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力:情系天平 无悔人生
2006-08-23 11:03: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成居易 卫云
  赵自力,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名字,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执行法官。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曾经历憾天动地的风云战火,不曾拥有耀眼的绶带鲜花。他所干的事,是一名执行法官应做好的本分活儿,可因为他的离去,却使人们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一样伤心,一样动情,自发为他送行,用口为他立传、给他铸碑。也许有人会问,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震川裂谷的壮举,赵自力的事迹何以能在信仰、党性、道德的范畴,给人如此巨大的震撼?何以能在人生、人格、人性的层面,给人如此强烈的震动?请随着笔者的笔触,去领略他平凡而又壮丽的人生。

  8月15日15时24分,赵自力在与癌魔顽强抗争200多天后,带着对执行工作的无限牵挂走了,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走了。噩耗传来,和他并肩奋战在执行一线的同事们来了;因他的不懈努力,最终拿到执行款的申请人来了;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取,心甘情愿偿还欠款的被执行人也来了……来得更多的,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他们深深为赵自力的崇高思想和精神境界所感动。他们伫立在赵自力的遗体前眼含泪水,久久不忍离去。面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泪眼,面对赵自力安详沉静的面容,笔者的视线模糊,无法再将采访继续下去。

  赵自力原本可以活着,但为了自己深爱的执行事业,为了百姓的期待,为了肩上的天平,他一拖再拖住院治疗,使自己的病情恶化,并夺取了他的生命。从他去北京看病到他离开人世仅仅20余天。就是在病床上,他还给申请人打电话,称自己一出院就为他们马上执行,甚至在他弥留之际还挂念着自己手中的案子。

  泽以长流乃称远,山因直上而成高。赵自力扎根基层,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了执行工作,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执行事业,把所有的爱献给了素不相识的申请人,人民群众也向他表达了无限的崇敬和爱戴。

           用生命化解“执行难”  

  “每当看到当事人拿着一纸判决书乞求的目光,我心里就像铅一样沉重。”年轻时,经历太多坎坷和不平事成为赵自力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他深知老百姓挣钱都不容易,都是血汗钱,都渴望通过司法公正得到救助。正因为如此,他心里想着当事人,办公桌上厚厚的卷宗对他来说就是一道道无声的执行命令。

  2001年到济源市法院执行局工作以来,赵自力多次深入到山区开展执行活动。由于山区人群相对分散,寻找被执行人十分困难。他风餐露宿,常常是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由于长期的不规律饮食和超负荷工作,使他落下一身病。有一段时间,他外出办案时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以为这是由于忙碌所致,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他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但他没有想到,在今年春天法院组织的体验中,被检查出肝部有阴影。得知此消息后,他的脑袋里一下子炸了、一片空白:“我才40刚出头啊!难道就这样放弃我所热爱的事业吗?”家人一遍遍地催他去看病,可正逢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大执行,他认为这是千年难得的大好时机,何况执行攻坚刚开始,自己不能在这个时候去住院。经过多少个夜晚的深思,他暗地里下决心:“即使生命像落地的陶瓷一样摔成碎片,也要铺垫在攻克‘执行难’的征途上!”

  赵自力常说这样一句话:“能干一天就要干一天,干一天就要干出成绩来!”院领导为了照顾他,尽量不安排他到外地执行任务。但他想:别人能去的,我也要能去,我可不要被当作“病人”养着、让人另眼相看!每次他都用一大堆理由去说服领导,领导拗不过他,便不再阻拦。

  直到积案执行攻坚第一阶段结束后,随着肝病的加重,在家人和领导的催促下,赵自力不得已才放下工作,到北京诊断治疗。三天之后,他怀揣着一颗沉甸甸的心,10多瓶抗肿瘤的药、几十袋熬制好的中药踏上了归途。当有同事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时,他总是摆摆手说:“小问题,没什么。”

  在同事们的眼里,赵自力并不是一个重病在身的人,他仍和大家一样早出晚归,奔波在执行的第一线。2006年6月10日,申请人陈某打来电话,在西环城路口,发现了欠自己1万余元的王某的大货车。接到消息后,赵自力第一个赶到了现场。从晚上6点起,他和同事们一直给司机及王某的儿子做思想工作,促使此案早日执结。同事们见他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了,考虑到他的身体,都劝他回车上去休息一下喝口水。他说:“只要把被执行人的工作做通了,我心里比喝水还要清凉。”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做通了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次日凌晨两点多种,当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踏进家门时,妻子抹着泪珠说:“老赵,你不要命了!医生说这病,你必须静养。你坚持上班不说,早上天不亮就走,这么晚了才回来,不为自己考虑,也是替我们娘俩想想!”

  6月12日,天还未放亮,赵自力就和同事们一起赶往济源市坡头镇,执行一起欠款案。远远看到法院人员后,正在工地上忙碌的被执行人赵某撒腿就跑。赵自力甩开膀子,紧随其后,拼命地追。10多分钟后,当绕了大半个村子的赵某被截住后,赵自力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肝部,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身体不舒服了,你先回家,我们给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面对执行局副局长李云飞的建议,赵自力一摆手,使劲用手臂顶着肝部说:“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坐上车后,赵某提出,自己在地上摔了一跤,胳膊疼,想去医院检查。赵自力又陪同赵某赶到天坛医院,拍片检查,并为其垫付了医疗费。赵某也许不会想到,搀着自己胳膊的赵自力才是一个迫切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为了肩上的天平       

  翻开赵自力的工作笔记,追寻他的人生足迹,方能体会他的理想和追求,体会他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体会他爱岗敬业那股“牛劲”。

  19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的铮铮铁骨,军队的熔炉铸就了他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从一名军人到法院法官,头顶国徽,肩托天平,他一腔热血在深沉执着中又增添了几分冷静和理智。他没有进过政法大学深造,却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里锤炼成材,完成了从军人到法官的转变,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在部队转业到济源市法院工作的第一天,时任院长刘玉申就告诫赵自力:“法官之所以受到敬重,是因为肩负着天平。天平一旦歪斜,老百姓也是会戳脊梁骨的!”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唯有这番话,如同至理名言,令他铭记至今。从那时起,每当凝望着审判庭前那高悬的国徽,他就在心中暗暗立下这样的誓言: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干出成绩来。从办公室、立案庭,再到执行局,赵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刚到法院工作时,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看到同志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审理各类案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他走上了边学习边工作的艰苦路程。白天,他和同志们一道四处奔波,了解案情,核实证据,走访当事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他又得挑灯夜战。几年来,就是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曾经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时出发在外,他就随身带上教科书,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就这样,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取得了法律本科的文凭。济源市法院副院长翟卿说:“自力既好学,又爱较真,时常搬着书本,和我在办公室里辩论法律问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汗水、虚心好问换来了是他执行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理论实践都过硬、疑难案件难不到的“行家里手”。

              公正司法心系百姓

  为民排忧解难的人,也是英雄,因为天地有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赵自力用心血和汗水,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忱,诠释新时代法官的精神;他用职责践行一个信念:“要为司法公正而为之!”

  8月15日晚上,当得知赵自力去世的消息后,济源市交通局职工李火枪痛哭流涕:“不是说好人一生平安吗?赵法官恁好的人,咋还会斗不过病魔呢?我心里难受呀……这样的好人会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1996年,李火枪的女儿上夜班时,右手被机器轧掉了。在长达6年的奔波中,一直得不到赔偿。无奈之下,李火枪拿起法律武器,将女儿上班的公司告上法庭。在法院判决后,负责执行此案的正是赵自力。他接手该案后,立即到李火枪女儿上班的公司调查取证,一趟一趟地跑,一遍一遍地催。最让李火枪感动的是,在赵自力去北京治病期间,仍关心着自己的案子。他除了把此案委托给同事外,还一次次给被执行单位打电话催促尽快执结,并及时把相关信息转告李火枪。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这起拖了10年的赔偿案终于有了结果。

  天平胸前挂,爱心暖万家。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深深感到要当好一名执行法官真不容易,不但要有严肃执法的浩然正气,还要有情系于民的仁爱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视群众为兄长,视百姓为衣食父母。

  2005年年底,见到赵自力后,申请人刘宾未语泪先流:“6万多元执行款再要不回来,我们30多个弟兄都没脸回老家,拿什么过年呀!”赵自力紧紧握住刘宾布满老茧的手:“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冒着刺骨的寒风,赵自力和执行局副局长李云飞连夜踏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由于天津某公司的负责人逃避执行,赵自力穿着大衣,在冰天雪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几天后,当该公司的负责人在大门口看到,冻成雪人的赵自力后,握住他冰冷的手说:“就冲你这种精神,我服了!再不给钱,从良心上都说不过去!”

  每当看到一卷卷装订成册的结案卷宗,看到当事人接到一笔笔执行款时那感动人心的表情,赵自力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微笑,觉得干执行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铁面柔情铸法魂   

  一个合格的执行法官,不仅仅是多执行案件,最关键的一条,是能顶住钱的诱惑,权的压力,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赵自力自幼受着纯朴、善良、诚实的熏染。少年时,他就非常崇拜包公的刚直不阿,梦想着做一名公正如山的执法者。也许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但当他走进法院的大门时,这少年时的朦胧终于变成了现实。

  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最后防线,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执行法官不仅要面对着被申请人的阻挠、谩骂、侮辱乃至暴力抗拒,而且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执行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的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但赵自力却说:“无论多难,我们必须尽力。只要有执行线索,我就要穷尽一切执行手段,予以执行,不让法律给当事人打白条”。

  赵自力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执着追求,使正义的天平在执行工作中熠熠生辉。在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他也曾遇到过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围攻,甚至被抓破过脸,划伤过手指,被撕破过衣服。面对刀与棒的威胁,有时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他不畏强暴,从未退缩,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执行工作的执著与忠诚。

  2004年冬天,赵自力去执行一起债务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早就得到了消息,在家里准备好了摄像机和菜刀。赵自力见到这种情况,没有丝毫畏惧,他义正词严地向被执行人宣读了执行裁定,然后按照程序有理有节地执行。被执行人想用菜刀吓倒他,他没有害怕;想用摄像机震慑他,他也没有丝毫的退缩。最后,被执行人服气了,赵自力的一身正气让他没有任何怨言地偿还了债务。

  老实做人,让人情关系望而却步;踏实做事,让平民百姓享受公平。5年来,赵自力执案件数就达400余起,执行标的额400万元,执结率达88%。经他执结的案件无申诉、无上访、做到了法律和社会双重效果的统一,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人活着一天,就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就要实实在在地多办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赵自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正是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执行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法律的公平之花,塑造了执行法官的丰碑,谱写了时代的华彩乐章。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