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执行监督机制
2008-10-16 09:21:0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蒋保新
  执行是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关乎民生,关乎司法权威,是生效法律文书能否最终落到实处,当事人合法权益能否实现的关键。长期以来“执行难”问题始终困扰着人民法院,也成为群众意见最为集中,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据对过去三年执行工作情况的统计,全国法院执行案件平均执结率不足50%,执行标的到位率更是40%不到。据笔者所在法院的统计,有80%的信访案件是源于执行,胜诉当事人强烈不满,称法院的判决为“法律白条”,法院的公信度受到质疑。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可见党中央对解决“执行难”给予高度重视。根治执行难,要首先立足当前国情,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大执行工作格局势在必行。执行联动机制对破解“执行难”起着重要作用,广东省政法委近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法院等11个部门将建立执行联动机制,联手打击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他们在解决执行难的开创了先河,但在执行中应标本兼治,从监督管理上入手。

  最高人民法院在给中央的《关于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报告》中,将民事执行难归结为四点: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但我们应该看到,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异地执行难行、协助执行人难求的“四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非法干预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因各种原因,常使债务悬空,大批案件被迫中止执行;一些债务人利用破产逃债,搞假破产对抗执行;被执行人暴力抗拒执行事件时有发生;有不少债务人,到了执行阶段能逃则逃,能躲则躲,能转移则转移,使得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成本越来越高;法院执行人员违反乃至破坏执行程序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通过法院执行系统内部、检察院、社会公众的联动进行全面的、多种方式的监督。

  1、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执行官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法,秉公办事,禁止枉法执行和假借执行之便,牟取任何私利。如果被执行人发砚执行官不公,有权依法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执行官接受审查或者回避。例如,债权人和执行官是亲兄弟或者亲威关系,一定要进行回避。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乱执行”往往伴随着执行难。有关执行工作的法律相对简单,很多细节性的程序规定还不充分。对此,各级法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两级法院系统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制定了内部规范,加强了内部监督。细致规范了执行行为,严明了纪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没有好的内部监督机制,就没有能够践行公正的执行员队伍,也就没有执行工作应达到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应通过国家立法进一步规范、监督执行行为。

  2、加大检察院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且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司法机关具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监督能力,因而,在有关强制执行的基本原则中,不仅应当充分体现和规范强制执行中的监督问题,而且应当将人民检察院对于强制执行的监督纳入强制执行基本原则的范畴,做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更可以通过法定途径要求执行机关对其关注的问题作出说明,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检察院和国家权力机关应重视信访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检察院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联动的重要方式。

  3、完善当事人监督机制

  应通过制定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享有知情权和执行机构的告知义务。当事人有权知悉其经办执行官、案件执行进度、采取执行措施等一切与案件执行有关的材料。同时,以法律形式规定执行机构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对相对当事人具有的告知义务。对案件实行流程管理,将案件的执行分为立案审查、排期、财产调查、控制、执行准备、集中执行、财产变现及处分、结案等阶段.对执行工作每一阶段的时限、措施、材料要求等都作明确规定,并告知当事人,防止久拖不执现象发生。让当事人对执行案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务求执行工作符合规范,程序公正。实行执事务公开制。将案件的立案时间、案号、承办执行员、执行措施、执行进度、栽定执行中止或终结的文书、监督电话等,通过通知书形式和设置自动查询电子触摸屏、建立执行情况查询网站等多种方式公之于众,透明操作,维护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知情权,强化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

  应扩大执行听证范围。在执行过程中,现在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对当事人提出追加变更执行主体、执行异议、暂缓执行、不予执行的时候举行听证。笔者认为这是不够的,应该扩大听证的使用范围,让申请人、被执行人围绕被执行人有无履行能力进行举证、质证、认证,促成当庭履行或执行和解,或中止、终结执行等,将执行过程中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和对财产状况的查明、控制、托管、评估、变现、以物抵债、以股抵债等置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监督之下。

  4、重视社会舆论监督

  允许媒体在合法的范围内报道执行案件,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说明。在通过传播手段使公众对执行工作有所了解,消除公众对执行工作的误解的同时,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价执行工作的标准之一。社会舆论监督作为范围最广的监督形式,理应在执行工作的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决“执行难”,构建和谐社会, 维护申请人利益,是历史赋予人民法官神圣使命。执行监督机制的运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依赖于各项配套制度的有效运作和相互衔接。相信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执行难的状况最终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责任编辑:李金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