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惠江水流真情
——云南省昌宁县人民法院服务农村工作纪实
2008-11-19 09:48:3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中学
  一条碧波荡漾的黑惠江流淌在云南省昌宁县内,两岸居住着34万昌宁各族儿女。黑惠江水长流,司法为民情深。黑惠江不仅流出了千年茶乡、新田园城市的昌宁,而且还流淌着一首首动人的昌宁县法院为农村服务之歌。

            让公信在为民中升华

  居住在黑惠江畔的茶发枝是位性格倔犟的彝族老人,在与小儿子发生争吵后,干脆与老伴搬到地边的草棚里生活,一住就是三年。但今年草棚再也无法遮风挡雨,茶老爹又气又急。无奈之下,他请小孙子向法院写了封信,要求帮助解决。但令茶发枝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县法院的巡回法官竟出现在草棚里了解情况,并把儿女们找来,以召开家庭会的形式就地开庭调处纠纷。经法官以当地民族的民俗和法理耐心疏导,儿女们不但当场向二老认了错,定了保证,而且还于当天把两个老人接回了家。茶发枝激动地说:“打官司不出门,我这辈子还是头一回啊!”泪水再也控制不住。

  昌宁是个多民族的山区农业县,3888平方公里有97.1%是山区,全县有90.9%的是农业人口,法院每年有80%以上的案件涉及“三农”。面对这样一个特殊情况,昌宁法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脱下法袍、走出法庭,把两腿扎在百姓中,把两眼盯在民生上,以公正赢取公信。”今年春节刚一收假,该院就组成数个巡回法庭,深入全县13个乡镇,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现场开庭调处纠纷。为服务农村林改工作,该院制定了《为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司法服务的措施》,公布了八条《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开设了邮寄立案、电话预约立案,新建了两个基层法庭,并已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收案在比上年同期增加10%的情况下,结案率却比上年同期上升25.1%,巡回办案率、简易程序适用率、调解撤诉率均达民商事案件的80%以上,所结案件无超审限、无矛盾激化、无群体性上访,司法公信明显提搞。昌宁县鸡飞乡草子地组的支国全因林地纠纷一案被告上法庭,后法官深入现场为其解决了纠纷,第二天父女俩专程赶到县法院,找到院长和主管副院长,高兴地说:“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负责任的法官啊!”而这时,民一庭庭长杨洪安一行仍在乡下巡回办案。

            让法律成为百姓的“护身符”

  面对众多的民事纠纷,法官们发现,有许多案件是因为不懂法而引起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此,昌宁县法院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一方面要求法官在立案信访、审判执行的各个阶段都要主动以案释法,达到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又积极参与县里组织的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并购买了数千份法律书籍和印制了数千份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材料发放到百姓手中。去年8月以来,该院多次组织到勐统镇打瓦村苗族村寨、卡斯镇新谷村布朗族山村、珠街彝族学校等地进行法制宣传,并坚持报刊循环利用,把法院订阅的报刊集中起来,送到挂钩联系点的彝族同胞手中。该院还制作了10期普法宣传电视专题片在全县播放,引起了社会关注,得到各界好评。

  今年7月,该院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表彰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11月6日,该院又被表彰为“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冉老板是重庆一西瓜商,与昌宁县湾甸乡一傣族女瓜农买卖西瓜已三年,但今年在履行最后一批西瓜买卖时却发生了争执。作为外地人的冉老板,眼看西瓜热销季节就要过去,而地里的西瓜却运不出去,心里又气又急,马上赶到昌宁法院把傣家女告上法庭。民二庭的法官当即赶到现场,找双方了解情况,并耐心向双方讲解《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并提出解决办法。冉老板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我怕搞地方保护,现在看来法官是公正的,是我不懂法。”并问法官:“这案子还撤得吗?”

  “撤得!”民二庭负责人李学富当即回答。

  冉老板当场撤了案,西瓜当晚被运走,傣家女的心也放下了。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