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好兄弟,张亮凡
2006-04-04 16:09: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广西宾阳县武陵镇新塘村村民代表 磨浩威
 

    编者按: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原广西宾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张亮凡不顾病痛,与山林火灾展开殊死搏斗……他累倒了,再也站不起来。2005年2月19日,南宁人民会堂座无虚席,一个响亮的名字被无数次传诵,一个个事迹让人感动不已……在张亮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法官、亲人、群众代表、记者讲述了他们了眼中的张亮凡……

    我是武陵镇新塘村的村民代表。张亮凡是从我们村走出去的一个好法官、好党员。在新塘村,村里人都喊他八叔、八哥。现在,他虽然走了,但他为村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他的为人,却点点滴滴记在我们新塘村人的心中,我们尊敬他,怀念他,为我们村有这样的一个好兄弟感到骄傲、自豪。

    说起张亮凡,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打心底里感激他:村里修公路、建篮球场、打水井、盖教学楼、创文明村……他都义不容辞,慷慨解囊,无怨无悔地支持家乡的各项建设。如今,新塘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但文明村不是说有就有的,这一桩桩一件件,说起来都离不开亮凡哥的心血和功劳。

    听老人说,亮凡哥从小就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1973年,还在白沙初中读书的张亮凡,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全村的大人都不在家,只有老人和小孩。一打听,才知道全村的劳动力早早就上山,到大队的林场开荒种茶去了。亮凡哥心想,老人和小孩在家没有水用,大人回来没有水洗、没有水煮饭怎么行?想到这里,亮凡哥顾不上喝一碗粥,马上组织村里的同学和小伙伴,大一点的肩挑,小的两人扛,硬是到一公里外的水井为全村各家各户的水缸注满了水。大人们回来知道这事后,都赞亮凡是个好孩子。

    亮凡哥读高中的时候,只要星期天在家,看到生产队组织社员出工,无论是田间施肥、除草、杀虫,他都很乐意去帮忙。

    1980年,亮凡哥中专毕业到县农机局工作,后来又到武陵农机站做技术员,他每次回来见到叔伯姨娘,总是打个招呼,问一声好。到法院工作后,亮凡哥就越来越忙了。他经常下乡,而且一去就是几天、十几天。但只要是回村里,亮凡哥都会到邻居家去,看一看老人,聊一聊家常,谈谈村上的建设。

    1998年,村里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方便村民出圩入市,促进产品流通,决定修整破破烂烂的村道,希望大家踊跃捐资投劳。村里一边发动村民集资,一边向在外工作的新塘村人士发出倡仪,捐款修路。当时已在县法院工作的亮凡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600来块,但他一听说后就第一个从自己的工资里捐出了200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村民也纷纷捐了款。不多久,就筹到了几万元的建路资金。当年,一条平整的水泥硬化路终于完工,改变了多少年来路沆洼、路难行的历史。

    1999年初,武陵镇党委、政府根据新塘村的实际情况,确定把新塘村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村,并决定,由村里筹集百分之六十的建设资金,余下的由镇里解决。

    按理说,建设生态文明村是件好事,对新塘村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但是,在当时,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有些村民不理解,认为去年村里已经集资硬化了村道,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知足了,因此有抵触情绪。

    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共建生态文明村,村干部和部分老人商量决定召开村民大会,邀请在村中威望高的亮凡哥回来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大家鼓劲。亮凡哥在百忙中赶回村里。我们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说的一番话:建设生态文明村对我们以及后人都有好处,是件大好事,受益的是我们,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现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只计较眼前的得失,建设自己美好的家乡,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亮凡哥说完,当即捐出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亮凡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解释和他的实际行动,使原来有抵触情绪的村民深深地感动,思想终于转过了弯。大家表示,亮凡在外工作都能这样热心村里的建设,我们作为村里的一员还有什么理由不出一把力呢。

    经过那次村民大会,全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一股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终于兴起,并很快取得效果,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记得当时的地县领导到我们新塘村检查工作时,都对我们文明村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句话,新塘村无论是修路、架桥、建篮球场,还是学校盖教学楼,村委建办公楼,每一项建设,亮凡哥都有一份实实在在的参与和贡献。所以我们村里人特别是那些老人都说:亮凡是个好崽,他记得他的根在新塘,他没有忘了本……

    周围群众都知道,亮凡哥在法院工作,是个法官,1997年后,他还当上了县法院副院长。在我们村里人看来,这是个很大的官了,但他从不利用职权为家里和村里谋取利益。

    1998年 9月11日,邻村的几个叔伯因为土地纠纷的事与人打起官司告到法院,为了尽快打赢这场官司,几个叔伯来我们村找到亮凡哥父母的家里,要家里人找亮凡哥去说情,深知亮凡心性的家里人婉转拒绝了。几个叔伯不甘心,又专程坐车到县城,找到了亮凡哥。亮凡哥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向他们耐心解释:“办案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如果证据证明你们有理,法院就会判你们赢,如果你们证据不充分,我也帮不了你们,希望几位老人理解。”

    曾经还有这样一件事,亮凡小时候的同学黄荣年,其读初中的儿子在2001年7月与同学打架,双双被带到派出所处理,黄荣年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新塘村,找到亮凡的哥哥亮平,想通过亮平叫亮凡出面说情,亮平当即就给回绝了。亮平哪里开得了这个口呀!因为弟弟早就在家里留下话:“一个人民法官,头顶是庄严的国徽,肩上是神圣的天平,特别是做了领导,责任更加大了,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办事、办案就更应该讲原则、讲法理。今后凡是因打官司的事有人找你们的,请告诉他们去找法院,不要找我本人。”

    2001年8月15日,亮凡哥的堂侄阿四骑摩托车到县城芦圩办事,因为摩托车没有缴养路费,在路上被交通稽查所工作人员逮个正着,摩托车给扣了。阿四急得不得了,到处托人找关系去说情。后来终于打听到亮凡八叔与县交通局局长是很要好的同学,这张牌可够硬的,阿四心里高兴极了,心想,别人找八叔办事可能不行,可我是他的亲侄子,我找他去说情要回摩托车准行。但阿四没想到,八叔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四呀,你真是,骑摩托车怎么连养路费都不交,这是违规的,人家扣你的车是按法规办事。八叔是法官,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人,哪能去帮你说情呢?”碰了一鼻子灰的阿四,只好乖乖地去交养路费取回摩托车。从此以后,村里村外再也没有人去找亮凡哥说情办事,走亮凡哥的这个“后门”了。

    但亮凡哥又绝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人。他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虽然由于工作忙,亮凡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每次回来他都会给父母和村上体弱多病的老人带些药回来,还亲切地跟老人说:“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要多注意注意身体。”

    几年前,外村有两个人要到我们村里来开赌,大家知道这不是好事,但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那两个人在村里晃悠了好几天,到处游说、鼓动村里的年轻人参赌,刚好被回村的亮凡哥撞上。亮凡哥马上找村支书商量,说:“赌博败坏村风,毒害村民,不能让这种坏风气在村里开了头。”随后他和村干部一起出面赶走了这两个人。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做的好事一件件、一桩桩,说不完,道不尽,但村民们都铭记心间。

    2003年12月6日,是个悲痛的日子。亮凡哥永远闭上了眼睛,带着对家乡亲人的眷恋,悄悄地走了。这个消息传到村里,整个村子都变得沉寂了,叔伯兄弟们不敢相信,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12月8日,灰蒙蒙的天纷纷扬扬地下着小雨,我们新塘村的男女老幼能来的都来了,那一天从武陵到芦圩的路上,只见单车跟着摩托车,摩托车跟着中巴,多数都是赶去为亮凡哥送行。就连满头白发的老村干王卓勤、70多岁的彭国利不计较什么“白发人不送黑发人”的习俗,也赶来了。车刚出新塘村的时候,老人们提醒大伙谁也不能哭,新塘村的人个个都要像亮凡兄弟一样坚强。但不知谁说了一句:亮凡哥,好人啊!一句话,说得大家早就盈在眼里的泪水涮涮地流了下来……

    亮凡兄弟,你知道我们新塘村有这么多的叔伯兄弟来送你吗?你在世的时候,我们都说,你从来不给我们开“后门”,但这是你做公家人的本份。到了现在,我们才慢慢的体会到:你尊敬老人,关心集体,做人公正,待人热心……虽然你话不多,但我们还记得你总是和和气气、笑哈哈的面容,还记得你每次回村跟我们打招呼的样子……你已经在我们村人心中立了一个榜样,树了一块碑啊!

    亮凡兄弟,我们新塘村人会永远记着你,也永远为有你这样的好兄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