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保护人民群众“人脸”安全
2022-01-07 08:59: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内容导引
2021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涵盖侵权责任、合同规则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明确了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行为的性质和责任。
点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一部积极应对技术滥用和资本失序等严峻挑战的“红绿灯”规则。法律有温度。该解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弘扬了诚信与创新并举、规范与发展并重、消费者人格权与企业营利性兼顾的核心价值,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利用,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多赢共享、包容普惠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侵权有救济。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人民法院必须挺身而出,提高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成本、降低侵权收益,依法做到快立案、快审理、快判决与快执行,确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资本有伦理。司法解释虽是裁判规则而非行为规则,但也会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希望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能够做到全面尊重和有效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隐私权和索赔权,自觉清除通过捆绑授权等不合理方式强制索取和非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潜规则。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也要自觉放弃强制业主“刷脸”的粗暴做法,并主动提供身份证件查验等人性化替代方式。须知,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
责任编辑:罗一坤