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巧解千千结 倾心谱写和谐曲
---记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陈忠军
2008-09-27 16:07:1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吴涛
记不清多少回,当事人在他面前擦干泪水,露出真诚的笑脸;
记不清多少回,矛盾激化的原被告双方经他调解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
记不清多少回,当事人向法院寄来表达真情的感谢信,不吝对他的赞扬……
他,其貌不扬,皮肤黝黑,40岁,身高1.72米,体重64公斤,双眼却炯炯有神;
他,法理娴熟,运用自如,每办理一件案子,均能耐心辨法析理,使当事人胜得有理,败得服气;
他,情理交融,大局在胸,善于用心调解,真情化解当事人心中的千千结,倾心弹奏出一曲曲社会和谐的协奏曲。
自汉江中院1999年建院来, 每年办案数居全院第一,结案率居全院第一,调解率居全院第一,收到群众来信好评率也居全院第一;年年被评为“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并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上级法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及评为“全省法院民事调解能手”,并被荣记“个人二等功”……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衬托出一名人民法官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他就是汉江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陈忠军。
法官的生活其实很单调、枯燥。早晨起床,急急上班,一开庭就是一天,忙了,午饭就一盒方便面充数,总觉得当事人的事不能耽搁,饿一餐没问题。午休的规律有时因工作常常被打乱,晚上睡觉前,总还要对白天审理的案件回想一番,想想还有哪些案情没有弄清弄透。“粗”,是对自己;“细”,是对当事人。因为“细”,我五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一谈就是半天。因为“粗”,我三次午饭用方便面解决。因为“细”,当事人称我为宋鱼水式的好法官,因为“粗”,医生说“你已患胃病,今后要注意。”----摘自陈忠军日记
对待审判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他总是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公平公正地处理好每一个纠纷,用心去做一个追求真理、忠实于法律的法官,让情与法的和谐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陈忠军认为,一个法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对工作、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就很难办好案件。
2005年6月10日,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文萍收到一封当事人来信,信中叙述了她与丈夫十载夫妻、五年官司、三方扯皮、五次诉讼,以死相拼,难以息诉,汉江中院陈忠军法官讲情理、析法理,双方心悦诚服调解结案的经过。她在信中写道“五年来,我饱受了官司的痛苦,思想、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当我绝望至极,准备和丈夫玉石俱焚的时候,是党所领导的好法官陈忠军挽救了我,我有说不尽的感激。当拿到法院的调解书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五年来,我愤怒的心情得到了安慰;五年来,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我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好法官宋鱼水的工作精神……”
事情追溯到2005年上半年,陈忠军接手了一件特殊的案子。当事人双方均是年近六旬的老人,此前已打了五年的官司,矛盾十分尖锐,双方为此身心俱疲。当胡姣云拿到一审法院的判决时,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对今后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陈忠军刚接手案件时,院领导已收到当事人好几封上访信。在初次接触当事人后,陈忠军感叹当事人的生活真艰难,五年的诉讼历程真艰辛,这些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起案件处理好,让当事人摆脱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
在二审法庭上,双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针对双方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的实际情况,陈忠军除制止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外,耐心地听完了各方当事人的所有诉辩,让双方倾诉各自内心的不满和委屈,以达到双方感情宣泄的目的。双方在庭审上情绪均很激动,不同意调解,陈忠军见状果断地宣布休庭,给时间当事人冷静思考,庭后针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细心查找相关法律依据。
第二次调解时,陈忠军采取了“背靠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分别给双方做工作,将自己找好的法律依据给当事人查看,细心讲明情理和法理。当事人看到陈忠军以真诚的态度解决纠纷,讲得有理有据,刚开始怀疑法官能否公正处理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主动表示让步,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意见。一场历时五年、牵扯五次诉讼、准备随时拼命的离婚案件终于以当事人满意的调解而告终,上诉人胡姣云深为承办法官陈忠军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畏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断之以法而感动,这才有了那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陈忠军认为,判案很容易,但要做到案结事了难。案子硬判了,以后他们可能还会发生纠纷,会两败俱伤,作为一名法官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就没有尽到。只有用好调解的利器,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
潜江市民王义传被他人骗取存折并用假冒身份证从潜江市邮政局泽口邮政储蓄所取走15000元,王义传以潜江市邮政局的过错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为由提起诉讼。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不服,向中院提出上诉。
二审庭审上,双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针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陈忠军在休庭后分别向他们释明,王义传未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存折被他人骗走造成可乘之机,是本案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负主要过错,而潜江市邮政局在24小时内让当天开户的当事人取走存款,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也具有一定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为此,陈忠军建议双方当事人将此案调解处理。双方当事人为陈忠军的分析感到信服。因为感受到法官公正处理案件,严格执行法律的态度,双方当事人均愿意接受法官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协议签字后,潜江市邮政局局长感叹地对陈忠军说:“你做调解工作,从上午8点30分调到下午1点多钟,是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公正的态度感动了我们,我们对法院信服啊!”
作为法官,手头工作再忙,心里烦事再多,对待当事人都要笑脸相迎,平和热情,耐心接待,这就是“近”;对个别存心套近乎,以期得到关照的人,我们则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其离得远远的,这就是“远”。办理案件中,当事人多次邀请我吃饭联络感情,我婉言谢绝,他们又送我一些特产,我坚决推辞。当事人被疏远了,但为案件顺利调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满意,当然,我也很满意。----摘自陈忠军日记
陈忠军常想,许多当事人一生之中可能只进法院一次,当法官在裁判他们诉争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在评判法官?他们又是怎样在看待法官在审判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曾经无意识的点点滴滴呢?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善待当事人,而不仅仅把当事人作为法官审判的对象,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
陈忠军记忆中最深的,是在审理付艳霞与潜江计生站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的情景。
进入调解阶段后,双方当事人多次重复庭审中曾叙述的付的伤情如何,今后的工作如何艰难,甚至说会影响其夫妻生活,而付艳霞在庭审中眼神一直透露着无奈和迷茫。陈忠军敏感地意识到付艳霞此时的心理,她对今后的生活可能产生迷惘,对今后如何走完人生道路缺乏信心,他马上制止庭上对付伤情的议论,并安排付某到另一间审判室坐下。付艳霞的丈夫感动地对陈忠军说:“你是一个好人,案子交你办我们放心,调解意见我们听你的。”听当事人这样说,陈忠军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和感动,没想到一句很不经意的话,会给当事人带来这么大的触动。
庭后,在日记中陈忠军写到“如果法官和当事人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每一位当事人都能从法官的行为中体会到温暖和关爱,进而对法院和法律充满信任和信服,这种效果岂不是远远胜过奢华的物资装备和超前的西方理论所追求的表面尊荣和神圣吗?”
陈忠军认为,无论当事人富贵贫贱,无论当事人权倾一方还是普通群众,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唯是如此,才能做到公正司法,才能让当事人折服,才能办好每件案件。
2005年陈忠军审理了一起广华监狱、江汉油田水电厂和潜江农民杜治安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广华监狱和江汉油田水电厂自恃其特殊地位,表现出即使有钱也不赔偿的态度。
陈忠军发现苗头后,在做工作时严肃地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消了他们那种傲慢的思想。广华监狱和江汉油田水电厂受到法官的批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表示道歉,陈忠军又适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过错,通过说服教育,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害人家属黄其碧顺利地拿到了赔偿款。
黄其碧深有感触地对法官说:“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法院不但未歧视我,而是为我撑了腰,我再也不上访了。”随后她又从执行的款项中抽出500元钱,对陈忠军说:“我没什么好感谢的,谢谢你。”陈忠军连忙谢绝:“这是你丈夫用生命换来的血汗钱,你拿着好好生活吧。这点事是我们法官应该做的。”
当在法庭上观看当事人之间唇枪舌战的时候,当在与形形色色社会角色保持距离的时候,无不透露着法官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正是有了这份孤独,一个个案件才在陈忠军手中得以化干戈为玉帛,顺利调解。
2006年,陈忠军受理了有关潜江市中医院的一起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开庭前一天,陈忠军带领合议庭人员到潜江做庭前准备,潜江市中医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托熟人请陈忠军等人吃饭,陈忠军婉言谢绝。等庭审后,陈忠军将此案调解完毕,潜江市中医院为表示感谢再次表露接法官吃饭的想法,陈忠军对该院领导认真地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还是把这点钱省下来给当事人吧。”对方走时说了一句话“法官还是该你当!”陈忠军说:“不是我特别,法官都这样。”没想到,潜江市中医院院长也是一位省人大代表,在一次省人代会上,他以此案为例发言:“法院确实是在为当事人着想,这样的法官,我们信得过。”这样的事,在陈忠军身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陈忠军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人民法官”这个称号。
凡是涉及当事人的事是大事,凡是涉及自己的事是小事。今天在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开庭前五分钟时,接到岳父打来的电话,妻子糖尿病发作,因昏迷而需马上送医院。有的同志说,妻子看病是大事,开庭是小事,缓一缓也不迟。我心想,当事人大老远从外地赶来开庭,法官却因为私事改日开庭,如果你是当事人,你又如何想?这是我的工作,是大事。妻子有病可叫其姐送她去医院,事后可对妻子解释,这是小事。----摘自陈忠军日记
国以民为本,民事无小事。陈忠军总是慎重地处理每一起纠纷,他心里装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使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年10月,在审理聂西堂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一案时,陈忠军了解到,聂西堂曾多次到天门市卫生局、市政府、湖北省卫生局、省政府上访申诉,多位省市领导对此案作出批示,要求做好息诉工作。二审审理期间,受害者因长时间得不到赔偿,情绪极为急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系湖北省人大代表,明确表明如二审判决不公将采取各种手段予以反映。
该案卷宗厚达八本,被同事们戏称“集装箱”。面对众多证据和材料,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陈忠军深感责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通过仔细阅卷,他细心地归纳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经多次做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渐渐集中到争议焦点上。陈忠军又到武汉同济医院、湖北省卫生局走访了有关专家、教授,到湖北省医药公司、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咨询了有关情况。在熟悉一些专业知识后,陈忠军决定再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在“背对背”的调解中,陈忠军耐心地对当事人讲明,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请求可以得到支持,哪些请求不能得到支持,通过反复讲解,终于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赔偿30万元的调解协议。事后,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聂西堂也感激地说:“法院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法官要铁肩担道义,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要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当然,这并不是要把法官推向“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法官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法官也要象芸芸众生一样,懂得生活,懂得人情事故。陈忠军认为,只有具备这种心理,才能调解好每一件案件,如果法官高高在上,当事人就会与法官产生距离,案件是无法和谐处理的。
2006年国庆节刚过,家住潜江浩口镇的年近80岁的老人熊文美从早上6点钟搭车赶到汉江中院,他拄着一根拐杖,颤颤悠悠地来到陈忠军办公室。陈忠军连忙递上一杯热茶,让老人坐下来慢慢讲。原来,熊文美老人膝下有三个子女,不久前刚被儿女赶出居住在桥洞里,现以捡破烂为生,衣食无着,只有找法院做主。考虑到老人跋涉几十公里到法院来一趟不容易,陈忠军听完老人诉说后忙说:“您老先回去,决不让您再跑第二次,明天我们就到浩口镇对此案进行处理。”
第二天一早,陈忠军便赶到浩口镇找到老人的三个子女。老人的子女们却说自己生活也很困难,无力赡养老人。陈忠军严肃地指出,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做人的难道不应该吗?生老病死无人能免,请对方换位思考一下。经过近二个小时耐心的说服教育,老人的子女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面露惭色,表示愿意赡养老人,并提出共同出资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的方案。
陈忠军热心地帮助联系养老院,并与当地镇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对这位老人予以照顾。直到当天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安顿好后,陈忠军才放下心。临上车前,老人的子女们拉着陈忠军的手感激地说:“多谢法官的调解,如果案子判决了,乡亲们会指着脊梁骨骂我们啊!”
人要知足,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我已获得很多荣誉,当事人也很称赞,身体尚还健康,家庭非常幸福,因此我很知足。但我不能满足,因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去完善,业务水平还需不断提高,审判能力还需进一步改进……因而绝不能满足。----摘自陈忠军日记
在长年的审判工作中,陈忠军养成了一种勤学、勤思、勤动笔的习惯,他认为,法官是一种需要智慧和勤奋的职业,智慧来源于勤奋,勤奋能增长法官智慧。法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层出不穷的新类型案件。勤学是知识的原始积累,勤思就是要学有所用,勤动笔就是要把工作中的经验善于记下来。
《法庭内外》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编的一本综合性法学杂志,以刊登记各级法院法官理论调研文章为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资料:陈忠军2000年在《法庭内外》杂志发表《执行股权探析》、《谈执行机构的现状与改革》;2001年发表《浅谈补偿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法律适用的区别》;2002年发表《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认定》;2003年发表《在校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责任认定浅探》……从2000年以来,陈忠军平均每年都有2-3篇理论调研文章在各类中央及省级理论刊物上发表。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陈忠军均有论文获奖……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其权威、规范、严密、廉洁,考试难度之大,通过率之低,被誉为“天下第一考”,身为法官的陈忠军决心通过参加司法考试检验自己对法学知识的掌握。毕竟离开学校及书本多年,且工作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复习,陈忠军一边工作不放松,另一方面抓住点滴时间学习,2007年9月,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陈忠军便以386分的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让身边的同事们由衷地赞叹。
工作之余,陈忠军还学习英语、学习电脑知识、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法律著作,使用电脑制作裁判文书、进行编辑排版,上网搜索最新法律研究资料,向法学刊物投稿。
陈忠军认为,事业是一座山峰,需要永不停息地攀登,只有保持一种永远拼搏进取的精神,才不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落后。
2008年4月18日,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文萍在收到海南农民工亲属吴国平寄来的感谢信后,亲笔批示:“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政治部摘发该信件,号召全院干警向陈忠军同志学习,公正司法,服务人民。”对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来说,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就是最好的荣誉,也是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这就是陈忠军,一位朴实、平凡,但又浑身充满着的人性色彩、令人信服、尊重的人民法官。连续八年来,他用心在和当事人交流,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赞许;连续八年来,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片调解的蓝天;连续八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公正廉洁,严格执法,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民法官的光荣人生。
记不清多少回,矛盾激化的原被告双方经他调解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
记不清多少回,当事人向法院寄来表达真情的感谢信,不吝对他的赞扬……
他,其貌不扬,皮肤黝黑,40岁,身高1.72米,体重64公斤,双眼却炯炯有神;
他,法理娴熟,运用自如,每办理一件案子,均能耐心辨法析理,使当事人胜得有理,败得服气;
他,情理交融,大局在胸,善于用心调解,真情化解当事人心中的千千结,倾心弹奏出一曲曲社会和谐的协奏曲。
自汉江中院1999年建院来, 每年办案数居全院第一,结案率居全院第一,调解率居全院第一,收到群众来信好评率也居全院第一;年年被评为“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并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上级法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及评为“全省法院民事调解能手”,并被荣记“个人二等功”……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衬托出一名人民法官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他就是汉江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陈忠军。
法官的生活其实很单调、枯燥。早晨起床,急急上班,一开庭就是一天,忙了,午饭就一盒方便面充数,总觉得当事人的事不能耽搁,饿一餐没问题。午休的规律有时因工作常常被打乱,晚上睡觉前,总还要对白天审理的案件回想一番,想想还有哪些案情没有弄清弄透。“粗”,是对自己;“细”,是对当事人。因为“细”,我五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一谈就是半天。因为“粗”,我三次午饭用方便面解决。因为“细”,当事人称我为宋鱼水式的好法官,因为“粗”,医生说“你已患胃病,今后要注意。”----摘自陈忠军日记
对待审判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他总是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公平公正地处理好每一个纠纷,用心去做一个追求真理、忠实于法律的法官,让情与法的和谐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陈忠军认为,一个法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没有对工作、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就很难办好案件。
2005年6月10日,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文萍收到一封当事人来信,信中叙述了她与丈夫十载夫妻、五年官司、三方扯皮、五次诉讼,以死相拼,难以息诉,汉江中院陈忠军法官讲情理、析法理,双方心悦诚服调解结案的经过。她在信中写道“五年来,我饱受了官司的痛苦,思想、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当我绝望至极,准备和丈夫玉石俱焚的时候,是党所领导的好法官陈忠军挽救了我,我有说不尽的感激。当拿到法院的调解书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五年来,我愤怒的心情得到了安慰;五年来,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我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好法官宋鱼水的工作精神……”
事情追溯到2005年上半年,陈忠军接手了一件特殊的案子。当事人双方均是年近六旬的老人,此前已打了五年的官司,矛盾十分尖锐,双方为此身心俱疲。当胡姣云拿到一审法院的判决时,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对今后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陈忠军刚接手案件时,院领导已收到当事人好几封上访信。在初次接触当事人后,陈忠军感叹当事人的生活真艰难,五年的诉讼历程真艰辛,这些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起案件处理好,让当事人摆脱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
在二审法庭上,双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针对双方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的实际情况,陈忠军除制止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外,耐心地听完了各方当事人的所有诉辩,让双方倾诉各自内心的不满和委屈,以达到双方感情宣泄的目的。双方在庭审上情绪均很激动,不同意调解,陈忠军见状果断地宣布休庭,给时间当事人冷静思考,庭后针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细心查找相关法律依据。
第二次调解时,陈忠军采取了“背靠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分别给双方做工作,将自己找好的法律依据给当事人查看,细心讲明情理和法理。当事人看到陈忠军以真诚的态度解决纠纷,讲得有理有据,刚开始怀疑法官能否公正处理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主动表示让步,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意见。一场历时五年、牵扯五次诉讼、准备随时拼命的离婚案件终于以当事人满意的调解而告终,上诉人胡姣云深为承办法官陈忠军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畏艰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断之以法而感动,这才有了那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陈忠军认为,判案很容易,但要做到案结事了难。案子硬判了,以后他们可能还会发生纠纷,会两败俱伤,作为一名法官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就没有尽到。只有用好调解的利器,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
潜江市民王义传被他人骗取存折并用假冒身份证从潜江市邮政局泽口邮政储蓄所取走15000元,王义传以潜江市邮政局的过错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为由提起诉讼。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不服,向中院提出上诉。
二审庭审上,双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针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陈忠军在休庭后分别向他们释明,王义传未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存折被他人骗走造成可乘之机,是本案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负主要过错,而潜江市邮政局在24小时内让当天开户的当事人取走存款,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也具有一定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为此,陈忠军建议双方当事人将此案调解处理。双方当事人为陈忠军的分析感到信服。因为感受到法官公正处理案件,严格执行法律的态度,双方当事人均愿意接受法官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协议签字后,潜江市邮政局局长感叹地对陈忠军说:“你做调解工作,从上午8点30分调到下午1点多钟,是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公正的态度感动了我们,我们对法院信服啊!”
作为法官,手头工作再忙,心里烦事再多,对待当事人都要笑脸相迎,平和热情,耐心接待,这就是“近”;对个别存心套近乎,以期得到关照的人,我们则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其离得远远的,这就是“远”。办理案件中,当事人多次邀请我吃饭联络感情,我婉言谢绝,他们又送我一些特产,我坚决推辞。当事人被疏远了,但为案件顺利调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结果都满意,当然,我也很满意。----摘自陈忠军日记
陈忠军常想,许多当事人一生之中可能只进法院一次,当法官在裁判他们诉争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在评判法官?他们又是怎样在看待法官在审判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曾经无意识的点点滴滴呢?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善待当事人,而不仅仅把当事人作为法官审判的对象,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
陈忠军记忆中最深的,是在审理付艳霞与潜江计生站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的情景。
进入调解阶段后,双方当事人多次重复庭审中曾叙述的付的伤情如何,今后的工作如何艰难,甚至说会影响其夫妻生活,而付艳霞在庭审中眼神一直透露着无奈和迷茫。陈忠军敏感地意识到付艳霞此时的心理,她对今后的生活可能产生迷惘,对今后如何走完人生道路缺乏信心,他马上制止庭上对付伤情的议论,并安排付某到另一间审判室坐下。付艳霞的丈夫感动地对陈忠军说:“你是一个好人,案子交你办我们放心,调解意见我们听你的。”听当事人这样说,陈忠军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和感动,没想到一句很不经意的话,会给当事人带来这么大的触动。
庭后,在日记中陈忠军写到“如果法官和当事人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每一位当事人都能从法官的行为中体会到温暖和关爱,进而对法院和法律充满信任和信服,这种效果岂不是远远胜过奢华的物资装备和超前的西方理论所追求的表面尊荣和神圣吗?”
陈忠军认为,无论当事人富贵贫贱,无论当事人权倾一方还是普通群众,都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唯是如此,才能做到公正司法,才能让当事人折服,才能办好每件案件。
2005年陈忠军审理了一起广华监狱、江汉油田水电厂和潜江农民杜治安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广华监狱和江汉油田水电厂自恃其特殊地位,表现出即使有钱也不赔偿的态度。
陈忠军发现苗头后,在做工作时严肃地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消了他们那种傲慢的思想。广华监狱和江汉油田水电厂受到法官的批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表示道歉,陈忠军又适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过错,通过说服教育,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害人家属黄其碧顺利地拿到了赔偿款。
黄其碧深有感触地对法官说:“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法院不但未歧视我,而是为我撑了腰,我再也不上访了。”随后她又从执行的款项中抽出500元钱,对陈忠军说:“我没什么好感谢的,谢谢你。”陈忠军连忙谢绝:“这是你丈夫用生命换来的血汗钱,你拿着好好生活吧。这点事是我们法官应该做的。”
当在法庭上观看当事人之间唇枪舌战的时候,当在与形形色色社会角色保持距离的时候,无不透露着法官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正是有了这份孤独,一个个案件才在陈忠军手中得以化干戈为玉帛,顺利调解。
2006年,陈忠军受理了有关潜江市中医院的一起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开庭前一天,陈忠军带领合议庭人员到潜江做庭前准备,潜江市中医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托熟人请陈忠军等人吃饭,陈忠军婉言谢绝。等庭审后,陈忠军将此案调解完毕,潜江市中医院为表示感谢再次表露接法官吃饭的想法,陈忠军对该院领导认真地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还是把这点钱省下来给当事人吧。”对方走时说了一句话“法官还是该你当!”陈忠军说:“不是我特别,法官都这样。”没想到,潜江市中医院院长也是一位省人大代表,在一次省人代会上,他以此案为例发言:“法院确实是在为当事人着想,这样的法官,我们信得过。”这样的事,在陈忠军身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陈忠军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人民法官”这个称号。
凡是涉及当事人的事是大事,凡是涉及自己的事是小事。今天在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开庭前五分钟时,接到岳父打来的电话,妻子糖尿病发作,因昏迷而需马上送医院。有的同志说,妻子看病是大事,开庭是小事,缓一缓也不迟。我心想,当事人大老远从外地赶来开庭,法官却因为私事改日开庭,如果你是当事人,你又如何想?这是我的工作,是大事。妻子有病可叫其姐送她去医院,事后可对妻子解释,这是小事。----摘自陈忠军日记
国以民为本,民事无小事。陈忠军总是慎重地处理每一起纠纷,他心里装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使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年10月,在审理聂西堂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一案时,陈忠军了解到,聂西堂曾多次到天门市卫生局、市政府、湖北省卫生局、省政府上访申诉,多位省市领导对此案作出批示,要求做好息诉工作。二审审理期间,受害者因长时间得不到赔偿,情绪极为急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系湖北省人大代表,明确表明如二审判决不公将采取各种手段予以反映。
该案卷宗厚达八本,被同事们戏称“集装箱”。面对众多证据和材料,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陈忠军深感责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通过仔细阅卷,他细心地归纳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经多次做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渐渐集中到争议焦点上。陈忠军又到武汉同济医院、湖北省卫生局走访了有关专家、教授,到湖北省医药公司、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北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咨询了有关情况。在熟悉一些专业知识后,陈忠军决定再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在“背对背”的调解中,陈忠军耐心地对当事人讲明,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请求可以得到支持,哪些请求不能得到支持,通过反复讲解,终于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赔偿30万元的调解协议。事后,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聂西堂也感激地说:“法院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法官要铁肩担道义,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要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当然,这并不是要把法官推向“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法官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法官也要象芸芸众生一样,懂得生活,懂得人情事故。陈忠军认为,只有具备这种心理,才能调解好每一件案件,如果法官高高在上,当事人就会与法官产生距离,案件是无法和谐处理的。
2006年国庆节刚过,家住潜江浩口镇的年近80岁的老人熊文美从早上6点钟搭车赶到汉江中院,他拄着一根拐杖,颤颤悠悠地来到陈忠军办公室。陈忠军连忙递上一杯热茶,让老人坐下来慢慢讲。原来,熊文美老人膝下有三个子女,不久前刚被儿女赶出居住在桥洞里,现以捡破烂为生,衣食无着,只有找法院做主。考虑到老人跋涉几十公里到法院来一趟不容易,陈忠军听完老人诉说后忙说:“您老先回去,决不让您再跑第二次,明天我们就到浩口镇对此案进行处理。”
第二天一早,陈忠军便赶到浩口镇找到老人的三个子女。老人的子女们却说自己生活也很困难,无力赡养老人。陈忠军严肃地指出,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做人的难道不应该吗?生老病死无人能免,请对方换位思考一下。经过近二个小时耐心的说服教育,老人的子女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面露惭色,表示愿意赡养老人,并提出共同出资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的方案。
陈忠军热心地帮助联系养老院,并与当地镇政府取得联系,希望对这位老人予以照顾。直到当天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安顿好后,陈忠军才放下心。临上车前,老人的子女们拉着陈忠军的手感激地说:“多谢法官的调解,如果案子判决了,乡亲们会指着脊梁骨骂我们啊!”
人要知足,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我已获得很多荣誉,当事人也很称赞,身体尚还健康,家庭非常幸福,因此我很知足。但我不能满足,因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去完善,业务水平还需不断提高,审判能力还需进一步改进……因而绝不能满足。----摘自陈忠军日记
在长年的审判工作中,陈忠军养成了一种勤学、勤思、勤动笔的习惯,他认为,法官是一种需要智慧和勤奋的职业,智慧来源于勤奋,勤奋能增长法官智慧。法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层出不穷的新类型案件。勤学是知识的原始积累,勤思就是要学有所用,勤动笔就是要把工作中的经验善于记下来。
《法庭内外》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编的一本综合性法学杂志,以刊登记各级法院法官理论调研文章为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资料:陈忠军2000年在《法庭内外》杂志发表《执行股权探析》、《谈执行机构的现状与改革》;2001年发表《浅谈补偿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法律适用的区别》;2002年发表《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认定》;2003年发表《在校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责任认定浅探》……从2000年以来,陈忠军平均每年都有2-3篇理论调研文章在各类中央及省级理论刊物上发表。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上,陈忠军均有论文获奖……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其权威、规范、严密、廉洁,考试难度之大,通过率之低,被誉为“天下第一考”,身为法官的陈忠军决心通过参加司法考试检验自己对法学知识的掌握。毕竟离开学校及书本多年,且工作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复习,陈忠军一边工作不放松,另一方面抓住点滴时间学习,2007年9月,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陈忠军便以386分的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让身边的同事们由衷地赞叹。
工作之余,陈忠军还学习英语、学习电脑知识、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法律著作,使用电脑制作裁判文书、进行编辑排版,上网搜索最新法律研究资料,向法学刊物投稿。
陈忠军认为,事业是一座山峰,需要永不停息地攀登,只有保持一种永远拼搏进取的精神,才不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落后。
2008年4月18日,汉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覃文萍在收到海南农民工亲属吴国平寄来的感谢信后,亲笔批示:“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政治部摘发该信件,号召全院干警向陈忠军同志学习,公正司法,服务人民。”对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来说,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就是最好的荣誉,也是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这就是陈忠军,一位朴实、平凡,但又浑身充满着的人性色彩、令人信服、尊重的人民法官。连续八年来,他用心在和当事人交流,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赞许;连续八年来,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片调解的蓝天;连续八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公正廉洁,严格执法,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民法官的光荣人生。
责任编辑:李金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