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院:立足新起点 实现持续发展
2009-03-04 14:28:1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高志海
2008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收案总数同比上升近5%、超2.4万件的形势下,年结案率达97.3%,执结率达96.5%,法官人均结案98件,个人最高结案446件,均创历史新高。这是二中院牢牢把握首都中级法院职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新起点实现持续发展取得的成效。
从公正审判高效执行着力,坚持服务大局
在审理村民毕某诉村经济合作社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数十户村民认为一审判决结果给自己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表示强烈不满,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针对这一情况,二中院承办法官在确保稳定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双方当事人讲法律依据,耐心细致做调解工作,后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
作为首都中级法院,案件的审判执行结果和效果对“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尤为重要。为此,二中院法官对每个案件的处理,都要放到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
注重将司法公正高效在审判实践中具体化。在案件审判过程中,该院注重把法律原则规定和具体案件有机结合,兼顾案件性质、当事人诉求和裁判效果,要求法官严格遵循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并加强庭前举证指导;对新型疑难案件进行充分论证研究;准确掌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每一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帮助当事人全面客观分析案情,使其对诉讼结果有理性的预期,无论胜败与否,都能清楚明白。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针对法官在案件开庭后,容易忽视工作节奏把握而影响审判效率的情况,探索案件流程改造,督促合议庭开庭后必须及时合议,有效提高审限内结案率;依照审判规律,确定每季度必须达到一定结案比例,彻底改变以往年初结案数低的状况,全年实现均衡结案。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在裁决文书中辨法析理,对当事人的诉求、案件争议的焦点、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充分说明和论证;判决主文要准确明了,让当事人一目了然,能够真正看得懂;规范审前释明权、判后答疑行为,制定了《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为当事人答疑的规范(试行)》,对答疑的范围、期限、方式、负责答疑的人员进行了具体规定。在二中院大门外和接待大厅,分别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开庭公告、诉讼须知等滚动公布,还通过一系列案件进程查询系统,使当事人及时了解所涉案件的进展情况,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公正。
从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着力,坚持司法为民
该院对凌某诉保安服务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后,凌某由于不懂法,多次电话或来院向承办法官咨询,该法官四年如一日坚持为其做答疑和解释疏导工作,凌某深受感动,给法官送来了锦旗。其实,这只是二中院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该院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当作法院努力方向,关注民生,倾心为民,将爱民、便民、利民、护民的诉讼措施贯穿于诉讼全过程,努力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时时力促调解。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审级的案件,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特殊情况,从“一审案件主动调;二审再审抓心理;特殊情况启联动”三个方位促成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一审案件当事人,法官积极向当事人介绍适用调解程序的好处和优势,力促双方达成和解。对上诉和再审案件,通过认真分析当事人心理,分析纠纷形成的原因以及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期望,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对个别不能正确理解法院裁判,有切实困难但又不属法院解决范围的,或反复缠诉的当事人,启动有当事人所在单位、所在居委会、政府相关部门、派出所、当事人亲属等参加的联合调解方式,尽最大努力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使其自觉接受法院判决或与对方达成新的协议或主动撤诉。在审理杨女士与某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纠纷过程中,承办法官考虑案件形成的历史情况、杨女士个人遭遇以及案件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加大调解力度,双方最终以给付相应补偿款的方式调解结案,街道办事处还同意今后多关心杨女士生活,尽力为其解决生活困难,让其安度晚年,也为其在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儿子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二中院还不断提升法官的调解能力,组织法官开展调解经验交流,在全院开展争做调解能手活动,并将调解经验汇集成业务学习专刊供法官学习。去年,该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近30%,个人最高调撤率达79%。其中,妥善调处了24起具有国际影响的社秀水街知识产权系列案、中国某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某集团有限公司1亿元巨额债务纠纷,有力地维护了首都经济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
处处司法为民。设立民生案件专项立案窗口,实行民生案件定期排查登记、涉众民生案件信息报送制度;对涉众及重大民生案件实施全程监督、催办;为追索赡养抚养费、养老金、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郊区县当事人特别是山区农民和年老体弱者到院应诉不便等实际困难,实行就地审案;民事案件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诉讼材料交换。他们还把司法救助作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措施,对困难群众积极实施司法救助,探索司法救助金制度等制度,去年共计发放救助金150万元。以方便群众诉讼为出发点,在立案大厅专门放置诉讼告知书、联络卡,开发建立“二审立案查询系统”、“执行案件查询系统”等应用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上诉案件、执行案件进展情况及诉讼常识,避免当事人因想了解相关情况排队等候;当事人接待大厅设立值班法官,随时为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地引导、咨询、答疑。将卷宗转化为电子档案,方便当事人查阅复印案卷。设置银行、财务室换票窗口,实现集立案、换票和交费于一体的“一站式”办公。针对涉案未成年当事人大多处于受教育阶段,平时课程紧张、辅导班多等现实情况,开通了周末法庭。
从建设廉洁公正队伍着力,坚持以人为本
该院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提升法院队伍的司法能力和整体素质。
强化理念树立。该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切实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坚定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服务首都发展的大局意识。
强化能力提高。结合形势发展与任务要求,着重提高法官的五种能力:审判案件的能力,要求法官要对所审理的案件准确把握争议焦点、正确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兼顾裁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求法官要能够及时化解案件中的各种矛盾,使当事人通过诉讼彻底解决纠纷,息诉服判;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法官在庭审、宣判和接待当事人时,能够准确适用法律语言,并能根据当事人的接受水平,以通俗、清晰、亲切的话语,为其释疑解惑;撰写文书的能力,要求法官在裁判文书的文字表达上,能够语言精确、表述明白、消灭错别字,让当事人能够读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法官要分析对审判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做出处置预案,一旦发生要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内以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途径控制事态,并妥善化解。
强化素质培养。全方位开展对法官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去年结合民诉法的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实行、相关法律政策和适用、裁判文书说理性等审判实践热点问题,举办“以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为目标”系列讲座,更新拓展法官法学理论知识,促进其对法律的正确适用;举行疑难案件研讨,对审判中遇到难点问题,邀请北大、人大、清华、政法大等法学院的知名教授参与研讨,提高法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开展学术调研活动,通过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法院系统每年一度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开展解决审判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使法官既关注法学前沿理论的发展,又能够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近年来二中院撰写的《首都法院在平安奥运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调查研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审判执行机制的调查研究》、《关于二中院实施分段集约执行新机制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转化。
强化操守磨练。以公正、廉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警的职业道德操守的磨练。时刻警醒干警算好“政治、家庭、经济”三本账,要珍惜法官的荣誉。多年来坚持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字仪式,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坚持推行廉政信用评价体系,坚持发回改判案件必查、信访案件必查制度。组织干警观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警示教育片,使干警从中得到教育引以为戒。同时,自觉接受监督,聘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院视察,旁听案件审理,提出意见建议。各种措施的有力实施,有力形成了促使法官“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的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全院干警连续多年保持“零违纪”,收到当事人锦旗、表扬信179件。
从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着力,坚持持续发展
去年9月,该院在执行一起4900万元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在申请人无法提供有效财产线索情况下,执行庭查找查封组依据分工在北京全市银行系统展开“地毯式”查找,仅用三天时间便圆满执结该案。该案能迅速执结完全得益于该院执行“分段集约流程管理”新机制、得益于该院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起,破解影响、制约法院工作发展的热难点问题。
从提升公信角度完善制度。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突出的“执行难”问题,试行“分段集约执行机制”改革,加强内部监督和权力制约,提高执行力度和效率,保证了执行工作的公开透明。机制运行以来,先后执行2000余件案件,未收到一封举报投诉信且28%的执行案件在财产查找阶段便得以执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在清理执行积案过程中,该院实行定承办人员、定督办领导、定执行措施、定执行期限、定目标责任、重点案件领导包案的“五定一包”责任目标,一起涉及7案总标的6亿余元的案件顺利执结,一批积案得到解决。为统一执法标准,每年召开辖区法院各类审判工作座谈会,对适用法律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司法水平。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相关类型案件大幅增长的新情况,及时制订《进一步加强涉金融经济案件审理及执行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审理执行该类案件的基本原则。力破信访难题,与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和所属单位协调联动,形成化解涉诉信访问题的强大合力;与上访人所在单位、街道居委会和派出所“三见面”,共同做好思想疏导和稳控工作。去年,该院共化解信访案件154件,息访率达到78.3%。
从提高效率角度创设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诉讼中一些环节不规范、不便捷等问题,成立了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将原来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建立了行政管理与审判管理相分离、审判事务性工作与实体审判工作相分离、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审判管理新机制。针对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案件大幅攀升的新情况,成立劳动争议合议庭,建立了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化审判工作机制,探索实行专业化审判,提高审判效率,更好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试行刑事案件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对疑难案件进行研讨,提高正确把握刑事政策的能力;知识产权审判尝试建立三人技术组和五人合议庭,使案件审理更加公正权威。探索实施全院一线法官轮班接访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高更专业的咨询服务;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探索在民事裁判文书附“法官寄语”等。
从公正审判高效执行着力,坚持服务大局
在审理村民毕某诉村经济合作社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数十户村民认为一审判决结果给自己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表示强烈不满,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针对这一情况,二中院承办法官在确保稳定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双方当事人讲法律依据,耐心细致做调解工作,后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
作为首都中级法院,案件的审判执行结果和效果对“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尤为重要。为此,二中院法官对每个案件的处理,都要放到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
注重将司法公正高效在审判实践中具体化。在案件审判过程中,该院注重把法律原则规定和具体案件有机结合,兼顾案件性质、当事人诉求和裁判效果,要求法官严格遵循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并加强庭前举证指导;对新型疑难案件进行充分论证研究;准确掌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每一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帮助当事人全面客观分析案情,使其对诉讼结果有理性的预期,无论胜败与否,都能清楚明白。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针对法官在案件开庭后,容易忽视工作节奏把握而影响审判效率的情况,探索案件流程改造,督促合议庭开庭后必须及时合议,有效提高审限内结案率;依照审判规律,确定每季度必须达到一定结案比例,彻底改变以往年初结案数低的状况,全年实现均衡结案。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在裁决文书中辨法析理,对当事人的诉求、案件争议的焦点、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充分说明和论证;判决主文要准确明了,让当事人一目了然,能够真正看得懂;规范审前释明权、判后答疑行为,制定了《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为当事人答疑的规范(试行)》,对答疑的范围、期限、方式、负责答疑的人员进行了具体规定。在二中院大门外和接待大厅,分别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开庭公告、诉讼须知等滚动公布,还通过一系列案件进程查询系统,使当事人及时了解所涉案件的进展情况,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公正。
从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着力,坚持司法为民
该院对凌某诉保安服务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后,凌某由于不懂法,多次电话或来院向承办法官咨询,该法官四年如一日坚持为其做答疑和解释疏导工作,凌某深受感动,给法官送来了锦旗。其实,这只是二中院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该院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当作法院努力方向,关注民生,倾心为民,将爱民、便民、利民、护民的诉讼措施贯穿于诉讼全过程,努力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时时力促调解。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审级的案件,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特殊情况,从“一审案件主动调;二审再审抓心理;特殊情况启联动”三个方位促成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一审案件当事人,法官积极向当事人介绍适用调解程序的好处和优势,力促双方达成和解。对上诉和再审案件,通过认真分析当事人心理,分析纠纷形成的原因以及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期望,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对个别不能正确理解法院裁判,有切实困难但又不属法院解决范围的,或反复缠诉的当事人,启动有当事人所在单位、所在居委会、政府相关部门、派出所、当事人亲属等参加的联合调解方式,尽最大努力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使其自觉接受法院判决或与对方达成新的协议或主动撤诉。在审理杨女士与某街道办事处劳动争议纠纷过程中,承办法官考虑案件形成的历史情况、杨女士个人遭遇以及案件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加大调解力度,双方最终以给付相应补偿款的方式调解结案,街道办事处还同意今后多关心杨女士生活,尽力为其解决生活困难,让其安度晚年,也为其在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儿子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二中院还不断提升法官的调解能力,组织法官开展调解经验交流,在全院开展争做调解能手活动,并将调解经验汇集成业务学习专刊供法官学习。去年,该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近30%,个人最高调撤率达79%。其中,妥善调处了24起具有国际影响的社秀水街知识产权系列案、中国某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某集团有限公司1亿元巨额债务纠纷,有力地维护了首都经济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
处处司法为民。设立民生案件专项立案窗口,实行民生案件定期排查登记、涉众民生案件信息报送制度;对涉众及重大民生案件实施全程监督、催办;为追索赡养抚养费、养老金、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郊区县当事人特别是山区农民和年老体弱者到院应诉不便等实际困难,实行就地审案;民事案件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诉讼材料交换。他们还把司法救助作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措施,对困难群众积极实施司法救助,探索司法救助金制度等制度,去年共计发放救助金150万元。以方便群众诉讼为出发点,在立案大厅专门放置诉讼告知书、联络卡,开发建立“二审立案查询系统”、“执行案件查询系统”等应用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上诉案件、执行案件进展情况及诉讼常识,避免当事人因想了解相关情况排队等候;当事人接待大厅设立值班法官,随时为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地引导、咨询、答疑。将卷宗转化为电子档案,方便当事人查阅复印案卷。设置银行、财务室换票窗口,实现集立案、换票和交费于一体的“一站式”办公。针对涉案未成年当事人大多处于受教育阶段,平时课程紧张、辅导班多等现实情况,开通了周末法庭。
从建设廉洁公正队伍着力,坚持以人为本
该院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提升法院队伍的司法能力和整体素质。
强化理念树立。该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切实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坚定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服务首都发展的大局意识。
强化能力提高。结合形势发展与任务要求,着重提高法官的五种能力:审判案件的能力,要求法官要对所审理的案件准确把握争议焦点、正确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兼顾裁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求法官要能够及时化解案件中的各种矛盾,使当事人通过诉讼彻底解决纠纷,息诉服判;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法官在庭审、宣判和接待当事人时,能够准确适用法律语言,并能根据当事人的接受水平,以通俗、清晰、亲切的话语,为其释疑解惑;撰写文书的能力,要求法官在裁判文书的文字表达上,能够语言精确、表述明白、消灭错别字,让当事人能够读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法官要分析对审判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做出处置预案,一旦发生要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内以恰当的方式和正确的途径控制事态,并妥善化解。
强化素质培养。全方位开展对法官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去年结合民诉法的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实行、相关法律政策和适用、裁判文书说理性等审判实践热点问题,举办“以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为目标”系列讲座,更新拓展法官法学理论知识,促进其对法律的正确适用;举行疑难案件研讨,对审判中遇到难点问题,邀请北大、人大、清华、政法大等法学院的知名教授参与研讨,提高法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开展学术调研活动,通过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法院系统每年一度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开展解决审判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使法官既关注法学前沿理论的发展,又能够针对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近年来二中院撰写的《首都法院在平安奥运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调查研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审判执行机制的调查研究》、《关于二中院实施分段集约执行新机制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转化。
强化操守磨练。以公正、廉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警的职业道德操守的磨练。时刻警醒干警算好“政治、家庭、经济”三本账,要珍惜法官的荣誉。多年来坚持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字仪式,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坚持推行廉政信用评价体系,坚持发回改判案件必查、信访案件必查制度。组织干警观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警示教育片,使干警从中得到教育引以为戒。同时,自觉接受监督,聘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院视察,旁听案件审理,提出意见建议。各种措施的有力实施,有力形成了促使法官“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的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全院干警连续多年保持“零违纪”,收到当事人锦旗、表扬信179件。
从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着力,坚持持续发展
去年9月,该院在执行一起4900万元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在申请人无法提供有效财产线索情况下,执行庭查找查封组依据分工在北京全市银行系统展开“地毯式”查找,仅用三天时间便圆满执结该案。该案能迅速执结完全得益于该院执行“分段集约流程管理”新机制、得益于该院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起,破解影响、制约法院工作发展的热难点问题。
从提升公信角度完善制度。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突出的“执行难”问题,试行“分段集约执行机制”改革,加强内部监督和权力制约,提高执行力度和效率,保证了执行工作的公开透明。机制运行以来,先后执行2000余件案件,未收到一封举报投诉信且28%的执行案件在财产查找阶段便得以执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在清理执行积案过程中,该院实行定承办人员、定督办领导、定执行措施、定执行期限、定目标责任、重点案件领导包案的“五定一包”责任目标,一起涉及7案总标的6亿余元的案件顺利执结,一批积案得到解决。为统一执法标准,每年召开辖区法院各类审判工作座谈会,对适用法律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司法水平。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相关类型案件大幅增长的新情况,及时制订《进一步加强涉金融经济案件审理及执行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审理执行该类案件的基本原则。力破信访难题,与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和所属单位协调联动,形成化解涉诉信访问题的强大合力;与上访人所在单位、街道居委会和派出所“三见面”,共同做好思想疏导和稳控工作。去年,该院共化解信访案件154件,息访率达到78.3%。
从提高效率角度创设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诉讼中一些环节不规范、不便捷等问题,成立了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将原来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建立了行政管理与审判管理相分离、审判事务性工作与实体审判工作相分离、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审判管理新机制。针对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案件大幅攀升的新情况,成立劳动争议合议庭,建立了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化审判工作机制,探索实行专业化审判,提高审判效率,更好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试行刑事案件审判长联席会议制度,对疑难案件进行研讨,提高正确把握刑事政策的能力;知识产权审判尝试建立三人技术组和五人合议庭,使案件审理更加公正权威。探索实施全院一线法官轮班接访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高更专业的咨询服务;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探索在民事裁判文书附“法官寄语”等。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