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汉华:铁骨丹心好法官
2004-01-03 15:57:5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景义 赵勇 张洪
人民的好法官——唐汉华。
在金沙江畔的攀枝花,人们深深地缅怀一位已经离去的好法官——唐汉华。
2003年7月23日凌晨2点,因“肝硬化并发静脉失血过度”,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法官唐汉华带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走完了他平凡但又不朽的一生。时年53岁。
审案上千件 件件是铁案
1982年3月,唐汉华从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转业至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从此,开始了他新的人生起点。
在部队服役曾被5次嘉奖并光荣入党的唐汉华,以军人不畏艰难的精神开始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钻研。
唐汉华的老伴吴华英回忆说,那时的唐汉华每月都会用微薄的工资买回法律书籍刻苦钻研。他经常看书到凌晨,有时累得趴在桌子上就睡了,而第二天早晨7点就起来上班,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1994年8月,唐汉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全国法院法律业余大学,获得了法律专业证书。
唐汉华的同事潘钧回忆说,老唐好学好问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脑子里经常有疑问,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无论对方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还是我们这些年轻的法官,他都随时抓住问,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说实话,我们有时都怕他。但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才使他办的每一件案子都经得起考验。
如饥似渴的学习,孜孜不倦的钻研,唐汉华成为从容驾驭审判工作的“行家里手”。1987年7月,他被任命为东区法院民庭审判员。在他担任法官的10多年间,所办的1000多件案子没有一件是错案。在案件审理中,他非常注重调解结案,做到案了事了,没有发生过一起当事人上访的事件。1990年,他光荣地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伸张正义顺民意 执法无私得民心
在东区法院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鲜艳的锦旗,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伸张正义顺民意,执法无私得民心。这是一位当事人赠送给唐汉华的。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唐汉华的事迹,这位当事人的女儿黄春仙走了十几里路赶到法院,向记者讲述了这面锦旗后面的一段动人故事。
黄春仙回忆说:我的父亲叫黄开书,因一场车祸瘫痪在床。雪上加霜的是,我的继母对他逐渐冷漠,瘫痪的父亲已经得不到她丝毫的关心和照顾,就连车祸后肇事方赔偿的4万元赔偿金也被她藏了起来。万般无奈之下,父亲作出了和继母离婚的决定。由于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我依法成为了他的监护人,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唐法官。
2002年12月16日,我父亲的离婚案被受理后,我把父亲和继母的情况告诉了主审该案的唐法官。由于不知道那4万元赔偿金被继母藏到了哪里,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唐法官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范围——炳草岗一带的银行里。就凭着这么一点线索,唐法官查遍了炳草岗附近的每一家银行,终于找到了这笔钱的下落。最后,这笔赔偿金一分不少地回到了我父亲的手里。这一天是2003年1月3日,距起诉只有17天。
这17天里,我亲眼目睹了唐法官为保护我父亲这样一名无钱无势、瘫痪在床的普通当事人的权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在寻找这笔赔偿金的过程中,他的嘴唇经常沾满血迹,我当时一直以为这是由于天气干燥和劳累过度所致,但直到最后,我才知道当时的唐法官实际上已经身患绝症,来日无多……
说到这,黄春仙已是哽咽难语。
为了表达感激和谢意,黄春仙和父亲拿出1000元钱,给老唐送去,被老唐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黄春仙不死心,连着几次执意送钱给老唐,可直到现在,这笔钱还好好地放在家里。无奈之下,黄春仙代表父亲订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法院。她说,这面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唐法官的敬意。我为我们老百姓能有这样的好法官而骄傲自豪。
“有唐法官在,我们就不怕案子审得不公正。”采访中,很多当事人和案件代理人都这样跟记者说。
广东省川惠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登杰回忆说:我们公司在攀枝花投资房地产开发,后来发生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子。由于我们的一位售楼人员在与一客户签订合同时发生笔误,导致客户对合同有关条款产生误解。这个客户在交完首付金后,不再向银行交纳按揭,而且向法院起诉,状告我们不按时交房,要求我们赔偿违约金。我们公司的声誉和经营将面临不小的损失。
唐法官受理了这个案子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我们公司查阅销售合同,300多份合同他一份一份耐心细致地看,同时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给其他购房者,查证合同的真实性。最后,他支持了“由于笔误引起纠纷”的事实。
调查结束后,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我们再三挽留唐法官吃顿便饭,他都拒绝了;我们要安排车送他,也被他拒绝了。他对我们说:“你们放心,我不吃你们的饭,不坐你们的车子,我照样会依法公正办案的。”就这样,老唐坐着公共汽车回到家匆匆吃了点饭。
后来,唐法官找到我们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他平易近人、严谨细致、尊重事实和法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让我们双方都很感动,最后调解成功,结果令我们双方都非常满意。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案子结束后,唐法官竟送给我几本关于房地产法律方面的书,让我们多了解法律知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纠纷。我想,有唐汉华这样的法官在,一定会增强我们在攀枝花投资的信心。他的辞世,让我们感到失去了一名好法官。
宁欠债九万 不贪钱一分
“不是自己的钱,一分也不能贪;是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这就是唐汉华的金钱观。21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什么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曾经跟老唐办过案的退休法官石宗元回忆说:跟老唐出差就甭想吃好的、住好的。一次我跟他到西昌办案,到中午吃饭时,大家一致要点一个当地的特色菜“气锅鸡”,但老唐嫌20元钱的价格太贵,愣是给退了。最后几个人只要了一荤一素两个菜,还不到20元,我们感到特别不是滋味,但老唐一直说很好很好,既好吃又便宜。到了晚上,我跟老唐商量,西昌是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能否就在西昌市内住一夜,顺便去参观一下发射中心。老唐想了想说,我们还是住在靠火车站近点的旅馆吧,那样又方便又便宜。拗不过他,我们只好答应了。找到一个站前旅社后,老唐问服务员住宿要多少钱,服务员说价钱不一样,看你们要什么房间。老唐连忙问,最便宜的多少钱?服务员说,那就住顶楼,10元一晚。话音未落,老唐连忙说,就住顶楼。就这样,我们在简陋的顶楼房间里住了一晚。
石宗元动情地说,老唐临终前曾拉着我的手说:“老石,你跟我出去办案从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你不怪我吧?”我当时难过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摇头。说到这里,石宗元的眼眶湿润了。
1990年2月,考虑到唐汉华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东区法院领导安排他到办公室工作。同事们都说,有老唐在办公室,法院不知道节省了多少钱。同事古云彩回忆说:老唐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听说他在法院办公室工作,一些卖办公用品的商贩找到他,要送他回扣,条件是买他们的东西。结果都被他回绝了。他常跟那些商贩说,只要你的办公用品物美价廉,法院就一定会买。有时他为省一分钱,通常要跑好几家商店,直到买到最便宜又最好的办公用品。有老唐“当家”,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在采访中,唐汉华的同事们跟记者说,你不会想象,老唐在法院工作了21年,家里竟是那样的贫困。为了验证他们的话,记者来到了唐汉华的家中。
一进门,记者感到唐汉华的家已经不是用“简陋”就可以形容:已经过时的家具破旧不堪,整个屋子没有一件象样的家用电器,除了一台只有14英寸的旧彩电。与屋里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唐的遗像挂在厅里墙上,微笑的面容透露的却是满足和安详。
面对记者,老伴吴华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她说,我与老唐是1971年结的婚。当时我父亲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理由是老唐家太穷了。但我看中了老唐的老实和忠厚,人也能吃苦,所以就毅然嫁给了他。老唐转业时被分配到渡口市(攀枝花市前身),我当时不愿过来,因为渡口很落后。老唐给我做工作:“落后也要过来,我们要听从组织的分配。10年前你都支持了我,希望现在你也支持我。”我理解了他。我也想过,法院的工作挺好的,跟着老唐我会跟他过上好日子。
然而,吴华英和两个女儿却没能跟老唐过上好日子。她说,老唐曾经对我说过:“跟着我,你们都受委屈了,我心里有愧啊。等将来家里条件好了,我再补偿给你们。”听了他的话我哭了一夜,我理解他,跟着他我从不后悔。
吴华英说,我跟老唐惟一一次“红脸”是为了我工作的事。1987年,由于厂里不景气,我下岗了。家里的重担落到了老唐一个人身上。后来我得知东区政府机关有几个招收集体性质的员工的指标,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从来没求过老唐的我第一次求老唐给我托托人,我想他毕竟在法院工作,认识很多人。没想到老唐很坚决地对我说:“我不可能给你去托人,这要靠你自己的能力,没能力就算了,我们不能搞特殊。”一句话噎得我当时就哭了,我说,我一辈子没求过你,你是我丈夫,就这一次都不行吗?老唐回答只有两个字:不行!就这样,一个工作机会白白地失去了。尽管当时很委屈,但后来我想,我不怪老唐,如果他真的去做了,他就不是我所熟悉的老唐了。
女儿唐述芳流着泪跟记者讲述了跟爸爸的一件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时我17岁,在职业高中就读。1991年元旦前,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舞蹈队,准备在学校庆祝元旦晚会上演出。舞蹈队要求统一服装,就是当时很流行的牛仔服。我知道家里很拮据,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但我又太看重这次演出的机会,所以我忐忑地跟妈妈说了想买套牛仔服这件事。那天爸爸下班后,妈妈跟他说了我的心事。结果我遭到了他的一顿训斥。他说:“难道你在学校就追求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我特别委屈,因为从小到大,我从没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以前爸爸给我买鞋总要买大一号的,就是为了能多穿几年,所以我就没穿过合适的新鞋。这一次是为了演出才第一次向爸爸张口,没想到还是被拒绝了。我一急,就跟父亲争辩了几句,然后我哭着跑出了家门,到一个同学家住了一晚。
那天晚上,我流着泪给父亲写了第一封信。我告诉父亲,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我要追求的东西,包括对美的追求。第二天,我把信寄出去了。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床上放着一套崭新的牛仔服。妈妈告诉我,她跟爸爸解释了我是参加演出才要服装的原委,是爸爸去给买的。摸着衣服,我再一次流出了泪水。
后来爸爸跟我说起了“信”的事,他跟我说:“孩子,你还小,有很多事情你现在还不懂。对你要求严格些,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的。”直到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他是个严父,也是一个慈父。
甘守清贫,唐汉华是这样教育女儿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认识唐汉华的人都知道,他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平常穿的除了制服还是制服。一件蓝色的腈纶背心,他穿了20多年,已经旧得不成样子了,还是不舍得扔掉。女儿唐述芳工作后,偷偷花了200元钱给爸爸买了件牛绒毛衫,却不敢告诉他花了多少钱,只说是花了30块钱在地摊上买的,为的是不让他生气。
有人劝老唐,都这么大岁数了,也该享受享受了。他却爽朗地说:“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再挺一挺,过几年就好了。”有的当事人知道他的难处,给他送礼,以便他在办案中给点照顾,都被他严辞拒绝。唐汉华告诉他们:“你们的钱,我一厘一毫都不能收!收了,我就不是人民的法官!”
唐述芳流着泪对记者说:爸爸一生中最后给我们留下的是9万多元的债务,那是他多年看病买药和买房所欠下的。去年7月16日,在去世前一个礼拜,爸爸让我把家里欠债的账单拿到病床前。他叮嘱我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趁我还清醒的时候赶紧向你交待。这些都是爸爸欠别人的债务,有几家现在正需要钱用,你将我攒的那点钱还有这个月的工资都凑在一起,先还给他们一些。其他的钱,你一定要想方设法替爸爸还了。记住,这关系到爸爸的信用。”我边哭边记,最后泣不成声。爸爸接着说:“爸爸这一生对不起你们,没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不怪爸爸吧?”我已经说不出话,只是边流泪边拼命地摇头。我知道,虽然爸爸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额债务,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更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铁骨丹心 铸就法魂
1991年,唐汉华不幸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并已到中期,1996年转为肝硬化并出现肝腹水,此后,病情不断加重。
老伴吴华英回忆说:化验单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哭了。我告诉老唐,医生坚决要他马上住院治疗,可他不肯。他说,我还有一个案子没审完,等审完再说吧。就这样,拖了一个多礼拜后他才开始住院。但只住了半个月,老唐就跑出来了。他简单地对我说,不要再花公家的钱了,另外,我不想将时间浪费在病床上。就这样,老唐执意上班去了。
为了不让病情耽误了工作,唐汉华开始自己钻研治疗肝病方面的知识,然后一有空就上山采药或买回草药煎熬服用。在他的家中,记者在阳台上看到了几大袋他还未煎服的各种中草药。唐述芳指着阳台上的一个煤炉说:这是爸爸专门煎药用的,已经烧坏了两个炉子了。为了节省医疗费,爸爸自己在家里练习打针,最后把我和妈妈都训练成了“护士”。
在唐汉华的家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又粗又长的针管。吴华英告诉记者,这个针管是老唐在最后几年,病情不断加重时,自己花钱买的。每个月他都要用这个针管抽一次腹腔积水,为的是能节省点医药费。说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记者在老唐人生最后的病历上看到了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医学词汇:肝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重度失血性贫血……这些冷冰冰的词汇,就是老唐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仍坚持工作的见证。
“我们从来没想到,老唐的病情竟然如此的严重。”老唐的很多同事都这样对记者说,他工作起来甚至比健康人都要努力。
唐汉华生前所在的行政庭副庭长周代珍说,院领导于1998年8月安排老唐到行政庭工作。当时庭里只有我们俩,老唐又当审判员又当书记员。由于行政庭的案子比较少,老唐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又去央求领导,将案件较多的民庭的案子分给他一些。就在病倒前一个月,他还接手了十多起民事案子。在法院,老唐加班加点工作是出了名的,有时连双休日也不放过。
周代珍说:老唐在临终前叮嘱我说,我手头还有5件案子没办完,卷宗我都装订好了,放在柜子里,这些就交给你了,你一定把它们办好。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老唐去世后,我们加班加点将他遗留的5个案子全部办结,为的是告慰他的英灵。
案件代理人刘杰回忆说:去年5月28日,一位当事人委托给我一个民事伤害案件。其中有一个被告不知道住在哪儿。我到派出所查了一下,也没查出这个被告的下落。当时我想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对被告可以进行公告送达。唐法官接手这个案子后,于6月初到公安局户籍处,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那个被告的地址。当他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既吃惊又感动,唐法官是真的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处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刘杰还充满悔恨地说:因为这个案子,我还跟老唐起了一次争执。在具体损害赔偿金额问题上,我与老唐观点不一,结果我非常不冷静地朝他吼了起来。但老唐却非常冷静,他温和地对我说:“小刘,你到我办公室来,我把相关的司法解释拿给你看,你就明白了。”等看完相关法律条文后,我才知道是我错了。
刘杰说:后来我才知道,就在病倒的前一天晚上,唐法官依然在加班,写的就是我代理的这个案子的判决书,结果判决书只写了一半他就……说到这里,这个30多岁的汉子哽咽了。他告诉记者,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病情这么严重,他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啊,如果我知道老唐这样没命地工作,我就不会向他发火了,老唐竟然连一个道歉的机会都不给我,我真后悔啊。
2003年7月16日,重病中的唐汉华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后,他感到心里难受,呼吸困难。庭里同事劝他回家休息,可他说:“我坐一会就好,一会还有当事人要来。”过了一会儿,同事们看他实在支撑不住了,就硬把他送回了家。下午到医院检查后,老唐已经是肝硬化晚期,并发脾、胃出血。医生沉痛地说,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唐汉华终于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噩耗传来,法院的同事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捐款并到医院看望唐汉华。在生命弥留之际,唐汉华以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向守在他身边的亲人和同事说:“我已经不行了,不要再为我麻烦组织了,不要再为我花公家的钱了……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工作……”在场所有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泪飞如雨。
2003年7月23日凌晨,唐汉华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深爱他的家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也离开了他热爱的审判事业。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共产党员唐汉华用他的铁骨丹心,铸就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司法之魂。
人民不会忘记唐汉华,党不会忘记唐汉华。他去世后,攀枝花市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追授他一等功。一个向好法官唐汉华学习的热潮正在钢城大地掀起。他的精神就像钢城里的攀枝花那样,永葆青春灿烂本色。
2003年7月23日凌晨2点,因“肝硬化并发静脉失血过度”,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法官唐汉华带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走完了他平凡但又不朽的一生。时年53岁。
审案上千件 件件是铁案
1982年3月,唐汉华从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转业至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从此,开始了他新的人生起点。
在部队服役曾被5次嘉奖并光荣入党的唐汉华,以军人不畏艰难的精神开始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钻研。
唐汉华的老伴吴华英回忆说,那时的唐汉华每月都会用微薄的工资买回法律书籍刻苦钻研。他经常看书到凌晨,有时累得趴在桌子上就睡了,而第二天早晨7点就起来上班,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1994年8月,唐汉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全国法院法律业余大学,获得了法律专业证书。
唐汉华的同事潘钧回忆说,老唐好学好问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脑子里经常有疑问,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无论对方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还是我们这些年轻的法官,他都随时抓住问,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说实话,我们有时都怕他。但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刻苦学习、不耻下问的精神,才使他办的每一件案子都经得起考验。
如饥似渴的学习,孜孜不倦的钻研,唐汉华成为从容驾驭审判工作的“行家里手”。1987年7月,他被任命为东区法院民庭审判员。在他担任法官的10多年间,所办的1000多件案子没有一件是错案。在案件审理中,他非常注重调解结案,做到案了事了,没有发生过一起当事人上访的事件。1990年,他光荣地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
伸张正义顺民意 执法无私得民心
在东区法院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鲜艳的锦旗,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伸张正义顺民意,执法无私得民心。这是一位当事人赠送给唐汉华的。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唐汉华的事迹,这位当事人的女儿黄春仙走了十几里路赶到法院,向记者讲述了这面锦旗后面的一段动人故事。
黄春仙回忆说:我的父亲叫黄开书,因一场车祸瘫痪在床。雪上加霜的是,我的继母对他逐渐冷漠,瘫痪的父亲已经得不到她丝毫的关心和照顾,就连车祸后肇事方赔偿的4万元赔偿金也被她藏了起来。万般无奈之下,父亲作出了和继母离婚的决定。由于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我依法成为了他的监护人,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唐法官。
2002年12月16日,我父亲的离婚案被受理后,我把父亲和继母的情况告诉了主审该案的唐法官。由于不知道那4万元赔偿金被继母藏到了哪里,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唐法官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范围——炳草岗一带的银行里。就凭着这么一点线索,唐法官查遍了炳草岗附近的每一家银行,终于找到了这笔钱的下落。最后,这笔赔偿金一分不少地回到了我父亲的手里。这一天是2003年1月3日,距起诉只有17天。
这17天里,我亲眼目睹了唐法官为保护我父亲这样一名无钱无势、瘫痪在床的普通当事人的权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在寻找这笔赔偿金的过程中,他的嘴唇经常沾满血迹,我当时一直以为这是由于天气干燥和劳累过度所致,但直到最后,我才知道当时的唐法官实际上已经身患绝症,来日无多……
说到这,黄春仙已是哽咽难语。
为了表达感激和谢意,黄春仙和父亲拿出1000元钱,给老唐送去,被老唐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黄春仙不死心,连着几次执意送钱给老唐,可直到现在,这笔钱还好好地放在家里。无奈之下,黄春仙代表父亲订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法院。她说,这面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唐法官的敬意。我为我们老百姓能有这样的好法官而骄傲自豪。
“有唐法官在,我们就不怕案子审得不公正。”采访中,很多当事人和案件代理人都这样跟记者说。
广东省川惠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登杰回忆说:我们公司在攀枝花投资房地产开发,后来发生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子。由于我们的一位售楼人员在与一客户签订合同时发生笔误,导致客户对合同有关条款产生误解。这个客户在交完首付金后,不再向银行交纳按揭,而且向法院起诉,状告我们不按时交房,要求我们赔偿违约金。我们公司的声誉和经营将面临不小的损失。
唐法官受理了这个案子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我们公司查阅销售合同,300多份合同他一份一份耐心细致地看,同时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给其他购房者,查证合同的真实性。最后,他支持了“由于笔误引起纠纷”的事实。
调查结束后,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我们再三挽留唐法官吃顿便饭,他都拒绝了;我们要安排车送他,也被他拒绝了。他对我们说:“你们放心,我不吃你们的饭,不坐你们的车子,我照样会依法公正办案的。”就这样,老唐坐着公共汽车回到家匆匆吃了点饭。
后来,唐法官找到我们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他平易近人、严谨细致、尊重事实和法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让我们双方都很感动,最后调解成功,结果令我们双方都非常满意。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案子结束后,唐法官竟送给我几本关于房地产法律方面的书,让我们多了解法律知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纠纷。我想,有唐汉华这样的法官在,一定会增强我们在攀枝花投资的信心。他的辞世,让我们感到失去了一名好法官。
宁欠债九万 不贪钱一分
“不是自己的钱,一分也不能贪;是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这就是唐汉华的金钱观。21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什么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曾经跟老唐办过案的退休法官石宗元回忆说:跟老唐出差就甭想吃好的、住好的。一次我跟他到西昌办案,到中午吃饭时,大家一致要点一个当地的特色菜“气锅鸡”,但老唐嫌20元钱的价格太贵,愣是给退了。最后几个人只要了一荤一素两个菜,还不到20元,我们感到特别不是滋味,但老唐一直说很好很好,既好吃又便宜。到了晚上,我跟老唐商量,西昌是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能否就在西昌市内住一夜,顺便去参观一下发射中心。老唐想了想说,我们还是住在靠火车站近点的旅馆吧,那样又方便又便宜。拗不过他,我们只好答应了。找到一个站前旅社后,老唐问服务员住宿要多少钱,服务员说价钱不一样,看你们要什么房间。老唐连忙问,最便宜的多少钱?服务员说,那就住顶楼,10元一晚。话音未落,老唐连忙说,就住顶楼。就这样,我们在简陋的顶楼房间里住了一晚。
石宗元动情地说,老唐临终前曾拉着我的手说:“老石,你跟我出去办案从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你不怪我吧?”我当时难过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摇头。说到这里,石宗元的眼眶湿润了。
1990年2月,考虑到唐汉华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东区法院领导安排他到办公室工作。同事们都说,有老唐在办公室,法院不知道节省了多少钱。同事古云彩回忆说:老唐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听说他在法院办公室工作,一些卖办公用品的商贩找到他,要送他回扣,条件是买他们的东西。结果都被他回绝了。他常跟那些商贩说,只要你的办公用品物美价廉,法院就一定会买。有时他为省一分钱,通常要跑好几家商店,直到买到最便宜又最好的办公用品。有老唐“当家”,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在采访中,唐汉华的同事们跟记者说,你不会想象,老唐在法院工作了21年,家里竟是那样的贫困。为了验证他们的话,记者来到了唐汉华的家中。
一进门,记者感到唐汉华的家已经不是用“简陋”就可以形容:已经过时的家具破旧不堪,整个屋子没有一件象样的家用电器,除了一台只有14英寸的旧彩电。与屋里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唐的遗像挂在厅里墙上,微笑的面容透露的却是满足和安详。
面对记者,老伴吴华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她说,我与老唐是1971年结的婚。当时我父亲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理由是老唐家太穷了。但我看中了老唐的老实和忠厚,人也能吃苦,所以就毅然嫁给了他。老唐转业时被分配到渡口市(攀枝花市前身),我当时不愿过来,因为渡口很落后。老唐给我做工作:“落后也要过来,我们要听从组织的分配。10年前你都支持了我,希望现在你也支持我。”我理解了他。我也想过,法院的工作挺好的,跟着老唐我会跟他过上好日子。
然而,吴华英和两个女儿却没能跟老唐过上好日子。她说,老唐曾经对我说过:“跟着我,你们都受委屈了,我心里有愧啊。等将来家里条件好了,我再补偿给你们。”听了他的话我哭了一夜,我理解他,跟着他我从不后悔。
吴华英说,我跟老唐惟一一次“红脸”是为了我工作的事。1987年,由于厂里不景气,我下岗了。家里的重担落到了老唐一个人身上。后来我得知东区政府机关有几个招收集体性质的员工的指标,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从来没求过老唐的我第一次求老唐给我托托人,我想他毕竟在法院工作,认识很多人。没想到老唐很坚决地对我说:“我不可能给你去托人,这要靠你自己的能力,没能力就算了,我们不能搞特殊。”一句话噎得我当时就哭了,我说,我一辈子没求过你,你是我丈夫,就这一次都不行吗?老唐回答只有两个字:不行!就这样,一个工作机会白白地失去了。尽管当时很委屈,但后来我想,我不怪老唐,如果他真的去做了,他就不是我所熟悉的老唐了。
女儿唐述芳流着泪跟记者讲述了跟爸爸的一件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时我17岁,在职业高中就读。1991年元旦前,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舞蹈队,准备在学校庆祝元旦晚会上演出。舞蹈队要求统一服装,就是当时很流行的牛仔服。我知道家里很拮据,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但我又太看重这次演出的机会,所以我忐忑地跟妈妈说了想买套牛仔服这件事。那天爸爸下班后,妈妈跟他说了我的心事。结果我遭到了他的一顿训斥。他说:“难道你在学校就追求这些东西吗?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我特别委屈,因为从小到大,我从没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以前爸爸给我买鞋总要买大一号的,就是为了能多穿几年,所以我就没穿过合适的新鞋。这一次是为了演出才第一次向爸爸张口,没想到还是被拒绝了。我一急,就跟父亲争辩了几句,然后我哭着跑出了家门,到一个同学家住了一晚。
那天晚上,我流着泪给父亲写了第一封信。我告诉父亲,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我要追求的东西,包括对美的追求。第二天,我把信寄出去了。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床上放着一套崭新的牛仔服。妈妈告诉我,她跟爸爸解释了我是参加演出才要服装的原委,是爸爸去给买的。摸着衣服,我再一次流出了泪水。
后来爸爸跟我说起了“信”的事,他跟我说:“孩子,你还小,有很多事情你现在还不懂。对你要求严格些,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你会明白父母的苦心的。”直到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他是个严父,也是一个慈父。
甘守清贫,唐汉华是这样教育女儿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认识唐汉华的人都知道,他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平常穿的除了制服还是制服。一件蓝色的腈纶背心,他穿了20多年,已经旧得不成样子了,还是不舍得扔掉。女儿唐述芳工作后,偷偷花了200元钱给爸爸买了件牛绒毛衫,却不敢告诉他花了多少钱,只说是花了30块钱在地摊上买的,为的是不让他生气。
有人劝老唐,都这么大岁数了,也该享受享受了。他却爽朗地说:“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再挺一挺,过几年就好了。”有的当事人知道他的难处,给他送礼,以便他在办案中给点照顾,都被他严辞拒绝。唐汉华告诉他们:“你们的钱,我一厘一毫都不能收!收了,我就不是人民的法官!”
唐述芳流着泪对记者说:爸爸一生中最后给我们留下的是9万多元的债务,那是他多年看病买药和买房所欠下的。去年7月16日,在去世前一个礼拜,爸爸让我把家里欠债的账单拿到病床前。他叮嘱我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趁我还清醒的时候赶紧向你交待。这些都是爸爸欠别人的债务,有几家现在正需要钱用,你将我攒的那点钱还有这个月的工资都凑在一起,先还给他们一些。其他的钱,你一定要想方设法替爸爸还了。记住,这关系到爸爸的信用。”我边哭边记,最后泣不成声。爸爸接着说:“爸爸这一生对不起你们,没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你不怪爸爸吧?”我已经说不出话,只是边流泪边拼命地摇头。我知道,虽然爸爸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额债务,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更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铁骨丹心 铸就法魂
1991年,唐汉华不幸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并已到中期,1996年转为肝硬化并出现肝腹水,此后,病情不断加重。
老伴吴华英回忆说:化验单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哭了。我告诉老唐,医生坚决要他马上住院治疗,可他不肯。他说,我还有一个案子没审完,等审完再说吧。就这样,拖了一个多礼拜后他才开始住院。但只住了半个月,老唐就跑出来了。他简单地对我说,不要再花公家的钱了,另外,我不想将时间浪费在病床上。就这样,老唐执意上班去了。
为了不让病情耽误了工作,唐汉华开始自己钻研治疗肝病方面的知识,然后一有空就上山采药或买回草药煎熬服用。在他的家中,记者在阳台上看到了几大袋他还未煎服的各种中草药。唐述芳指着阳台上的一个煤炉说:这是爸爸专门煎药用的,已经烧坏了两个炉子了。为了节省医疗费,爸爸自己在家里练习打针,最后把我和妈妈都训练成了“护士”。
在唐汉华的家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又粗又长的针管。吴华英告诉记者,这个针管是老唐在最后几年,病情不断加重时,自己花钱买的。每个月他都要用这个针管抽一次腹腔积水,为的是能节省点医药费。说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记者在老唐人生最后的病历上看到了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医学词汇:肝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重度失血性贫血……这些冷冰冰的词汇,就是老唐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仍坚持工作的见证。
“我们从来没想到,老唐的病情竟然如此的严重。”老唐的很多同事都这样对记者说,他工作起来甚至比健康人都要努力。
唐汉华生前所在的行政庭副庭长周代珍说,院领导于1998年8月安排老唐到行政庭工作。当时庭里只有我们俩,老唐又当审判员又当书记员。由于行政庭的案子比较少,老唐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又去央求领导,将案件较多的民庭的案子分给他一些。就在病倒前一个月,他还接手了十多起民事案子。在法院,老唐加班加点工作是出了名的,有时连双休日也不放过。
周代珍说:老唐在临终前叮嘱我说,我手头还有5件案子没办完,卷宗我都装订好了,放在柜子里,这些就交给你了,你一定把它们办好。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老唐去世后,我们加班加点将他遗留的5个案子全部办结,为的是告慰他的英灵。
案件代理人刘杰回忆说:去年5月28日,一位当事人委托给我一个民事伤害案件。其中有一个被告不知道住在哪儿。我到派出所查了一下,也没查出这个被告的下落。当时我想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对被告可以进行公告送达。唐法官接手这个案子后,于6月初到公安局户籍处,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那个被告的地址。当他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既吃惊又感动,唐法官是真的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处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刘杰还充满悔恨地说:因为这个案子,我还跟老唐起了一次争执。在具体损害赔偿金额问题上,我与老唐观点不一,结果我非常不冷静地朝他吼了起来。但老唐却非常冷静,他温和地对我说:“小刘,你到我办公室来,我把相关的司法解释拿给你看,你就明白了。”等看完相关法律条文后,我才知道是我错了。
刘杰说:后来我才知道,就在病倒的前一天晚上,唐法官依然在加班,写的就是我代理的这个案子的判决书,结果判决书只写了一半他就……说到这里,这个30多岁的汉子哽咽了。他告诉记者,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病情这么严重,他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啊,如果我知道老唐这样没命地工作,我就不会向他发火了,老唐竟然连一个道歉的机会都不给我,我真后悔啊。
2003年7月16日,重病中的唐汉华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后,他感到心里难受,呼吸困难。庭里同事劝他回家休息,可他说:“我坐一会就好,一会还有当事人要来。”过了一会儿,同事们看他实在支撑不住了,就硬把他送回了家。下午到医院检查后,老唐已经是肝硬化晚期,并发脾、胃出血。医生沉痛地说,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唐汉华终于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噩耗传来,法院的同事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捐款并到医院看望唐汉华。在生命弥留之际,唐汉华以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向守在他身边的亲人和同事说:“我已经不行了,不要再为我麻烦组织了,不要再为我花公家的钱了……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工作……”在场所有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泪飞如雨。
2003年7月23日凌晨,唐汉华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深爱他的家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也离开了他热爱的审判事业。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共产党员唐汉华用他的铁骨丹心,铸就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司法之魂。
人民不会忘记唐汉华,党不会忘记唐汉华。他去世后,攀枝花市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追授他一等功。一个向好法官唐汉华学习的热潮正在钢城大地掀起。他的精神就像钢城里的攀枝花那样,永葆青春灿烂本色。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