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2008-07-25 08:32:4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远伟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面临的大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究其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观上讲,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

  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因素。心理发育不成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引诱,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具体而言,一是享乐至上的幸福观;二是哥们义气的友谊观;三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四是淡薄模糊的法制观。

  2、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土壤。第一、生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未成年人以“有钱”为荣,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信念。社会上拜金主义、贫富差别的影响,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当他们没有或失去享受的物质基础时,就会采取盗窃、抢劫、绑架等手段获取钱物,从而走向犯罪深渊。第二、社会管理力度不够,社会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离开学校的这部分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他们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在社会上放任自流,思想苦闷,精神空虚,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第三、不良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未成年人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自然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向犯罪。

  3、家庭教育的失当,为未成年人犯罪推波助澜。一是家庭结构缺损,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在单亲家庭中,未成年人由于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从而形成孤僻、冷淡的性格,甚至会走向极端,变得冷酷、残忍。而这种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放任自流,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二是家庭成员不和睦,造成未成年人人格不健全。未成年人生活在没有感情的家庭中,心灵封闭,感情冷漠,逆反心理强,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处事方式固执、偏激。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或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就会突然爆发,不计后果,实施犯罪。三是家庭教育失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之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其他一切都无所谓,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太高,教育方式又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一言一行处处受家长支配,稍有过错,就会被训斥或打骂,使未成年人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恐惧心理,常常会远离家庭,在同学、同龄人、同经历的人群中寻找同情和温暖,一旦遭到坏人的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之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是非观念模糊,骄傲自大,任性自私,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一旦遇到挫折则又变得非常脆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四是家长自身行为不当,误导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行为失当,或者品行不端,甚至劣迹斑斑,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诱发其犯罪。五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规律和特点,缺少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并由此导致了子女养育的盲目性、非理性,从而使未成年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4、学校的教育失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一些学校领导重视的是生源、荣誉,老师拼命地抓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理想、道德、法制的教育或者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有的学校责任心不强,对校规校纪抓得不严,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未成年学生,无人过问,使他们无故逃学。一旦流入社会,结伙成群,互相传染不良习性,加之学校没有及时发现与制止。久之,使他们胆大妄为,蔑视校规,从而走向犯罪;有的学校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在未成年学生中人为地形成身份地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心理严重失衡,最终使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走向犯罪。个别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总之,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很多,我们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1、规范娱乐场所,清理整顿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产生危害的娱乐场所,国家进行了规制。但是,有些娱乐场所的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仍有令不行。比如网吧,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以及网吧设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还有些网吧老板为了利润明知而违反规定。因此,如何使娱乐场所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上下大力气,从而真正把未成年人堵在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之外。同时,要加大对有可能诱发色情活动的经营场所进行综合治理,做到不要让污泥浊水侵蚀我们的下一代。

  2、农村保障体系急待建立。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基本都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居民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如低保户。相对而言,在农村目前还是非常薄弱的,在农村生老病死没有任何保障,加上有些人违背计划生育多子多女。一旦生活陷入困境,很容易引发其未成年子女犯罪。因此,应尽快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石。未成年人的家长们应当主动学习法律常识、德育知识和育儿知识等;要用律已正已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要多留意孩子的变化,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重视家庭环境建设,发挥家庭养育与教育的双重功能

  4、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学校教育自身并非是至善至美的,必须加强和改进。否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首先,要求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将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其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其次,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水平,切实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状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再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时刻注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对学生中已经出现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良苗头要采取切实措施,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防患于未然。此外,应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校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总之,把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同时加强未成年人的自身修养,和谐发展,以达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