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厨房的热水龙头是那种用手掰的,向右掰是开,向左掰是关。四月初,热水龙头出了毛病,有一股小小的水关不住,滴在水池的白色瓷板上,发出嘀哒嘀哒的声音,我倒不是为那股小小的水白白流失而心痛,而是那嘀哒嘀哒的声音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特别是在夜晚,万籁俱静时,任凭那声音肆虐,搅得一家人辗转难眠。
几天后,我决定把这龙头修一修或换一个。那是一个周末,我请来水电维修工刘师傅,他一进我的厨房,将那漏水的龙头摇几下,就听不到滴水的声音了。他对我说“这龙头没坏,不需要买新的,只要关龙头时在原来掰的位置再往回掰一点点,就没事了,你来试试吧。”紧接着,我试过了几次,果真如此。前段我关这个龙头时总是习惯了把龙头往左掰得不动了,就关好了。现在呢,龙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后关得掰不动倒漏水,往右松一点点倒不漏了,一个月过去了,龙头还在用着,也许还能用更长的时间。
漏水的龙头如此,人世间的事理难道不是如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观念的形成,对问题的解决往往很难摆脱习俗传统的束缚。当我们拘泥于一个思维模式,人云亦云,你走我也走时难免感到穷途末路,陷在尴尬中,此时不妨作作换位思考,动用逆向思维,那么僵局就会打破,问题的症结就会得到解决。
我国古代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没有按通常思路去考虑如何直接称象(直接称真的很难),而是反过来考虑大象的等重量物,即一堆石头如何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逆向思维法应用的例子。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1818-1889年)曾致力于研究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虽用去了许多时间,但毫无结果。以后,焦耳等学者采用逆向思维法。用反证法做了大量的实验,验证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从而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人们在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无私无畏奉献精神的同时,还会想到蚕子是在“作茧自缚”;也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安慰落魄的心灵。
……
逆向思维是一种科学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用在创作中,能从烂漫中看到凋零,从衰败中看到致美,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创作出不朽的篇章。有了这种思维,领导者就能听得进逆耳忠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或者还权于被领导者,会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困境中奋起,从而作出科学决策,创造非凡的业绩;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企业家就能独辟溪径,运用逆向营销等手段勇立市场潮头;作为法官是在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发生之后来了解事实真相,法官的思维同样是一种逆向思维,如何在既成的事实前保持中立,明察秋毫,在若干个解决纠纷的方案中,找出一个最科学的甚至是不合常理但却是合法的途径来定纷止争,作出公正的判决、或裁定或调解,实是大有文章可作。
总之,漏水的龙头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