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老井故事道法官为民新篇
2008-08-13 14:05: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瑶
法官井前把案调。
  8月的滇西雨城龙陵,连日大雨不断,使人难于想象这样的地方还会缺水。然而,在距县城26公里的镇安镇蛮告村12个村民小组的4000余人,却为争夺清水井村民互不相让。时隔一年,当云南省龙陵县人民法院的王家武、段应沛法官再次来到该村下访时,村民们像见到久违的亲人激动地道出心声:“过去,我们过大年和办红白喜事都要到邻村去去借水,多亏法官的帮助、政府的重视,如今我们村再不为水发愁啦!”

            争夺清水井村民互不退让

  镇安镇蛮告村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城东北,全村12个村民小组,村民4000余人,其中生活在蛮告寨子的有8个村民小组,是全县村民人数最多的一个自然村。清水井位于蛮告寨子外,距寨子2公里,历史上一直是外寨8个村民小组的水源,村民们祖祖辈辈饮用井水繁衍生息,清水井对村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村民时常因用水问题产生矛盾,引发纠纷。 2005年9月,外六组杨忠宽、外七组陈云富等10户47人、第三人外七组尹进富等17户与外八组陈云海等20户就因用水问题产生纠纷,后经该镇法律服务所协调处理,达成了调解协议,纠纷暂时得以平息。 2007年3月14日,杨忠宽等以被告未严格履行调解协议,致使生活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将陈云海等起诉到法院,请求其停止侵害。

           法官查实情案件得以明朗

  龙陵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于5月16日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当事人在诉讼中所争议的各组私挖乱接水管行为致水源不足仅是该案发生的一个表象,导致该案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争议地——蛮告寨子历史以来水源就不足,如果法院单纯地就案办案,根本不可能使用水纠纷得到实质性解决。开庭前的3月26日,王家武法官和办案人员到达现场勘查,发现公共水源老清水井蓄水不满,水位线达不到接入尹家大井的钢管接头,致使尹家大井无法蓄水,清水井无法蓄水的原因在于水井外有新开挖的两个小水池,水渗入小水池后影响了蓄水。由于尹家大井无法积水,部分群众到尹家大井挑不到水,部分村民只能到有水农户家中借水喝,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法院当即决定尽快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水务部门取得联系,经与镇安镇党委、政府联系,得知当地党委、政府及基层组织已多次组织村民寻找水源,该项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且进入雨季,村民的饮水问题相应得到缓解。

  为从根本上解决争议各方的饮水问题。2007年10月9日,保山中院新闻中心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写成稿件发往中国法院网,迅速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征询各方当事人意见,龙陵县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中止该案的审理。与此同时,龙陵县水务局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证明材料,证实发生取水纠纷的蛮告村外三至外八村民小组饮水工程,已经镇安镇党委、政府的反映被列为2006年第二批国债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已报省水利厅,该工程在2008年1月便开始动工,历时4个多月主水管道架通。当看到清澈的水注入到水池后,村民们开心地笑了。

         法律似盐民若水调出美味

  法律似盐,百姓若水,两者相融调出美味。为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龙陵县法院把“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就要和老百姓零距离接触”视为工作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司法服务意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化解纠纷的机制,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与此同时,该院充分运用审判职能,将各项审判工作延伸到农村,把法律送到农村,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并组织法官和专职信访人员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对当事人耐心地做释法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临近下午,两位法官即将结束下访工作,天空中依然下着大雨,望着法官满脚的泥浆,村民们再三挽留法官再歇息一会,可他们谢绝了村民们的好意,踏上归程。再大的雨也挡不住法官前进的决心,沿着湿滑泥泞的山路,两位法官依然稳步行进在山间小路上。
责任编辑:黎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