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2月,为快速执结案件,下乡执行案件的赵自力(右二)和同事在风雪中推车前行。
- 2005年10月,赵自力(右二)和同事为王屋山深山区的郭大娘送去2000元执行款。
玉川无言,济水呜咽。
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般倾诉。
2006年8月15日14时43分,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42岁的赵自力在与癌魔顽强抗争200多天后,带着对执行工作的无限牵挂走了,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走了。
8月17日8时40分,天空隐隐垂着低沉的雾霭,如同扯不断的哀思,使天地之间挂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忧伤。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自发聚到市殡仪馆,和赵自力并肩奋战在执行一线的同事们来了;因他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到赔偿的申请人来了;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心甘情愿偿还欠款的被执行人也来了……来得更多的,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他们深深地为赵自力的崇高思想和精神境界所感动。他们眼含泪水,伫立在赵自力的遗体前,为一位年仅42岁的人送行,为这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送行。
他为这片土地做过什么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面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泪眼,面对遗像上赵自力沉静的面容,笔者视线模糊,无法再将采访继续下去。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谁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就会把他铭刻在心碑上。
一
“我抱怨过,绝望过,是你给了我希望,使我感受到了啥叫司法公正!赵法官,我这掏心窝的话,你知道吗?”申请人李火枪透过泪眼,翘首问天。
8月16日晚上,得知赵自力去世的消息后,济源市交通局职工李火枪痛哭流涕:“不是说好人一生平安吗?赵法官那么好的人,咋会斗不过病魔呢?我心里难受呀……这样的好人值得我怀念一辈子!”
1996年,李火枪的女儿上夜班时,右手被机器轧掉了,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一直得不到赔偿。无奈之下,李火枪拿起法律武器,将女儿上班的公司告上法庭。在法院判决赔偿后,负责执行此案的正是赵自力。他接手该案后,立即到李火枪女儿上班的公司调查取证,一趟一趟跑,一遍一遍催。
2005年冬,天降大雪,李火枪到法院找赵自力询问案件的执行情况。赵自力一见他便说:“走,咱去公司再找一下,争取见到负责人。”
“北风一吹,雪下得正猛,要不等一会儿吧!”李火枪说。赵自力笑了:“儿女是爹娘的心头肉,我知道这是你的心病,急着呢!怕啥,你不就是冒雪来的吗?”说话间,赵自力已走到屋外,推起了自行车。可是,雪薄路滑,还没骑两步,车子一歪,赵自力仰面摔倒在地。
看着赵自力疼得连连吸气,李火枪心里过意不去,握住他的车把,连连说:“也不急,等天好了再去!”赵自力却摆摆手,一抬腿上了车。
看着赵自力在漫天的雪花中,小心翼翼骑着车的背影,李火枪陡然鼻子发酸,嘴里喃喃说道:“常听人说,大盖帽,两头翘,吃过原告吃被告。赵自力呀赵自力,你对案子这般费心,让我重新认识了啥叫司法公正。”
最让李火枪感动的是,今天春天,赵自力去北京治病期间仍关心着自己的案子。他除了把此案委托给同事外,还一次次给被执行单位打电话催促尽快执结,并及时把相关信息转告李火枪。在赵自力不懈的努力下,这起拖了10年的赔偿案终于有了结果。
天平胸前挂,爱心暖万家。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赵自力深深感到,要当好一名执行干警真不容易,不但要有秉公执法的浩然正气,还要有情系于民的仁爱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视群众为兄长,视百姓为衣食父母。
二
2005年年底,见到赵自力后,申请人刘宾未语泪先流:“6万多元执行款再要不回来,我们30多个弟兄都没脸回老家,拿什么过年呀!”
赵自力紧紧握住刘宾布满老茧的手:“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冒着刺骨的寒风,赵自力和时任济源市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的李云飞连夜踏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天津某公司的负责人逃避执行,赵自力便穿着大衣,在冰天雪地里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落到了他的头上、脸上。冷了,他就搓搓手、跺跺脚,活动活动。后来,当该公司的负责人在大门口看到一个来回走动的“雪人”时,一把握住赵自力冰冷的手说:“就冲你这种精神,我服了!再不给钱,心里过意不去!”
每当看到一卷卷装订成册的结案卷宗,看到当事人接到一笔笔执行款时那激动的表情,赵自力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微笑,觉得干执行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三
“能让我这被执行人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来,这可不是哪个法官都能做到的。老赵,你真是好样的,我从心眼里敬佩像你这样不贪不占的好法官!”被执行人李某说起赵自力无比佩服。
李某所承包的食品加工厂欠债20余万元,其父一跑了之,债权人纷纷起诉。赵自力负责案件的执行工作后,要求他拍卖厂子还债。李某拿出6000元钱要塞进赵自力的口袋,想让他把案子“缓一缓”。“当时就我俩在场。我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那些大盖帽怎么样,我太清楚了。6000元钱相当于赵法官半年的工资呀。”谁知赵自力“啪”地打开李某的手:“你还不了解我,我是规规矩矩办案的人。”
谈起这事,李某眼圈红了:“跟记者说这事,我是用巴掌往自己脸上掴,但为了赵法官,我愿意!”赵自力去世后,他送了一个花圈,上写“沉痛悼念好法官赵自力”。
“公公正正办案,清清白白做人”是赵自力的做人准则。案件执结后,许多心怀感激的申请人,感受到了他的廉洁自律。2005年,当郑州某公司的刘女士拿到济源市某单位支付的18万元欠款后,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为此事费心费力的赵自力,就拿出了2000元现金。赵自力一边把钱往刘女士的包里装,一边严肃地说:“你这是干什么,快拿回去!”“不行,你如果不要,我就不回郑州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面对执意要留下钱的刘女士,赵自力笑了:“你如果真是心意不过的话,那就留下订报纸钱吧!”两周后,赵自力利用到郑州出差的机会,专程到郑州邮政局,用刘女士留下的几百元钱,为其所在的公司订了《人民法院报》。收到报纸后,感慨万分的刘女士提笔给市法院写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详细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在结束部分写了几个大字——“通过这件事,我认识了一位好法官”。
一个合格的执行干警,不仅仅是多执行案件,最关键的一条,是能顶得住钱的诱惑、权的压力,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赵自力自幼受着纯朴、善良、诚实的熏染。少年时,他就非常崇拜包公的刚直不阿,梦想着做一名公正如山的执法者。也许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但当他走进法院的大门时,这少年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四
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最后防线,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执行干警不仅要面对被申请人的阻挠、谩骂、侮辱乃至暴力抗拒,而且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执行难,人难找,门推进,脸难看,事难办,但赵自力说:“无论多难,我们必须尽力。只要有执行线索,我就要用尽一切执行手段,挖地三尺,坚决兑现,不让法律给当事人打白条。”
在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他也曾遇到过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甚至被抓破过脸,划伤过手指,被撕破过衣服。面对刀与棒的威胁,有时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赵自力不畏强暴,从未退缩,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对执行工作的执著与忠诚。
2004年冬天,赵自力去执行一起债务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刘某早就得到了消息,在家里准备好了摄像机和菜刀,喊道:“你敢过来试试,你要是进屋我就用刀砍你,你要是夺刀我就让媳妇用摄像机录下来,说法官拿刀砍我!”赵自力呵呵一笑:“刘哥,早知道你要摄像,我早上出门时就应该好好洗把脸,再换身新衣裳。我这样子上你的镜头怎么行呢?”闻听此言,围观的群众乐了,刘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最后,在赵自力的劝说下,被执行人服气了,没有任何怨言偿还了债务。
五
“你就是一头较真的老黄牛,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自力哥,九泉之下你后悔不?”同事刘小坤望着赵自力堆满卷宗的办公桌,未语泪先流。
提起自力哥,刘小坤这个七尺男儿哭得像个孩子:“自力哥心里只有工作,只有案子,只有别人,就是没有自己。他呀,一工作起来,啥也顾不上了,啥也不说了,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
2005年春节前夕,赵自力主动找到刘小坤:“小坤,你有一阵子没回老家洛阳了,父母肯定挺惦记你的。快过年了,你把手边的案子移交给我,回家好好陪二老过年吧!”
接到刘小坤移交的一起离婚财产纠纷案后,赵自力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申请人张某与被执行人殷某离婚后,因财产问题一直没有协调好,张某还有一部分财产在殷某家却怎么也拉不走。
正月初三一大早,赵自力就叫开了被执行人殷某家的房门。“哎,这么早就来亲了!”殷某的母亲笑着开了门。赵自力也笑着高声说:“大娘,给您拜年了,过节好!我给你送的年礼呀,就是法律知识,您看成吗?”从正月初三到初五,赵自力几次到殷某家做思想工作,终于妥善解决了这起执行案件。
六
翻开赵自力厚厚的工作笔记,追寻着他自1995年转业到济源市法院的人生足迹,方能体会他的理想和追求,体会他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体会他爱岗敬业的那股“牛劲”。
赵自力,中等身材,腰板笔直,举手投足间,自有军人的洒脱。十几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的铮铮铁骨,军队的熔炉铸就了他的赤子之情。从一名军人到法院干警,头顶国徽,肩托天平,他一腔热血,深沉、执著而理智。
在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时任院长的刘玉申就告诫赵自力:“法官之所以受到敬重,是因为肩负着天平。天平一旦歪斜,老百姓是会戳脊梁骨的!”
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惟有这番话,如同至理名言,令赵自力铭记至今。从那时起,每当凝望着审判庭前那高悬的国徽,赵自力总在心中暗暗立下这样的誓言: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干出成绩来,践行司法公正。
从办公室、立案庭,再到执行局,赵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刚到法院工作时,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见到同事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审理各类案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他走上了边学习边工作的艰苦历程。白天,他和同事一道四处奔波,了解案情,核实证据,走访当事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他又挑灯夜战,学习法律知识。几年来,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曾经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赵自力随身带着法律条文,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就这样,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取得了法律本科的文凭。市法院副院长翟卿说:“自力既好学,又爱较真,时常搬着书本,和我在办公室里辩论法律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汗水、虚心好学换来了赵自力执行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理论实践都过硬、疑难案件难不倒的“行家里手”。
七
“究竟是你的命重要,还是申请人的事重要?自力呀,抛下我们娘俩,你忍心吗?”赵自力的妻子几度哽咽,难以成句。
赵自力没有耽误一点工作,却耽误了自己的生命。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下,他用顽强的意志透支着虚弱的身体,用执著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革,你快来看,我发现了一种方便面的新吃法,用水把面泡开后,再把水全部倒出去,然后再放调料,这样吃,够味!”当回忆起赵自力神采飞扬地给自己“传授新发明”时,泪水一点一点溢出了市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李文革的眼眶。他哽咽着说:“自力太敬业了,他的身体是被累坏的呀!”自2001年到执行局工作以来,赵自力多次深入山区开展执行工作。由于山区人群相对分散,寻找被执行人十分困难。他风餐露宿,常常是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由于长期的不规律饮食和超负荷工作,使他落下一身病。
有一段时间,外出办案时他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他以为这是由于忙碌所致,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但他没有想到,在今年春天市法院组织的体检中,他被检查出肝部有阴影。顿时,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才40刚出头啊!难道就这样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吗?”妻子一遍遍地催他外出看病,他却认为执行攻坚战刚开始,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医院。经过多少个夜晚的深思,他暗地里下决心:“即使生命像落地的陶瓷一样摔成碎片,也要铺垫在攻克‘执行难’的征途上!”
赵自力常说这样一句话:“能干一天就要干一天,干一天就要干出成绩来!”院领导为了照顾他,尽量不安排他到远处执行任务。但他想:别人能去的,我也要能去,我可不要被当成“病人”养着!每次他都用一大堆理由去说服领导,领导拗不过他,便不再阻拦。
直到积案执行攻坚战第一阶段结束后,随着肝病的加重,在家人和领导的催促下,赵自力不得已才放下工作,到北京诊断治疗。3天之后,他怀揣着一颗沉甸甸的心,10多瓶抗肿瘤的药、几十袋熬制好的中药踏上了归途。当有同事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小毛病,腰间盘突出。”
在同事的眼里,赵自力并不是一个重病在身的人,他仍和大家一样早出晚归,奔波在执行第一线。2006年6月10日,申请人陈某打来电话称,在西环路上发现了欠自己1万余元的王某的大货车。接到消息后,赵自力第一个赶到了现场。从晚上6点钟起,赵自力和同事们一直在给司机及王某的儿子做思想工作,促使此案早日执结。同事们见他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了,考虑到他的身体,都劝他回车上休息一下喝口水。他说:“只要把被执行人的工作做通了,我心里比喝水还要清凉。”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做通了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次日夜里两点多种,当赵自力拖着疲惫的身子踏进家门时,妻子抹着泪水说:“老赵,你不要命了!医生说这病,你必须静养。你坚持上班不说,天不亮就走,这么晚了才回来。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替我们娘俩想想!”
6月12日,天还未放亮,赵自力就和同事一起赶往坡头镇,执行一起欠款案。远远看到法院干警后,正在工地上忙碌的被执行人赵某撒腿就跑。赵自力甩开膀子,紧随其后,狠命地追。10多分钟后,当绕了大半个村子的赵某被截住后,赵自力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腹部,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体不舒服吧,你先回家,我们给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面对同事的建议,赵自力一摆手,使劲用手臂顶着腹部说:“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坐上车后,赵某提出自己在地上摔了一跤,胳膊疼,想去医院检查。赵自力又陪同赵某赶到天坛医院拍片检查,并为其垫付了医疗费。赵某也许不会想到,一手搀着自己胳膊,一手使劲压迫着腹部的赵自力,才是一个迫切需要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
赵自力走了,忍着病痛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匆匆地走了,让生命在42岁时戛然而止。
赵自力走了,撂下了伤心欲绝的妻子、尚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不再完整的家;
赵自力走了,他把人生的丰碑树在了老百姓心里。
近3年来,赵自力执行案件400余起,执行标的额416万元,执结率达88%。经他执结的案件无改判、无申诉、无上诉,做到了法律和社会双重效果的统一。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人活着一天,就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就要实实在在地多办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赵自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正是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执行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法律的公平之花,塑造了执行法官的丰碑,谱写了时代的华彩乐章。
赵自力的生命虽然定格在42岁,但他留下的却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