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案数居高不下,且呈低龄化发展和逐步趋于暴力犯罪的趋势。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具体条件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
一、安阳市殷都区法院近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
表1.安阳市殷都区法院未成年人犯罪统计表
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犯罪人数为2004年13件23犯,2005年27件52犯,2006年28件71犯,2007年31件74犯。其中盗窃案件为45件,占总数的45.4%,抢劫、抢夺案件为34件,占总数的34。3%,故意伤害案件为15件,占总数的15.1%,其他案件为6件,占总数的5.2%。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
未成年时期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度时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心理上总的特点是: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具有很大的动荡性和可塑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自我认识发展的特征
未成年人在实际的生活中,经过各种锻炼,认识能力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愿意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但总的来说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还比较低,认识带有很大的表面性、片面性,所以就形成了独立性意识发展快而认识能力发展跟不上的矛盾。
2.情感的特征
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未成年人的感情体验是丰富的,动荡性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应有的理智,感情冲动时就容易犯错误。在这一时期,男性的冲动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男性的犯罪比例也明显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犯罪人数占81.6%,女性占18.4%
表2.男女犯罪的比例分析:
3.未成年人的意志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处于发育过程,意志性格也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所以未成年人的认识有相当的片面性,有时感情多于理智,感情和情绪都对意志发生影响,相互作用。
从未成年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特征来看,它们都处于发展变化中,未定性,不成熟,有可塑性。任何一方面的不利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注重在此阶段培养起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情趣,使他们能自觉的远离犯罪、抵制犯罪。
(二)未成年人的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每个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堕落的总根源都能从他们的人生观那里找到答案,人生观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表3.不同的人生观影响犯罪的比例分析:
1.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的形成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结果,这些思想侵蚀了一部分思想意识不健康的未成年人,使他们狂热的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在统计的案例中因受享乐主义而犯罪的占22.7%。
2.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意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侵蚀是相当深的,当他们满足不了对金钱的欲望时,他们就去盗窃、抢劫,所以在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劫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盗窃占案件总数的45.4%,抢劫、抢夺占案件总数的34.3%。
3.哥们义气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道德上是非颠倒、善恶不分,把哥们义气关系奉若神明,受哥们义气的腐朽观念危害极大,极易使未成年人因哥们义气而步入犯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未成年这个特殊的时期,各方面尚未定性,处于发展变化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要创造有益的健康环境,才能使未成年人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的远离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影响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常常对孩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实际,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环境主要有以下五种:
表4.不同类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溺爱型家庭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会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会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自私、任性的种子,从而发展形成不良的个性、偏好。在统计的案例中因家庭溺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总人数的16%。
2.失和型家庭
家庭亲人间的隔阂,失掉了家庭和睦的关系,使他们到外界去寻求安慰和温暖,常常易被坏人利用;有的父母草率离婚,受害者也是子女,他们推卸教养的责任,不顾后果。在未成年犯中,来自失和家庭的占未成年犯总数的17.7%。
3.打骂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简单化、专制化都是促使未成年人思想恶化的原因。对孩子经常性打骂,极易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同时这种暴力行为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孩子也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在统计的案例中打骂性家庭占到了19.5%。
4.放任型家庭
在统计的未成年犯中,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占9%。大多数的少年虽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但父母对他们缺乏沟通、了解,有的家长竟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在统计的案例中,未成年人犯罪与家长的放任有直接关系的就占到了31.5%。
5.留守性家庭
留守性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出外打工,将未成年人托付其他亲属照顾,使其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家庭。在统计的案例中,留守性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为15.3%。
(二)未成年人犯罪与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工作的优劣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表5.未成年犯的学历分析:
1.学校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有个别学校,对所谓的“差生”,采取歧视性措施,不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个别学校违反教育法规,执意将有缺点的学生哄出校门。这样做使未成年人较早步入社会,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程度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2.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表6.教师责任心分析
有的教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责任心。这些未成年犯中,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对此老师不是耐心教育,而是不管不问,甚至劝其退学,把学生像包袱一样甩向社会。
(三)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责任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绝不是偶然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影响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1.未成年人大都缺乏法制教育
表7.学校法制教育和宣传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在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在犯罪时不知道或不考虑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些少年犯,直到法庭宣判时才知道自己犯了罪,以致悔恨不已。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接受法制教育的仅占到15%,比例相当小。
2.色情、暴力音像制品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表8.精神文化生活的污染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的思想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些少年犯中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45.7%;经常进入歌舞厅的占39%,偶尔进入的占41%。
3.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等娱乐场所的侵蚀作用依然很大。
虽然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一些经营者为了赚钱,仍然以各种名目吸引未成年人入内。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在统计的案例中,因迷恋上网而犯罪的达到41.3%。
综上所述,我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做了具体的量化分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了极端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净化有害环境,改善社会风气,改善家庭环境,使未成年人形成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从而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