种记录。初来乍到,最开始是失眠,躺在被卧里静静地聆听着来自初春的窗外。农舍里、田野里骡马的响鼻声,鸡鸣狗吠的嘈杂声与挤进门缝的烟雾缭绕的隐隐气息,让我又领略到了我的家乡山区的亲切滋味,那段日子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复归故里的感觉。
上大学前,我们农家子弟盼望“跳农门”、“飞出刺窝”,学习成绩优异的,反叛农村的心理非常强烈,一心要到大城市才算有出息。可是大学毕业后,大家的归宿就又各不相同了,我选择了在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子弟学校教书。那支勘探队定居在河西走廊小县城的郊外,几乎落座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离县城有五公里的土路。好在当时工资高,一年有劳保福利,可以在精神上鼓励一把。其实最重要的是执教野外勘探工的娃们,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荣幸与自豪。在学校几乎荒废的旧宿舍里,我孤独地享受着单身的日子,但精力完全扑到了中学班的毕业考试上。当时作为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本身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潜意识,也不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的教学方案纳新吐翠,一连六年取得了全县最优异的汇考成绩,深得学生喜爱。有一次,学生们来看我,我的臭球鞋竟被几个胆大的女生偷扔了。当我知道时,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悄悄地放在了窗台外。第二天班里一个小小的新闻传开了:“何老师的宿舍里有一股汗香味”。我很惭愧,从此养成了维护好个人卫生与宿舍环境的习惯,懂得了良师是应讲究全面素质的道理。直到我与一位勘探工的女儿谈起恋爱,我才将“墨瓶、球鞋、小黑板,篮球、煤堆、老鼠洞”的单身情形加以彻底改变。后来我总在初秋季节,把香气十分飘逸的沙枣花折来一大捆,置于一个大肚的酒瓶里,改善室内的空气。但我一直认为单身很快乐,为学生们当班主任,直到一九九二年初,随地质单位举家迁居地级市的市区。
西部地区九十年代中期的农村法庭,宛然中等水平的农舍居住条件,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八九间短眉秃檐的瓦房,玻璃窗户,杨木门扇。院门口装一个生铁焊制的花形大铁门,头顶穹隆的钢筋上镶一副鲜红的国徽,老远便能看到。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三乡四水的老百姓前来打官司,每天有好几十人。据统计,平均每天有一件民事案件需要审理或执行。可我们只有两人,一名庭长,一名书记员。为了工作,法庭有个小小的规定:“节假日不得休息,除非工作不需要”。久而久之,我们回家都不习惯了。庭长的父亲弥留之际也没有等到他回来看最后一眼。当时我们正开庭审理轰动全县的一起赡养案件,为无家可归的杨老汉急着解决纠纷。事后当看到庭长只捧着父亲生前的一张照片回来时,我们俩像孩子似地号啕大哭,我看到他的父亲如我的父亲一样憨厚,一样穿着破旧的衣服,一样目视田野,一样用含混的目光盼望儿子干好党交给的工作。我的心绞疼起来,因为他们一样是山区的农民。以后不知是何原因,我俩比平时起得早,争着打扫院落,整理宿舍,晚上十二点前没有睡过觉,不是整卷就是商议明天如何审理案件。后来雇佣了司机和炊事员,我们的日子才算有了破除寂寞的滋味。年底我和庭长都得了全市的先进奖,捧着大红证书回到了家,嫂子和我的媳妇竟都说了相同的话:“我还以为你们不回来呢。”说着大把大把的眼泪簌簌而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做审判事业的“耕夫”既要有牛的坚韧又要有田野的胸心。若干年后,我才深深体会出拨准天平的艰辛。没有好的文学基本功,书记员的记录,法官的裁决,向社会公布的各种文书报告,就难以字斟句酌,笔笔有力,不乏逻辑与事实的推承转合。那时在法庭的夜晚,我还来不及阅读博大精深的法律书籍,只是训练案件记录,学习各种文体的技法,储备次日的庭审材料,加上复杂的内勤工作,几乎没有片刻的消闲。在无数个灯花盛开的季节后,在无数次的冰冷的床板磨练中,在无穷无尽的乡亲们的晨烟暮风里,我终于考过了国家《法官法》颁布后第一次法官任职资格考试。当上了法官,摔在案几上的汗瓣就更多了,案件成摞成摞地涌来,像大海的浪潮舔舐正义的堤坝,又像温情的毒蛇发出咻咻的威胁,更难受的是熟悉的拉拢冒着金钱的热气扑面而来。此时此刻若作为一般匹夫民众,也许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我们则面临无数的声音在空中鸣响,无数的目光在黑夜闪闪发光,无数的父亲在荒冢挥动指路的手杖。在审判台上和在深夜的单人床上,我选择了拒绝时代给我的平庸幸福,而渴望所谓圣洁的职业天堂。
我的单人床就像一匹负重的老马,陪伴着主人迂回曲折,向通向黎明的地方进发。无论春夏秋冬,法庭夜晚的灯光,照射着不倦的光芒,让四乡八邻感到温暖生生不息。我在大学学的是中文,幸亏有专业的优势,再加上讲台上传道授惑的七年功夫,很能适应审判工作。但法律博大精深,不要说实体方面的专业内容,光学会程序操作,也得花二年三载的时间。于是我们书记员的工作不只是埋头记录、整理,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掌握积累基本功。苦中有乐,当我坐在日式三轮摩托车里,头戴镶嵌国徽的大檐帽,肩扛红似朝霞的天平,着一身藏蓝色制服,来回于乡间小路、城市大道,更来到我所居住的地质队楼房大院时,我的脸烧得通红,心情激越,一股荣誉与威风席卷而来,宛如春风劲荡又似清泉浴身。我的同事和学生们羡慕的目光仿佛揉搓着我的背影,比朱自清《背影》的目光更加深沉悠远。
其实,当工作了若干年后,我才深刻体会到法院工作的磨砺与艰辛,无数种和平景象背后的凌乱纠纷;无数次介于情与法、善与恶之间的界限划分;无数个为伸张正义而制裁邪恶的短兵相接的执行;无数本必须精打细算校对无误的卷宗;无数的形形色色的涉法涉诉的当事人……一名法官要真诚面对,真的用精力和心血攻克,真的靠公正与胆略完成。
我记得有一次为曾经当过被告的原告执行一次欠款案件,在北风呼啸的冬夜,我们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吃了三顿方便面。等执行完毕,我们都挤在农用车里呼呼大睡起来。那位当事人深情地把自己的大衣盖在了两膝发抖的庭长身上,一张字条上赫然写着:“我被你们拘留过,我曾经恨你们,但现在轮到为我的利益,我才看到你们的艰辛与公平,我恨不起来,反而,我认为你们是咱百姓的好兄弟”。如果要列举我们的委屈,恐怕难以屈指,倘若要我们向组织提个请求,那就是:给我们放几天假,快去看看年迈的爸妈。
每当听到老百姓对我们工作发自内心的或褒或扬的评价,我们不知哪来的迎风破浪的虎劲,一下子竟充盈于工作。农村法庭工作七年,我与单人床结下了深情的缘结,一方面是专心学习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潜心修炼人生。虽然在妻子的照顾,女儿的关心,父母的赡养上欠下了不少的缺憾,但毕竟为三乡四水的老百姓付出了曾经的热血与汗水,我心里满足。像浅浅的小溪鼓满了所有的银波,赠送给大河那样自豪和宽慰。十几个彤红的获奖证书,至今藏在我的书架上,像暗暗照明的宝藏,鼓励我每天的劳作,诱发我旺盛的毅力。每当看到同龄人高升,仕途春风,衣锦还乡;看到同学迁居到环境优越的大城市工作;看到朋友老乡从商当大款的潇洒风度;看到身边的人事昨是今非的变化,我的心里开始产生一石击水的涟漪,但最终波荡浪逐殆尽。我仍是放不下敲击的法槌去追索事实的真相,给社会还一个公道;仍乐于把干涩的喉咙里的支撑给一个贫弱的当事人群众,让他复原生活的快乐;仍是痛恨犯罪,用高声的宣判结束自由被践踏的狰狞;仍是用一杯水的薄淡,孝敬我生活在偏山僻壤的父母;仍是在狭小的楼室里,点亮羁旅审判事业的孤寂灯光;仍是用微少的工资购买写满公义与律制的书籍;仍是看着华丽不羁但载满文明与进步的时代匆匆越过;仍是悄悄把双鬓的霜雪掩在自嘲的含蓄里,在回家的路上跟孩子们消化记忆的难忘。
法官的人生似乎与“单人床”有关。我现在在法院机关里工作,当刑事审判庭的审判员。白天案件撒不开手,到了晚上还得翻一下书,揣摩揣摩案件存在的疑点,有时彻夜难眠,有时焦急万分,有时撕心裂肺地气愤,有时义无返顾地惆怅,我不知道我的现在的心情为何变得容易走极端,身体也出现了有些毛病,住过两次医院,后来我干脆独居一室,想翻书即翻书,想写字即写字,想听收音机即听收音机,不会搅扰家人休息。我的书桌、书架和床铺上,清一色地摞满了法律书籍,亲戚友朋逢年过节前来拜访,说我的卧室充满了浓郁的政治气味。但我也不乏浓郁的人情味,把斗室收拾得井井有条,把古今中外的法言格语写成条幅贴在墙上,用先前帽子上的国徽围了个五角星,高挂在自己的座右铭上。我年迈的母亲夸奖我:“好好学,好好干,娘喜欢你一辈子做好人,也叫人做好人。”
有人说,专业如拐弯之路,路弯越多,人的悬心也大。我的法官人生,使我在喧嚣之中选择了寂静,同和之中喜欢着独立,平凡之中酝酿着高贵,贫穷之中透视着富贵。我一如獬豸灿烂而不哗众,把尽有的温和献给我的年代,把尽有的愤怒泼在我的时代,把尽有的蓄势撞在自由的石头上,把尽有的锋利插在荆棘丛中。我赞成:“一辈子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人,而其实他比人善良而伟大”的格言。“单人床”兴许是我贫寒哲学思想的代名词,但我必须从“单人床”起床之时开始鸣啸,给未醒的人们带来黎明,真正的泛亮的黎明。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
夜晚,星稀月朗,我好奇地温习着白天审理了的案件,翻阅各种记录。初来乍到,最开始是失眠,躺在被卧里静静地聆听着来自初春的窗外。农舍里、田野里骡马的响鼻声,鸡鸣狗吠的嘈杂声与挤进门缝的烟雾缭绕的隐隐气息,让我又领略到了我的家乡山区的亲切滋味,那段日子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复归故里的感觉。
上大学前,我们农家子弟盼望“跳农门”、“飞出刺窝”,学习成绩优异的,反叛农村的心理非常强烈,一心要到大城市才算有出息。可是大学毕业后,大家的归宿就又各不相同了,我选择了在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子弟学校教书。那支勘探队定居在河西走廊小县城的郊外,几乎落座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离县城有五公里的土路。好在当时工资高,一年有劳保福利,可以在精神上鼓励一把。其实最重要的是执教野外勘探工的娃们,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荣幸与自豪。在学校几乎荒废的旧宿舍里,我孤独地享受着单身的日子,但精力完全扑到了中学班的毕业考试上。当时作为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本身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潜意识,也不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的教学方案纳新吐翠,一连六年取得了全县最优异的汇考成绩,深得学生喜爱。有一次,学生们来看我,我的臭球鞋竟被几个胆大的女生偷扔了。当我知道时,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悄悄地放在了窗台外。第二天班里一个小小的新闻传开了:“何老师的宿舍里有一股汗香味”。我很惭愧,从此养成了维护好个人卫生与宿舍环境的习惯,懂得了良师是应讲究全面素质的道理。直到我与一位勘探工的女儿谈起恋爱,我才将“墨瓶、球鞋、小黑板,篮球、煤堆、老鼠洞”的单身情形加以彻底改变。后来我总在初秋季节,把香气十分飘逸的沙枣花折来一大捆,置于一个大肚的酒瓶里,改善室内的空气。但我一直认为单身很快乐,为学生们当班主任,直到一九九二年初,随地质单位举家迁居地级市的市区。
西部地区九十年代中期的农村法庭,宛然中等水平的农舍居住条件,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八九间短眉秃檐的瓦房,玻璃窗户,杨木门扇。院门口装一个生铁焊制的花形大铁门,头顶穹隆的钢筋上镶一副鲜红的国徽,老远便能看到。在这小小的四合院里,三乡四水的老百姓前来打官司,每天有好几十人。据统计,平均每天有一件民事案件需要审理或执行。可我们只有两人,一名庭长,一名书记员。为了工作,法庭有个小小的规定:“节假日不得休息,除非工作不需要”。久而久之,我们回家都不习惯了。庭长的父亲弥留之际也没有等到他回来看最后一眼。当时我们正开庭审理轰动全县的一起赡养案件,为无家可归的杨老汉急着解决纠纷。事后当看到庭长只捧着父亲生前的一张照片回来时,我们俩像孩子似地号啕大哭,我看到他的父亲如我的父亲一样憨厚,一样穿着破旧的衣服,一样目视田野,一样用含混的目光盼望儿子干好党交给的工作。我的心绞疼起来,因为他们一样是山区的农民。以后不知是何原因,我俩比平时起得早,争着打扫院落,整理宿舍,晚上十二点前没有睡过觉,不是整卷就是商议明天如何审理案件。后来雇佣了司机和炊事员,我们的日子才算有了破除寂寞的滋味。年底我和庭长都得了全市的先进奖,捧着大红证书回到了家,嫂子和我的媳妇竟都说了相同的话:“我还以为你们不回来呢。”说着大把大把的眼泪簌簌而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确,做审判事业的“耕夫”既要有牛的坚韧又要有田野的胸心。若干年后,我才深深体会出拨准天平的艰辛。没有好的文学基本功,书记员的记录,法官的裁决,向社会公布的各种文书报告,就难以字斟句酌,笔笔有力,不乏逻辑与事实的推承转合。那时在法庭的夜晚,我还来不及阅读博大精深的法律书籍,只是训练案件记录,学习各种文体的技法,储备次日的庭审材料,加上复杂的内勤工作,几乎没有片刻的消闲。在无数个灯花盛开的季节后,在无数次的冰冷的床板磨练中,在无穷无尽的乡亲们的晨烟暮风里,我终于考过了国家《法官法》颁布后第一次法官任职资格考试。当上了法官,摔在案几上的汗瓣就更多了,案件成摞成摞地涌来,像大海的浪潮舔舐正义的堤坝,又像温情的毒蛇发出咻咻的威胁,更难受的是熟悉的拉拢冒着金钱的热气扑面而来。此时此刻若作为一般匹夫民众,也许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我们则面临无数的声音在空中鸣响,无数的目光在黑夜闪闪发光,无数的父亲在荒冢挥动指路的手杖。在审判台上和在深夜的单人床上,我选择了拒绝时代给我的平庸幸福,而渴望所谓圣洁的职业天堂。
我的单人床就像一匹负重的老马,陪伴着主人迂回曲折,向通向黎明的地方进发。无论春夏秋冬,法庭夜晚的灯光,照射着不倦的光芒,让四乡八邻感到温暖生生不息。我在大学学的是中文,幸亏有专业的优势,再加上讲台上传道授惑的七年功夫,很能适应审判工作。但法律博大精深,不要说实体方面的专业内容,光学会程序操作,也得花二年三载的时间。于是我们书记员的工作不只是埋头记录、整理,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掌握积累基本功。苦中有乐,当我坐在日式三轮摩托车里,头戴镶嵌国徽的大檐帽,肩扛红似朝霞的天平,着一身藏蓝色制服,来回于乡间小路、城市大道,更来到我所居住的地质队楼房大院时,我的脸烧得通红,心情激越,一股荣誉与威风席卷而来,宛如春风劲荡又似清泉浴身。我的同事和学生们羡慕的目光仿佛揉搓着我的背影,比朱自清《背影》的目光更加深沉悠远。
其实,当工作了若干年后,我才深刻体会到法院工作的磨砺与艰辛,无数种和平景象背后的凌乱纠纷;无数次介于情与法、善与恶之间的界限划分;无数个为伸张正义而制裁邪恶的短兵相接的执行;无数本必须精打细算校对无误的卷宗;无数的形形色色的涉法涉诉的当事人……一名法官要真诚面对,真的用精力和心血攻克,真的靠公正与胆略完成。
我记得有一次为曾经当过被告的原告执行一次欠款案件,在北风呼啸的冬夜,我们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吃了三顿方便面。等执行完毕,我们都挤在农用车里呼呼大睡起来。那位当事人深情地把自己的大衣盖在了两膝发抖的庭长身上,一张字条上赫然写着:“我被你们拘留过,我曾经恨你们,但现在轮到为我的利益,我才看到你们的艰辛与公平,我恨不起来,反而,我认为你们是咱百姓的好兄弟”。如果要列举我们的委屈,恐怕难以屈指,倘若要我们向组织提个请求,那就是:给我们放几天假,快去看看年迈的爸妈。
每当听到老百姓对我们工作发自内心的或褒或扬的评价,我们不知哪来的迎风破浪的虎劲,一下子竟充盈于工作。农村法庭工作七年,我与单人床结下了深情的缘结,一方面是专心学习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潜心修炼人生。虽然在妻子的照顾,女儿的关心,父母的赡养上欠下了不少的缺憾,但毕竟为三乡四水的老百姓付出了曾经的热血与汗水,我心里满足。像浅浅的小溪鼓满了所有的银波,赠送给大河那样自豪和宽慰。十几个彤红的获奖证书,至今藏在我的书架上,像暗暗照明的宝藏,鼓励我每天的劳作,诱发我旺盛的毅力。每当看到同龄人高升,仕途春风,衣锦还乡;看到同学迁居到环境优越的大城市工作;看到朋友老乡从商当大款的潇洒风度;看到身边的人事昨是今非的变化,我的心里开始产生一石击水的涟漪,但最终波荡浪逐殆尽。我仍是放不下敲击的法槌去追索事实的真相,给社会还一个公道;仍乐于把干涩的喉咙里的支撑给一个贫弱的当事人群众,让他复原生活的快乐;仍是痛恨犯罪,用高声的宣判结束自由被践踏的狰狞;仍是用一杯水的薄淡,孝敬我生活在偏山僻壤的父母;仍是在狭小的楼室里,点亮羁旅审判事业的孤寂灯光;仍是用微少的工资购买写满公义与律制的书籍;仍是看着华丽不羁但载满文明与进步的时代匆匆越过;仍是悄悄把双鬓的霜雪掩在自嘲的含蓄里,在回家的路上跟孩子们消化记忆的难忘。
法官的人生似乎与“单人床”有关。我现在在法院机关里工作,当刑事审判庭的审判员。白天案件撒不开手,到了晚上还得翻一下书,揣摩揣摩案件存在的疑点,有时彻夜难眠,有时焦急万分,有时撕心裂肺地气愤,有时义无返顾地惆怅,我不知道我的现在的心情为何变得容易走极端,身体也出现了有些毛病,住过两次医院,后来我干脆独居一室,想翻书即翻书,想写字即写字,想听收音机即听收音机,不会搅扰家人休息。我的书桌、书架和床铺上,清一色地摞满了法律书籍,亲戚友朋逢年过节前来拜访,说我的卧室充满了浓郁的政治气味。但我也不乏浓郁的人情味,把斗室收拾得井井有条,把古今中外的法言格语写成条幅贴在墙上,用先前帽子上的国徽围了个五角星,高挂在自己的座右铭上。我年迈的母亲夸奖我:“好好学,好好干,娘喜欢你一辈子做好人,也叫人做好人。”
有人说,专业如拐弯之路,路弯越多,人的悬心也大。我的法官人生,使我在喧嚣之中选择了寂静,同和之中喜欢着独立,平凡之中酝酿着高贵,贫穷之中透视着富贵。我一如獬豸灿烂而不哗众,把尽有的温和献给我的年代,把尽有的愤怒泼在我的时代,把尽有的蓄势撞在自由的石头上,把尽有的锋利插在荆棘丛中。我赞成:“一辈子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人,而其实他比人善良而伟大”的格言。“单人床”兴许是我贫寒哲学思想的代名词,但我必须从“单人床”起床之时开始鸣啸,给未醒的人们带来黎明,真正的泛亮的黎明。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