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程序
2005-04-14 17:05:49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吴杰
  有法律界人士透露,国务院已于近日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并已交由国务院信息管理办公室正式起草。个人信息屡受侵害的状况有望得以改变。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话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称,在我们的传统中,个人权利往往被忽视,因此造成了个人信息被恶意侵害的情况屡屡发生。《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目的就是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频遭烦扰的境况,来保护个人权利。国家应加强保护个人信息并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对各类“泄密”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以减少当前存在的混乱状况。

  3条途径窃走信息

  许多消费者都在纳闷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根据读者尹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多次同一些倒卖信息的人进行了接触。经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或个人通过广泛搜集他人公开或不公开的个人信息,用来出售以求获利。据一位盛先生称,套取个人信息主要有3条途径:

  其一,靠朋友从相关部门窃取。

  只要单位里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基本上就能获得整个单位的通讯录。其二,招聘业务员自行套取。雇学生、业务员在马路上做某项市场调查。在人们做完调查问卷后,他们多会恳切地要求你填上自己的姓名、电话、职业、工作单位,甚至个人收入等内容。其三,到相关单位购买。“其实很简单,人们在买车、买房、就医时都会留下详细的个人资料。作为办事部门,很容易把客户资料偷偷拿出来卖。”

  据记者多方了解,个人信息泄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个人信息是主要原因,但消费者的粗心大意往往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在不知不觉中,消费者往往已留下了信息泄露的隐患。

  1、诚实过“火”

  消费者在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银行卡,或者去医院看病时,往往会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又常因为商家的管理不善,或者恶意泄露而被盗用。

  2、无奈之举消费者在参加各种展会领取入场券时或办理参展卡时,求职者在参加各种现场招聘会的时候,会留下个人信息。

  3、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网络上的一些“间谍”病毒,不仅可以收集用户访问过的网站等信息,甚至还可以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密码。

  4、小礼物诱惑一些人(多为女性)往往在街边接受问卷调查时,填写了详细的个人信息。接受调查问卷的原因多是看中了可爱的卡通小熊、什么化妆品(免费赠送)之类的礼物。

  律师提醒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披露个人信息留下隐患;4种证件要谨慎保管,包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护照、户口簿。

  1部法律呼之欲出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正成为一个让越来越多普通人感到头疼的问题。由于违法成本较小,个别企业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随意出卖或随意丢弃,这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目前,国家立法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个人信息尚未界定,以至于难以进行明确的保护。一些服务型企业通过购买获得业主私人信息的做法,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但损害程度难以界定,且很难找到相关证据。对于法律的缺失,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说,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侵犯他人名誉权只能承担民事责任,而且往往是在被对方告上法庭后才会承担民事责任。但《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旦正式出台,侵害他人信息,有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方式。周汉华说,我国怎么承担刑事责任,要援引刑法通则的一些具体要求。国外的做法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借鉴。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陈舒提交建议,希望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减少目前的混乱状况。她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从2003年就开始起草,2005年初已经完成,近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并已交由国务院信息管理办公室正式起草。但据她说,该法尚未列入今年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在以法律形式颁布前,有可能先由国务院制定行政规章。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